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於徵】一場豪賭地獄天堂——馬邑之圍中的豪商聶壹與尉史小吏
薛鵬 @雪夜回家的鳥 著
已授權
這個的故事,要從兩封書信開始……
我是一個寂寞的君王,生長在蒼茫的北方,屢次越過遍布牛羊的原野,只盼深入中原遊盪。如今你的丈夫病亡,空閨何等凄涼,既然我們各有怨望,難以喜樂無疆,不如你就此嫁給了我,大家用自己所有,換取自己所無,這辦法你說怎麼樣?—— 匈奴·攣鞮冒頓單于
單于不忘我們這個小地方,賜下信函,敝國上下震恐驚惶,我本應遵命親自前往,怎奈年老力衰,牙齒脫落,頭髮掉光,就連走路都要扶拐杖。這幅樣貌,怎敢真去侍奉君王?只願多多獻上我們的財貨與宮娥,請您平息戰火,多多見諒。—— 漢朝·呂雉太后
這一來一回的信件,是漢高祖劉邦死後,當時天下最尊貴的兩個人物:匈奴單于與漢朝太后的對話。別說是一國之尊,就是尋常人家聽到這種滿含侮辱的話,應該也會毫不留情的還口吧?所以當時漢朝首屈一指的猛將,同時也是呂雉的妹夫樊噲就怒不可遏地要替大姑姐出氣,要求給他十萬兵,保證掃平匈奴!
幸好呂雉並不糊塗,知道樊噲只是蠻勁兒發作罷了,鑒於先皇曾在白登被匈奴包圍的窘況,所以她寫下如上的回信。雖然言辭卑微,到底和親之策與邊境貿易平息了北方的戰火,漢匈雙方維繫著脆弱的和平。就這樣磕磕絆絆地渡過了五十多年的光陰,直到劉邦的曾孫劉徹在位的元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33年,這種局面才被兩個小人物打破了。
這一年劉徹二十四歲,意氣比天高,覺得一切盡在自己掌握中,再加上去年小試身手,就迫降了南方的閩越國,使得盤踞各地的諸侯王對他刮目相看,不敢稍有異動。就在國內暫且無事的情況下,這位青年天子將目光轉而投向遙遠的北方,就在兩國的邊境線附近,潛藏暗處的刀鋒已經閃閃發光。
關於對待匈奴態度的問題,早就是漢朝宮廷的老生常談了,此刻與以往相同,仍是主戰主和雙方各執一詞。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御史大夫韓安國,主戰派則是大行令王恢,二人在兩年前曾有過一場公開辯論。王恢知道皇帝一向心氣高,又鑒於匈奴素來言而無信,習慣性的背信棄義,所以主張派遣遠征軍深入北方發動攻擊;而韓安國則考慮得更為周詳,認為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是費力不討好的事兒,而且漢朝國力也不允許進行規模浩大又前途未卜的戰爭。這種觀點當時獲得了多數官員的贊成,就此第一輪王恢敗下陣來。
失敗的王恢並未氣餒,所以兩年後,宮廷中又迎來了第二場較量。這次雙方在陣容上與之前並沒什麼差別,唯一的不同是王恢拉到了一個戰友,而這個戰友的態度,決定了勝利最終會屬於少數人一方。
這個戰友就是皇帝。
為什麼僅僅過兩年,江湖就剎那變色,風雲再起了呢?
是因為匈奴人的老毛病又犯了?又想到漢朝地界找樂子?還是漢朝皇帝急不可待想一雪祖先的恥辱,將漢之威名遠播大漠?
兩種說法都對,可又都不完全,因為這裡面還少一個關鍵性的小人物,他的名字叫聶壹。
聶壹,馬邑人,當地著名的豪商,長期往來於漢匈之間貿易貨物。這在邊境城市是最賺錢的營生,當然,危險係數也與利潤的豐厚成正比。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他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法律;它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卡爾·馬克思《資本論》
聶壹因為工作關係,不可避免地結識了主管外族事務的大行令王恢。等到聶壹了解了王恢對待匈奴的態度後,就向他提出了一個建議。
「漢匈雙方剛剛和親,匈奴對漢朝邊境商人十分信賴,我們用巨大的利益引誘他們到陷阱里怎麼樣?」
王恢頓時眼前一亮,上一次自己敗陣,不就是因為漢軍不適合遠征,匈奴主力不容易捕捉嗎?如果我們不去,而是讓對方自投羅網,那一切不就解決了?
御前會議進行中,韓安國氣定神閑,秉持著「天下為重」、「找不到」、「打不贏」、「划不來」四個不敗論點,準備再次挫敗投皇帝所好、輕啟戰端的大行令。
王恢等到對方四個論點集體亮相後,才擺出一個請君入甕的笑容,一一反駁。
找不到?那就讓他們來找我們好了,咱只需要張開口袋等著。
打不贏?那就三個打一個,而且是咱大漢最精銳的戰士埋伏在險要隘口,上來就斷了他的歸路。
划不來?咱們不打雜牌軍,目標就是單于直屬王牌中的王牌,畢其功於一役,一口吞下匈奴十萬精騎!
陛下,這可是一勞永逸的最高策略啊!
看著劉徹發光的雙眸,韓安國知道天子已經動心,但職責所在,他不得不困獸猶鬥的堅持。
「由誰來引誘匈奴?」
「聶壹!」
「聶壹何許人也?」
「馬邑豪商!」
「豪商?哈……商賈的話也可以相信嗎?我們要將國家的命運交到商賈手上嗎?」
「你我爭論無益,還請陛下裁奪!陛下!這可是一舉定天下的豪壯之舉啊!」
一舉定天下!多麼吸引人的字眼,劉徹此刻雖然身體端正地面南而坐,但心卻早已飛到廣袤無邊的草原。
是啊,若是成功了,匈奴精銳喪盡,內部混亂,想必幾十年也無力入侵漢朝;但如果失敗呢?失敗了,也是匈奴失信在先,是他跨過國境進攻我們的城邑,道理仍在漢朝一方!
