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興奮劑「污染」青少年體育運動,他們並非為了成績,只是想讓父母、老師滿意

最近,澎湃新聞有篇關於中考體育有學生使用興奮劑的報道,勇氣君看過之後,不解、憤怒、哀嘆、恐懼,各種情緒交織翻湧,好長時間都沒平復下來。

大家可能沒看過這篇報道,那叫一個觸目驚心,其中提到一個案例。

張女士的兒子在省重點上學,省里規定中考體育50滿分,張女士的兒子體育不太好,平常也就能考39分,其他孩子都是46分以上水平,差1分,都可能就考不上重點高中,更何況差著小10分。

在這位張女士眼中,中考可是能改變兒子命運,可不能毀在體育考試上。於是張女士讓她家兒子考前一周服用麻黃鹼,考試的時候再來兩罐紅牛。她說:「畢竟這是決定命運的考試,現在不拼,以後就沒機會了!」

張女士的兒子最終考了46分,說:「能考到這個成績我很高興。」麻黃鹼傷不傷身體,根本沒人考慮過。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對什麼是興奮劑?興奮劑有啥壞處?吃這種東西提高體育成績合適不合適?完全沒有是非觀念。

這才是勇氣君深陷恐懼的原因。

對興奮劑,我們總是藏著掖著,很少有人對它有全面的了解,信息缺失導致是非觀模糊,這顆毒瘤現在已經擴散到青少年群體中。

勇氣君還記得自己中考的體育成績是16分,我們省滿分30,勇氣君很不幸的成為全校倒數第一,其實爹媽早知道勇氣君的體育成績差,但也從沒想過用興奮劑啊!那是2005年左右,中考體育用興奮劑,那時候大家還沒意識。

勇氣君還採訪到一位體育特長生,她曾憑藉體育特長考入大學,專項中長跑,長到馬拉松。

她描述的情況,更真實,也更赤裸。

包括她在內,所有同級的體育特產生,尤其是田徑特長,在考試前都會跟教練聊聊,教練也會觀察,對他們的狀態做個初步判斷,如果狀態不好,教練會想其他的辦法。

關鍵就在「其他的辦法」,她說教練會在考試前1天或者考試當天,用注射的方式給他們打葯。

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麼,但不會有人說出來。

勇氣君問難道不知道這對身體不好,她的回答跟張女士很相似,還能怎麼辦,得先考上大學啊!

她考上了大學,但卻說打的這個葯也沒啥用。當勇氣君表現出很震驚的狀態時,她卻淡淡的說,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兒了!

至於現在還有沒有這些事兒?她不知道。

這位曾經的體育特長生,是在2010年參加的高考,至今不過7年。

以上兩個真實發生的故事,暴露的是相同的問題——對使用興奮劑模糊的是非觀。

造成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除了前面提到的官方和民間對興奮劑的曖昧態度外,勇氣君認為,還有對青少年興奮劑使用缺少監管,以及反興奮劑基礎教育的缺失。

清華大學曾經公開發表過對於學校體育特招生使用興奮劑的擔憂,並表示在初期選拔的時候,這些學生的成績非常優異,但入學後成績卻大幅縮水,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有人借用興奮劑來提高運動水平。

這跟勇氣君採訪到的那位體育特長生說法相同。雖然全國體育特招生考試時間一樣,但考試地點卻在報考學校,這種分散的考試方式,大大增加監管難度。她說:「學校根本不檢查,只有參加競技才會抽查」。高考還是全國統一,而以省為單位的中考,裡邊的漏洞更大。

按照這個邏輯,越是增加體育教育比重,好像越是鼓勵使用興奮劑。

造成這樣後果的直接原因就是缺少監管。

2005年由國務院頒布的《反興奮劑條例》中,幾乎沒有提到任何關於青少年反興奮劑的規定。2014年10月通過,2015年1月1日開始施行,由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反興奮劑管理辦法》中,在第二章第九條中,提到「加強青少年體育的反興奮劑工作」,除此之外,再無任何提及。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也沒有反興奮劑教育的相關內容。

雖然在《體育法》中有明確規定,禁止在體育運動中使用興奮劑,但並沒有相關法律條文細化到青少年體育運動,以及中、高考體育考試。大家都知道使用興奮劑違法,但相關法律法規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競技體育,而非民間體育。

所以,必須在原有《反興奮劑條例》和《反興奮劑管理辦法》中增加青少年興奮劑的相關規定。

以歐洲為例,許多國家都規定,對那些教唆、提供、指使、勸誘、強迫青少年使用興奮劑的成年人,如果情節嚴重,甚至會動用刑法。特別是德國,將興奮劑用在18歲以下未成年人身上,相關責任人會判處3到10年有期徒刑,不可謂不嚴重。

而在中國,許多練習體育的學生,對教練和父母都有很嚴重的懼怕心理,沒有拿到好的分數或者取得好的成績時,他們把責任歸結到自己身上。

如果這個時候教練或者家長拿給他們能提高成績的東西時,即便知道這是興奮劑,也會義無反顧的服用,為的就是讓老師和家長滿意。

監管缺失不過是其中一個環節,無論是在中、高考體育考試中間安排興奮劑檢測,還是修訂法律,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

這就涉及另外一環,反興奮劑基礎教育。

所謂反興奮劑基礎教育,不僅要針對眾多青少年,還要包括家長、老師和教練。

對青少年和家長,教育方向可以集中在興奮劑使用對身體的傷害,以及體育運動並非全部為了成績,分數高低、成績好壞不能決定一生,藉助興奮劑得到好成績的不正當屬性。畢竟每個家長都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

當青少年知道這些,就不在會附和教練的勸諫,不會把人生孤注一擲在一場比賽、一場考試。

當孩子家長知道興奮劑使用的真實危害後,勇氣君敢保證沒有哪個家長再想給孩子用這倒霉玩意兒。

至於教練,以約束為主,剩下的就是制度問題,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內。

無論用什麼辦法,最重要的是建立是非觀,不能讓所有人都認為使用興奮劑無所謂,「別人都吃,我不吃就對不起自己」的觀念,不能要!

勇氣君在澎湃新聞那篇報道中還看到,張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不無自責,但自責的卻並非用了興奮劑,而是用的晚了,她說:「很多學生都是提前幾個月就吃藥,我讓兒子提前一個星期吃,已經是後知後覺、不負責任了。」

張女士並沒覺得讓孩子服用興奮劑有什麼錯。

勇氣君採訪的那位體育特長生,直到現在還是覺得這裡邊並沒有不可饒恕的錯誤。

競技體育中興奮劑的使用,屢禁不絕,根源在於好成績附帶的利益和榮譽,任誰也無法抗拒。現在,這顆毒瘤蔓延到青少年體育運動中,特別是田徑運動,受災尤為突出,不光是青少年競技體育,而是學校基礎體育運動教育,擴散的動力是什麼?

青少年沒有錯,錯在家長、老師和教練,為了好高中、好大學、好成績,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包括使用興奮劑。而作為弱勢群體的青少年們,能做的只有被動接受,甚至努力迎合,他們為的並非好高中、好大學、好成績,而是迎合家長、老師和教練的意願,讓他們滿意。

這真是可悲極了!


推薦閱讀:

恩比德:費城復興的使者
單招柔道體育在選大學 請大家給點意見~我下面說的詳細點?
賽場上,運動員有沒有「取悅」觀眾的義務?
林丹危機處理算成功嗎?
如何看待仁川亞運會期間出現的一系列公平問題?

TAG: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