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正宗的港式漢堡包是怎麼樣的?

現在麥麥的漢堡品種越來越多,但每次必點的依舊是巨無霸和豬柳蛋堡,再配上一份薯條可樂,嗝~就是迷戀這份讓腸胃滿足的幸福感。

而且對於很多朋友來說,漢堡還充滿著很多美好的回憶,像小時候考試100分,生日會...都能吃到爸爸媽媽獎勵的漢堡炸雞。

對於這個熟悉的味道,半島君是越來越好奇它背後的故事,細細挖掘,果然找到了不少趣料:早在60年代,中國已經出現漢堡;70年代,麥當勞正式將漢堡和快餐文化帶到中國...

今期,半島君想和你聊聊這些有香味的趣事、趣史,即使你不是一位漢堡愛好者,也可以從中感受到不少有意思的變化和發展。

60年代

香港,小士多與漢堡

中國最早期的漢堡故事,要從60年代開始說起,那時的香港航運發達,碼頭每天彙集了五湖四海的人們和信息。

在偶然的交談下,一間士多店的老闆得知「漢堡包於彼邦大流行」,決定用這種夾牛肉餅的新奇包子吸引客流,1963年正式開賣。

由於剛接觸,大家總把漢堡里的洋蔥圈吃得滿地都是,老闆為了照顧到食客,乾脆把洋蔥切碎,混在牛肉餅里,沒想50年後的今天,這反倒成為了港式漢堡的特色。

早期的港式漢堡又叫「雜港包」

漢堡賣得紅火以後,老闆索性停掉了煙酒業務,將士多轉型為只賣炸雞腿、薯條、漢堡的快餐店,取名「時新」。

現在的時新快餐店已經和冰室、茶餐廳一樣,成為了承載香港餐飲歷史的老字號。

雙層芝士蛋漢堡是店內的招牌,肉扒x2,嘉頓芝麻包烘得外面干身,內里軟熱,煎蛋很有鑊氣。加上芝士墊底,配合沙拉醬,惹味得來酸酸甜甜,一到飯點,吸引了不少附近讀理大的同學仔前來排隊。

吃到港式漢堡之餘,店內還保留著黃色膠椅、紅磚地、瓷磚牆,這些舊快餐店布置在今天看來,已是十分罕見。

70年代

麥當勞開業,香港漢堡流行

當年茶樓的點心賣8毫一籠時,麥當勞的漢堡在賣2.1元/個,巨無霸3.9元/個,那麼貴,麥麥自然是砸錢做廣告來吸引消費者:百分百純美國牛肉精製漢堡包、香滑美國奶昔,主打正宗美式風味。

1975年,香港首家麥當勞開業

接著,麥麥再趁勢「搞事情」,將一隻無敵大的巨無霸,用艇仔從香港島運到九龍。就是現在來看,估計很多人也會被吸引到,拿起手機啪啪啪地拍照,發朋友圈吧。

一連串的市場投入後,香港麥麥的漢堡銷量,在第三年就輕鬆破了百萬;到1982年,香港更成為了全亞洲首個售賣豬柳蛋漢堡的市場。

去到80、90年代,麥麥繼續乘勢追擊,推出了贏公仔、漢堡的「巨無霸急口令」比賽。

雙層牛肉巨無霸,醬汁洋蔥夾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食過笑哈哈,現在讀著依然那麼的悅耳。

還有麥麥吉祥物,麥當勞叔叔、小飛飛、漢堡神偷,曾經有他們的兒童樂園餐,真是驚喜又開心。

21世紀

左手啤酒,右手漢堡

吃著麥麥的各種堡長大後,接下來要去尋找更大的漢堡世界。2000年後,香港開了很多有特色的美式小店,將漢堡吃出牛扒般的講究,安格斯牛、澳洲牛...各種靚牛肉,當然還有那要命的爆漿芝士。

像中環威靈頓街的Shake em buns,漢堡一口咬下去,肉感豐滿,濃重的脂香在嘴裡擴散直至喉嚨,牛肉汁更是多到滴在了盤子上。加上洋蔥粒、蘑菇、紅黃椒、蛋黃醬的搭配,層次由此而來。

搭配的薯條雞翼、汽水啤酒也算齊全,最多人點的是奶昔,由邪惡的糖漿、花生醬、巧克力、雪糕組成,多甜、高熱量是肯定的,但只要喝一口,濃稠香滑的滋味定會讓你把心中的內疚感忘得一乾二淨!

店內的氛圍也很美式,店員、設計、餐牌百分百的ABC,讓人有種置身美國小鎮的感覺。如果你深究美式文化,一定會發現到菜單、牆上告示牌隱藏的惡趣味。

半個世紀過去,漢堡已發生了不少變化,希望不變的是,我們還有小時候吃巨無霸的胃口和快樂心情。

有人說城市裡的生活無聊乏味,那麼希望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給到你半島便利店般的溫暖。

我的微信公眾號:半島便利店,歡迎來找我玩~

文 | 半島君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公開資料


推薦閱讀:

TAG:美食 | 历史 | 冷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