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概念模型

最近我思考比較多的一個詞就是概念模型,不管新知識的學習,新事物的認知,新領域的快速切入還是面對新問題的快速分析和解決,認識和理解概念模型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步驟。基於最近的一些思考,我們可以對概念模型有一個基礎的定義,即:

概念模型本身是我們認知事物核心框架和基礎邏輯的自我可理解的最簡模型。這裡面有幾個關鍵點,其一是對事物形成基礎認知,其二是最簡和最容易模型,其三則是對我們自己最佳適用的模型。

每個人的知識積累和經驗不同,最適用於他們的概念模型就是不一樣的。因此對於有理論和實踐經驗積累的人,你可能並不需要用簡單的方式闡述事物,有時候連比喻都不需要,而對於初次接觸陌生領域的人來說,那麼對核心邏輯的形象比喻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剛才我們談了概念模型是認知事物的核心,那這個核心究竟是什麼?一個事物,一個概念或一個理論要真正理解首先就是要清楚究竟是解決什麼問題的?即你開始並不需要知道這個理論是如何解決的,而是首先應該搞清楚該理論能夠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先把這個搞清楚,即任何理論或新鮮事物出現的時候的基礎訴求和產生背景是什麼樣的?這個是概念模型需要闡述清楚的第一步。

基於上面描述,第一步重點就是搞清楚問題的核心定義,並自己理解消化。比如我們說到雲計算,我們現在會簡化為所有終端(計算,存儲,網路)能力朝雲端的遷移並統一提供,說到SOA,我們會進一步簡化為找到服務並組合和組裝服務。這些都是抓住這些概念的核心部分內容。

第一步更多是偏理論最終解決問題和目標層面的理解,這個理解並不能幫助你理解某個理論或概念內部的核心運轉邏輯,即這個理論為何就能解決某類問題?那麼第二步需要解決的就是事物關鍵的內在運轉機理的理解,即從靜態到動態,從目標到過程,只有這樣你才可能理解事物運作邏輯。

這個內在事物運轉邏輯如何表達,就是概念模型需要解決的另外一個關鍵問題。如果從做軟體或IT解決方面層面的思路來看,這個和核心架構設計需要解決的思路是一樣的,即首先要搞清楚系統內部有哪些核心組件,組件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其次是搞清楚組件之間如何前後協同交互,最終達到期望的輸出。把這兩個層面都理解清楚了,那麼這個概念模型就是有效的。

正是基於如上思路,我們在構造概念模型的時候仍然可以解決軟體工程中進行架構和概要設計的時候構圖思路,對於靜態構圖重點參考類似邏輯模型,類圖,類關係圖,ER圖等構圖模式;而對於動態構圖則可以參考活動圖,流程圖,時序圖,泳道圖等構圖模式。

一個事物只有在自己腦海裡面形成了初步的概念模型的時候,才能夠算對該事物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才談得上如何層層剝繭和分解,深入到內部機理進行深入了解。這和我們在學習方法和模式裡面談到一開始的學習應該是不求甚解是一個道理。只有搭建了大框架,理清主脈絡,你才可能有目標和有興趣深入。
推薦閱讀:

如何建立自己穩定盈利的外匯交易系統?
架構思維
【認真想】《哲道行者》——舉重若輕的思辨教育

TAG: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