我眼中的《誠品書店》

此處沒有音樂(致我們最敬愛的吳先生)

昨天,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去世,享年67歲。很多時候,當我們習慣把一種消費當成時尚的時候,往往會忽略掉背後的人們一生為之做出的努力,比如霍華德舒爾茨、田中一光、吳清友。

(本圖選自誠品官網對吳先生的追念)

關於誠品,這兩天朋友圈一定會出很多文章,大多是對吳先生過往的演講文字的整理,或者是相關生平介紹,相信大家已經看了很多。在每一個關注誠品的人心裡,都有一個自己所理解的誠品,就如同星巴克、無印良品這些美好的店一樣。而我對於誠品的理解,更多集中在吳先生所創辦的誠品書店在生活方式方面的探索。

因為職業原因,近幾年來一直在探索怎麼將商業和生活方式結合起來。吳先生生前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感悟,在誠品虧損15年里,先生風輕雲淡地描述為「經過誠品賠錢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對生命態度的誠懇,即便執迷不悟,不知變通」。同樣是生活方式的探索者,同樣創立於上世紀80年代的星巴克,卻要比誠品幸運得多。誠品對於生活方式的探索,濃縮一個創業公司在人文消費經濟領域的剪影。當年,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登伯格(Ray Oldenburg)在他撰寫的《絕好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中第一次提出了第三空間的概念,後來,這些公司正是社會學意義上的第三空間的踐行者。

新世紀近20年,社會經濟領域出現了很多嶄新的商業模式,越來越多的傳統商業模式受到挑戰。而像誠品書店,無印良品星巴克這樣的生活方式空間,不但沒有受到衝擊,反而逆勢而上,成為新時代的消費時尚。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很多時候,我們被太多的為了吸引眼球而製造的新名詞弄得眼花繚亂而忽略的商業的本質。當新零售、O2O、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名詞漫天飛的時候,我們卻忘記了,在大多數時候,我們的需求僅僅是衣食住行而已。

(本圖選自誠品官網)

吳先生說:「當你把顧客看成消費者的時候,你看到的是顧客的錢,而沒有注意到他是一個人」。在現代商業中,很多人忘記了,我們所創造的商業和財富最終的目的是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他們,直接給我們創造了美好。

霍華德舒爾茨在《將心注入》中提到,我創造星巴克是希望造一片綠洲,一個就在你隔壁的地方,你可以去那裡小憩一番,一邊喝咖啡,一邊思考一下宇宙或是個人,甚至異想天開。

關於生活方式的探索,只有內心堅定且熱愛生活的人才能持之以恆,大部分人很少有霍華德舒爾茨那麼幸運。我們通常都會面臨誠品書店這樣持續15年的虧損,你是否還要堅持。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早期的時候總歸是很難講清楚的,只有你自己內心知道該這麼做,只有你做出來了,並且做好了,大家才會說,哦,原來是這樣。

誠品即便放在今天,也是新零售的典範,生活化購物,人文消費,舒適的消費體驗,第三空間,對個體的包容和尊重。而這些種種元素,不是僅僅有錢就能堆積起來的,甚至需要一代人花費一生的精力去思考,嘗試和迭代。而我們這個開口閉口就大數據人工智慧嘴上跑的時代,還有多少人願意去做這些底層沉澱呢?

我們的整個人生就包括兩個部分,工作和生活。在人工智慧還沒有完全替代人類勞動之前,工作仍然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標誌;而大多數時候,我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一直有個夢想,希望能創造一個包含了工作和生活的舒適空間,製造一個舒適,溫暖,美好的環境,讓人們在工作的同時好好地享受生活,就類似於wework和welive一樣;但這些還遠遠不夠,咖啡廳需要美味的咖啡和美好的音樂,工作區需要舒適而自由的工作環境,把這些,鏈接成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美好生活方式。

只是,當理想遇到世俗的現實商業經濟邏輯時,夢想是孤獨的,就如同早15年間的誠品,需要你去感悟,去堅持,去迭代,去踐行。不過,有先生在前點亮燈塔,夢想也許就不再那麼孤單,先生一路走好。

(本圖選自誠品官網)

PS:很多人說誠品變了,打著書店的名義去賣房子去了;其實不是誠品變了,是你變得狹隘了,你們把誠品當成裝逼的天堂而不是去真正感知美好,一旦這些美好服務於更多的人,就會喪失裝逼的屬性。早年的星巴克也如此,說星巴克不能裝逼了,問題是星巴克從來就不是為裝逼而生的。無印良品沒變,星巴克沒變,誠品也沒變,如果一定要說變了,也只是,它變成了更多人的誠品。

本文首發於微信個人公眾號:i老吳

推薦閱讀:

星巴克的全部茶葉上個茶語評分8分都艱難!最低僅6.9分!
星巴克選址6大黃金法則,小店也可以借鑒
這個喪心病狂的韓國插畫師把星爸爸的私生活扒出來了丨洗眼打卡
被國人從故宮趕走,卻來到你家門口,它叫星巴克

TAG:诚品书店 | 生活方式 | 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