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場雪佛蘭探界者的正面碰撞&其他林林總總一些車身科技
前幾天和朋友聊起遇到避不開的事故是不是踩著剎車撞上去最安全的話題,忽然想起上次去看撞車回來好像還沒寫點什麼。
上個月去位於上海金橋的GM技術中心見證了一次雪佛蘭探界者的碰撞試驗:正面50公里/小時剛性牆碰撞試驗——當然是興奮的,在清華上了四年本科,經常在系裡碰撞實驗室走來走去的我,從來就沒看過碰真車!
當然文章我也沒著急寫,畢竟上海另一端的上汽乘用車剛剛在榮威i6上鬧了笑話——從2月份就嚷嚷著統統碰撞五星標準,剛剛送去CNAP就發文章各個角度拍一遍分析說我家車車表現就是好,我們一起期待公布成績——然後出了分數發現居然不是五星……
所以說隔行如隔山,非專業人士如我,也不好把話說得太過絕對——探界者我確實是過去看了個熱鬧。以看熱鬧的角度寫些感受:
1、碰撞試驗一般都是絕密的,所以這次來看碰撞試驗必然也是沒收了各種攝影攝像設備,只看就好,所有的Gif都是廠商後來提供的。GM的碰撞試驗室密級相當高,清華的碰撞試驗也是——聽說過一個新品牌新車型在研發階段的車子去清華碰撞試驗室正碰,然後結果慘不忍睹。廠家工作人員馬上清場,各種擔心資料外泄。所以這次通用請了這麼多人來看,在其他品牌還是挺少見的。
之前一直以為碰撞結果會有相當大的隨機性,不可控因素很多,只能在一定閾值之內預知結果。後來這次在技術人員的PPT上才發現:現在用計算機模擬基本可以完全模擬出碰撞的結果,連正面撞擊之後向後蹦幾蹦、車子蹦多高,預測的和真實碰撞拍攝的影像都完美重疊——讓我沒文化的感慨一下現代計算機技術真心強大!正碰剛性牆體和側碰都是如此,ppt上沒有顯示兩車對碰和小重疊面積偏置碰撞的模擬和真實對比情況,不知是不是也能完美預測。
2、在路上可能覺得50km/h不是很快,料想撞擊也不會很嚴重——其實並非如此。這個50km/h是完全不減速的絕對速度,撞的是800噸重的牆,牆是一點也不會吸能的。在一般事故中往往會預先制動、兩輛車碰撞分擔吸能——所以這個條件比直覺上更嚴苛。
碰撞後肉眼可見的:駕駛艙完整,前擋風玻璃都完好如初,四個門可以輕鬆開啟,好像形變的也只有前駕駛艙的位置,整個動力系統應該是因為潰縮機制掉下來,能看到排氣管已經落地,主副駕安全氣囊彈開,氣囊冒著白煙。
寫印象深刻的幾個點:
## 在類似事故中,即便前擋風玻璃看起來絲毫無損,還是建議主動敲碎掉換新的——因為畢竟受了應力,可能在內部累積然後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破裂——換新的更安全。
## 氣囊冒著白煙,不用擔心這個不是爆炸前兆。氣囊爆開的氣體其實可以做的無色透明,有明顯白煙是為了更加明顯的提醒乘員、路人和救護人員之類的,就好像在本來無臭無味的煤氣里人為添加了刺鼻的味道。
## 碰撞過程爆不爆氣囊的判定標準是:爆開氣囊是否會更有利於減少乘員傷害。這些策略都在ECU里存著,而且不同廠家一些差別,當然也取決於你是否系了安全帶。因為氣囊彈開那一下的衝擊力也相當驚人,甚至可能讓乘員鼻樑骨折,對兒童有窒息風險——所以,要系安全帶,副駕不要讓兒童乘坐,坐后座也需要安全座椅就。有的廠商策略比較敏感,比如上代MINI貌似就特別容易彈氣囊!有的廠商策略會有盲區——比如之前會聽到新聞里投訴xx品牌都撞成那樣了照樣不彈氣囊。
這輛探界者也是有側氣簾,因為碰撞條件是正碰,所以很正常的沒有觸發。
## 碰撞之後在我們開心地圍觀看熱鬧的時候,車載安吉星想起了服務人員的詢問:是不是發生了事故?乘員情況如何?具體位置?需不需要報警?——這是安吉星的一個設定,一旦發生事故會自動接通SOS的求助通話。工作人員說上次他們忙著測數據沒搭理安小姐的詢問,結果就是安吉星直接通過車輛GPS定位幫助報警——然後警察和救護車立刻開到了通用技術中心大門口。工程師GG只好一臉尷尬的和警察、醫生解釋原因,這次烏龍之後每次碰撞後,都要馬上回復安吉星的問話,告訴他們這裡是通用碰撞試驗,一切安好不用擔心。
## 探界者車架前縱梁有精心設計的斷開點,能直觀看到前縱梁是向外彎曲的,以在碰撞中完成潰縮,讓發動機下沉,從而不侵入乘員艙,保護乘員安全,底部六點式副車架採用可脫離式設計——是個創新設計的點,隔絕副車架對乘員艙的直接衝擊。從底視圖的Gif中我們看到探界者車身前部可壓潰吸能結構確實在碰撞中有條不紊的按順序壓潰,有效管理能量,達成了設計預期。
(這張圖比我照的清楚我借一下,圖片來自網易汽車)