沒錯!這個賭值得一試!
夏六月,漢朝以韓安國為護國將軍監護諸軍,率領材官將軍李息、驍騎將軍李廣、輕車將軍公孫賀、將屯將軍王恢集體出動。同時大批精銳部隊秘密向馬邑附近山谷集結,步軍、騎兵、戰車無不齊備。三十多萬漢軍在此嚴陣以待,只等匈奴單于自己走進包圍圈。
匈奴單于真會走進包圍圈嗎?
將生命看作賭局的豪商聶壹二次隆重登場。這時他正站在單于大帳中,面對軍臣單于侃侃而談,這位單于是開篇說到的冒頓單于之孫,如今已經在位近三十年了。他很喜歡對面站著的漢朝人,因為他從不掩飾自己的貪婪,只因為自己問他想不想賺千倍的利潤,他現在就站在自己面前,激動地訴說自己的計劃。
據聶壹所說,他已經組織好人手,隨時可以殺死馬邑的守將,大開城門歡迎匈奴人大駕光臨。軍臣單于出於對朋友的信賴,對聶壹的話並未如何查證就相信了,派密使隨他一同返回馬邑。
就在匈奴密使驚詫於馬邑的繁華時,城中突然混亂了。他眼看著聶壹帶人衝進府衙,隨即兩顆血淋淋的頭顱被掛上城頭,而面帶凶光的聶壹就站在城樓對他高喊著請單于速來的話。這一切是那樣逼真,又怎容他還能不信呢?
當密使激動地告訴單于馬邑之變的時候,他不會知道,那頭顱只是兩名死囚的;當軍臣單于集結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的時候,他不會相信,就在馬邑周圍,有無數進入戰鬥狀態的勇士已經攥緊雙手,等待手刃暴徒。
身在代郡的王恢與馬邑城中的聶壹滿懷期待,等著一舉立下這件蓋世奇功。眼看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匈奴人卻仍然不見蹤影。就在聶壹忍不住再次到軍中詢問時,才聽到一個令他目瞪口呆的消息:匈奴大軍竟然已經調轉馬頭,返回塞外去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馬邑之謀暴露了,同時自己內奸的身份也就此曝光,成了匈奴人的仇敵,再也不能到那邊做生意了,從此失去重要的經濟來源,以後的生活將艱苦得多……
花分兩朵,各表一枝,這邊漢軍茫然失措,那邊倉皇撤出塞外的匈奴大軍卻都以手加額,感謝上天對匈奴人的庇護。
軍臣單于對身旁一個面帶傷痕的漢人說道:「我要封你為天王,你是上天賜予我的,我定要酬謝你的功勞,使你一生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漢人面露苦笑,不經意間回頭朝南方的故鄉看了最後一眼。
他本是武州的尉史小吏,那天正在奉命巡查邊防哨卡,沒想到禍從天降,被突如其來的匈奴騎兵抓個正著,將他押到軍臣單于面前。軍臣單于湊上前向他說出了自己的疑問。
「為什麼只有漫山的牛羊,卻看不到牧羊人呢?」
兩人距離那樣近,尉史甚至聞得到單于身上的羊膻味,當然,也能看到他半出鞘的戰刀和如刀的目光。
尉史只是個普通人,他屈服了,將漢朝請君入甕的計劃和盤托出。匈奴人驚駭得合不攏嘴,就連單于也隔了片刻才回過神來。他驚呼撤軍,直到大軍出了長城,單于才長出一口氣,說出封尉史為「天王」的一番話。
漢武帝執政生涯中第一次與匈奴的決戰就這樣落下帷幕,雙方甚至沒有看到對方的蹤影,卻一想到彼此就感覺不寒而慄。
「他是那麼迫切地想置我於死地呢!」
不論誰的生命中有這樣的敵人,恐怕都會感到不安吧?所以雙方從此徹底撕破臉皮,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漢匈之戰。到了最後,果然如同韓安國所言,是一場划不來的戰爭。
最後,讓我們交代一下文中幾個角色的下場。
大行令王恢,因為戰事出現變化,未能臨機應變地阻擊匈奴,從而落下了「逗留觀望」的殺身之罪。儘管他用盡辦法想留下一命,甚至花費二十萬兩黃金請皇太后為他說情,卻仍被漢武帝以有負天下的名義拒絕,最終在獄中自盡身亡。
御史大夫韓安國,後來擔任代理丞相的職務,最終還是因為在漢匈關係上不能贏得皇帝的歡心,漸被疏遠,最終鬱鬱而終。
尉史小吏,如今的「天王」先生,從此失去消息。不過依照匈奴人的習性,也許過不了多久,就會把他的功勞拋到腦後,讓「天王」去放羊牧馬吧?
最後說到聶壹,我們的豪商聶先生也許那以後就改了姓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同時開罪了漢匈雙方,匈奴人惱恨他的欺詐,漢人則怨恨他的開啟戰端,最終他迫不得已改了「張」姓,我是怎麼知道的?因為他有個很有名的後代,他就是三國時的名將張遼,在《三國志·張遼傳》中寫道:「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我們記得,在公元前133年的夏天,有兩個小人物,曾短暫的握住歷史走向的方向盤……
推薦閱讀:
※宋朝有哪些軍事上的黑科技?
※【白骨於徵】愛情可以讓人瘋狂——泄密的苻生侍婢
※《曾國藩家書》哪個版本的比較好?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