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書單 | 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
有疑說:
借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契機,內地港風再起,樂壇、影壇爭相奉獻經典,唯獨文壇鮮有呼應。一直以來,「香港沒有文學」的論調甚囂塵上。「香港文學能做什麼」、「香港文學是什麼」,成為香港文人不斷求索的命題。
如何講述香港的故事?已故香港文學家也斯先生歸納出三類――講香港的「大故事」、講述「小故事」,以及如電影《阿飛正傳》的「無故事」。有這三類故事,源於觀察角度的不同。習慣講香港「大故事」的多是外來者,講述它的國際化,或批判它的去民族化。當代香港本地文化人則更願意去觸碰「小故事」或者「無故事」,「透過小縫隙去尋找模糊的文化身份和幽靈一樣若隱若現的主體性」。
本期書單將透過三本書講述香港的三類故事。
《香港三部曲》增訂版
作者: 陳冠中
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
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陳冠中的解釋是,對這一代人來說,香港根本就「什麼也沒有發生」。對於嬰兒潮一代來說,戰後,較之海峽兩岸的風雲變幻,香港反顯得安寧平靜,缺乏製造故事的起伏跌宕。
既然「什麼都沒有發生」,作者索性講起了「無故事」。《香港三部曲》成集於2007年,第一曲《淺水灣》寫於1978年,將目光投向無慮無為的中產階級;第二曲《什麼都沒有發生》寫於1999年,主人公是以「國際資本在香港的僱傭兵」自居的職業經理人,自詡深諳遊戲規則,能隨時隨地進退自如;第三曲《金都茶餐廳》寫於2003年,關於一場茶餐廳救亡運動。三個故事,切中時代的脈搏,以人的故事寫城市的故事。陳冠中將老練的人情世故鋪灑的輕描淡寫,恍若無事經過。
2016年推出的《香港三部曲》增訂版,新增了《夜宴驚歲記》及《被書掟中頭部的一天》兩篇小說,加上原來的三部曲,前後歷三、四十年,是作者的香港故事。
書評人暄夜道:「陳冠中截取了某幾個人物、某些時光里的幾個片段,像一場流動的盛宴。好像沒什麼太重要的,但讀過之後,感覺自己的心彷彿一塊干皺的白紗布,上面只是不小心掉了幾滴水,就不知不覺整片被濡濕了。」
《龍頭鳳尾》
作者: 馬家輝
出版社: 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 2016-6
馬家輝,這個「左手書卷,右手江湖」的香港男人,身份多重而又互不相干:風格犀利的時事評論員,被人稱為「賤嘴馬」;對香港有著十足溫情的本土作家和意見領袖,他的筆下我們能看到一個有著煙火氣的香港。
《龍頭鳳尾》講述的是黑道的故事。一九三六年的中國,時局紛亂不明,內戰外戰一觸即發,本是廣東鄉下一個木匠的陸北才被拋進時代的浪濤里,揉搓、碾壓,沉沉浮浮。離家去陳濟棠部隊當兵,無意間窺知兄弟的秘密,差點丟了性命;偷渡到香港賣苦力討生活,又捲入一場洋人的命案;無奈之下逃到廣州,經弟弟引介加入洪門……在跟命運的對賭里,陸北才似乎總有化險為夷的運氣。再次回到香港的他,改名北為南,搖身一變成為孫興社龍頭,江湖尊稱的「南爺」。但歷史的賭局從來不按牌理出牌,日本人的威脅一天天迫近,上海青幫來了,汪精衛的人來了,江湖翻江倒海,而南爺心底的秘密炸彈也彷彿隨時會引爆……
《香港治與亂:2047 的政治想像》
作者:閻小駿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6-6
本書以香港2014年「佔領」運動和2015年行政長官普選制度本地立法失敗為開篇,解析了香港政治之所以走入當前困局的心理、社會、政治和歷史脈絡,包括:香港社會對於「一國兩制」方針所存在的觀念偏差和在國家政治認同方面所面臨的困難處境,「港人治港」投入實踐之後所面臨的政治隱憂,以及在高度自治原則下,作為中國的特殊政治邊陲,香港在管治上面臨的結構性困難。本書展望香港政治的未來走向以及二十一世紀香港管治的新形勢,探索香港特別行政區如何能夠在嶄新的「自信年代」里與祖國一道成長,繼續成為中國治理版圖上煥發異彩的國際化現代都市。
作者閻小駿,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碩士。現任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主要從事當代中國政治及比較政治制度研究,兼任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
01
書單話題
最近你讀了什麼好書,
可以說說它打動你的地方嗎?
歡迎留言區探討
推薦閱讀:
※認識香港(8):香港的經濟出了哪些問題?│脫苦海
※究竟應該怎樣歌唱香江
※了解大灣區(1):會展業獲得新的發展機會│梁隼
※睡前消息【16-10-26】——小事是大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