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做父親的最好方式是別只是做父親

中國是個集體主義文化的國家,所以中國人的身份構建更多基於社會角色而非個體的個性,因此一個人身份的地位就由其扮演社會角色的價值決定。中國的父親這個身份,在很多家庭中的扮演的角色是非常局限的。

典型的中國父親往往就是兩個角色:經濟資源的獲取者,以及子女教育中的鞭策者。父親和家庭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很容易被局限在這兩個層面上。至於情感支持提供者,家庭關係調停者,生活方式規劃者,娛樂休閑組織者等等角色,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默認由妻子承擔的。

從男性角度,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參與家庭生活,扮演角色單一看似是一種省時省事的方式,但是在長遠來說其實嚴重局限個人在家庭關係中的位置。因為家庭成員和家庭關係都會不斷成長,當子女成年伴侶退休後,父親在經濟和鞭策子女上面的角色都會失去價值,因而父親在家庭中的位置也會大大下滑。

這樣的情況我在許多來訪者家庭中看到,父親一旦退休後,職場上的可能性再無實現可能,家庭關係中又因為自己的參與不足而無法維繫地位,伴隨而來的就是焦慮,失意和無力的憤怒。不同於大多數國家,日本家庭離婚率有兩個高峰,第二個高峰就是丈夫退休之時,因為其單一的breadwinner(掙錢養家)角色終止,夫妻關係曾經依賴的唯一紐帶就不復存在。

我身邊的80後夫妻中,不乏已經開始走上這條路的例子。孩子出生後,媳婦和婆婆聯手操辦所有照顧任務,將丈夫完全排除在外。丈夫除了上班掙錢以外無事可做,在家庭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意義感。

這樣的情況發生,根本上還是性別偏見所致,男性被默認不懂得也不適合扮演多樣化的家庭角色,缺乏合適的模仿對象。家庭成員對於男性角色的預期也基於刻板印象,作為老公努力掙錢,作為爸爸嚴加管教孩子則是最為符合這種預期的。

在男性參與家庭關係的問題上,我始終持這樣一些觀點:

  1. 男人應該盡量多樣化自己的角色,不要只是局限於掙錢養家和打罵孩子,更為平衡的角色設定帶來的是更多的親近和尊重,而非相反。男性的自信和自我價值感不應該太多的基於經濟成就和家庭權威,雖然社會普遍對男人是這樣設定的,但順應這設定的代價是中老年男性的失意,和伴侶子女的疏遠。

  2. 當今的年輕男性,在婚後應該更多將自己的個性發揮於家庭關係中。例如個性活潑逗比,那就多扮演娛樂組織者的角色,如果生性敏感細膩,那就多為家人提供情感支持。總之不要用傳統男性形象限制了自己的個性。

  3. 妻子,婆婆,子女等都應該在男性參與家庭關係問題上帶著積極和接納的姿態面對,避免因為自己對男性的性別偏見而忽視了男人在家庭當中的潛在價值。不要帶著「這是女人做的事」的心態來拒絕男人的嘗試和學習。

  4. 年輕一代應該盡量鼓勵中老年父親做嘗試探索,在家庭關係中找到新的角色和位置。主動給他們安排一些事務,通過讚美和情感共鳴鼓勵他們的參與。

家庭關係會不斷成長,所以父親也好,母親也好,還是子女也好,角色也都是不斷進化的。在這進化過程中,對彼此的期待和認識都保持最大的自由度和接納度,鼓勵彼此的成長、嘗試和創新,是維持健康家庭關係必不可少的方式。

祝父親節快樂,做父親的你,打算做父親的你,愛著父親的你。

推薦閱讀:

一位父親歷時4年為絕症的愛子做出了最感人的遊戲
為何物語系列的女主角大多來自不幸家庭?
前半生大結局,全職媽媽們都去找工作了嗎?
【關於產後抑鬱】寫給還在孕中和月子里的你

TAG:家庭 | 家庭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