而從前機艙里我們能明顯看出在發動機艙里發動機靠前,發動機部分和乘員艙中間留有充足空隙,給發動機充足的潰縮餘量——這種安全理念同樣在以安全著稱的Volvo車身布置上能看得到。但若是看BMW的發動機艙布局,正好相反——發動機盡量靠近乘員艙,反而和車子前端留出很大的空隙——為了達到更加完美的軸荷分配。很有趣的兩種設計理念,至於BMW的碰撞安全如何解決,有機會再研究BMW的策略吧。
3、車身輕量化:
現在寫文章至少不用花費篇幅聊什麼是輕量化,為什麼要輕量化。可見輕量化確實已經深入人心。前段時間和朋友聊起十年前他在日系合資品牌車型項目管理的時候,絞盡腦汁想怎麼能讓車看起來更zuo實一點,讓消費者覺得是真材實料的,最後真的推出了車門裡加配重塊的改款——就為了車門感覺重一些……真心疼他們。
如今是所有車型都在聊減重,探界者必須也是——整個通用都在用盡全力擺脫之前人們對美國車「大而重」的固有印象。這代探界者整車減重180公斤,相當於兩個精壯男人的體重,同時車身抗扭剛度提升了30%。如何做到?
(真的是能挖掉的地方統統挖掉)
無非是需要剛度強度的地方,玩命加高強度、超高強度、超超超高強度(熱成型材料)的鋼材,而在不需要強度的地方能挖掉一塊挖掉一塊——也得益於現代計算機模擬的有限元分析。最需要強度的是乘員艙,構成「安全籠」,在碰撞中什麼都可以撞碎,但乘員安全籠需要完整來保持乘員生存空間。
(同樣來自網易汽車的編輯小哥,就你作圖最好看:))
道理都會講,各家品牌也是技術不同、做法不同。在材料學上來講,越硬的材料越不容易塑形,所以通用喜歡說他家B柱上的熱成型材料的變截面滾壓工藝——即便是國產探界者這部分也需要進口,通用在國內還沒有相關工藝。也就是最硬的材料,還是嫌都用厚的浪費重量,在最硬最難塑形的地方也用到變截面滾壓工藝——通用一向是喜歡用黑科技炫技,在技術研發上從來不惜血本,美國人的風格。
4、激光深熔焊的最新技術:
有趣的是這次通用還炫技般的演示了一下他們最新的鍍鋅鋼板激光深熔焊技術。
鋼材的焊接一般是激光焊接和電阻點焊兩種。
激光焊接也分釺焊和熔焊——釺焊就是要加入額外材料(焊釺)來完成兩部分的焊接。熔焊是不需要額外材料,僅是輸入熱量融化兩部分材料,然後焊接在一起。
一般鍍鋅鋼板是不用熔焊的,因為鍍鋅鋼板里的鋅熔點和鐵不一致,會先蒸發跑掉,形成空腔或者飛濺,所以超級容易形成焊穿的洞或者瑕疵,所以要做焊接前的預處理打磨凸台,即便如此也很難控制瑕疵——這也是某眾車身經常能見到類似瑕疵的原因。
通用開發了一個黑科技,能用激光完美焊接鍍鋅鋼板。反正再問工程師奶奶也只是說調整角度和精確控制溫度。我想來就是微波爐里加熱一杯清水,可能水中溶的氣體在某一個時間點集中溢出,造成水突然飛濺爆出來,但加一根筷子進去給這些空氣以溢出的通道就能有效預防——是不是應該是相似的道理?(我瞎想的,想錯莫怪)
【評論里有說是多點激光,想來應該是。等再積攢點資料具體寫吧,今天偷懶了】
工程師奶奶繼續說這種高端的激光深熔焊效率遠高於電阻點焊,並且強度、速度、焊接線柔性化程度都優於電阻點焊,以後在通用會全面取代電阻點焊。
不過在探界者上沒有使用,也就是在國內還沒有用到這個技術。第一個應用的雪佛蘭的Traverse,還為國產。
【沒圖,他不讓我拍】
好,大概就是對上述那些點印象深刻了。收工。
推薦閱讀:
※新英倫主義,首試路虎攬勝星脈
※有錢真的能為所欲為?看保時捷911為土豪都做了什麼
※你絕對想不到 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於中國!
※誰說屌絲飛度就不能有賽道夢?
TAG: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