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禮儀小測驗,看看你都做到了哪幾點?
任何體育運動,玩兒的人多了,也就漸漸有了自己的規矩和與眾不同的話語體系,例如籃球中,大家都管庫里叫「庫日天」,管杜蘭特叫「真大腿」,把連續投進三分球成為「三分雨」,意思是三分球跟下雨似的密集。跑步的人越來越多,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團體,日子久了也有了整套的禮儀和習慣。
勇氣君認為,要想讓整個跑步圈健康發展,人人知道該怎麼跑步,人人都有靠譜的比賽參加,人人都能長久的跑下去,那基本的禮儀和規矩就是最基礎的。可真實情況往往事與願違,許多跑者往往會做出既傷人又害己的行為。下面勇氣君就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總結出最經常的錯誤,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犯過其中一條?
對自己負責
最近頻繁的出現跑步比賽猝死的事件,在勇氣君看來,這其中最大的責任在賽事組委會,但與此同時,參賽選手也不能完全免責。
無論是馬拉松,還是距離比較長的越野跑,都可算作極限運動,極限運動有很大風險,如果你想參與其中,最起碼要做到不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給賽事組委會,特別是對沒有任何口碑的比賽,更應該對自己負責,保證自己的安全。
你想想是否曾有過把自己的安全全部交給組委的經驗,而不是盡全力保證自己安全?d例如,本來想帶著救生毯,但聽說組委會要發,就不帶了。
「重新」學用登山杖
在越野跑上坡中,沒有什麼比一對登山杖像槍口一樣,尖直勾勾地對著你更讓人感到惱火的了:你和前人不得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哪怕他速度再慢;卻又要時時刻刻提防他驟停把你扎傷,而當上坡陡到一定程度,杖尖直杵面門。
當不使用登山杖時,登山杖比較合適的姿勢應該杖尖朝前;如果把杖收在背包里時,杖尖朝下收在口袋裡。一切都是為了防止登山杖把人戳傷,鎢錳合金的尖銳杖尖至少可以保證十年耐操,但是當對準一張肉臉時就好似扎進一個麵糰兒…當然,不能全指望使用者,登山杖後面的跑者也要小心,一定要與前人保持距離,因為一不小心沒扎勞而杖尖後飛的事情,是非常常見的。
頭燈別照人
學會在恰當的情況下使用頭燈,絕對算得上一種「禮貌」。其實很簡單,但很多人卻很「健忘」。當頭燈開著的情況下,如果遇到對面有跑者交錯而過,一定要記得下意識地捂住頭燈——道理等同於高速公路上對面的車開大燈;如果是停下來與人交談,更要記得關上頭燈。
前者大多發生在不僅限于越野跑的城市夜跑當中,而後者頻發於跑者進入檢查站時,下意識地開著頭燈與義工交談,總是經人提醒才把頭燈關掉。其實這和普通的禮儀一樣,一切只是習慣養成問題。記住,只需要十多秒,200流明度足以閃瞎人的雙眼。
「超」人有禮貌
這點也是大多數中國跑者最容易忽略的事情。當你覺得前面的跑者太慢,想要超過去時——特別是在狹窄的縫隙/小路超過,請先說聲「不好意思」、「麻煩」、「Sorry」等。這樣做一方面是在狹窄的空間內超人,必將給他人造成不便(體力上或心理上),另一方面相當於一個預警,以防他人突然變向發生事故。
當然,是否在所有超人的情況下都要如此?當然不是。試想一下:當某國內一流高手後發制人,一路超人,超過一個人說聲「不好意思」,然後絕塵而去。暫且不論他有多累,只是在被超過的那個人看來,充滿了濃濃的炫耀感,這位冠軍選手該有多裝X啊!
狹路相逢讓一讓
在上下坡/台階或者窄路中遇到對面來人,解決辦法絕對不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硬著頭皮往上沖」。如果是上下坡,一般是上坡的選手讓下坡選手先走為好,因為下坡選手速度相對較快,可以很快通過解決問題。當然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道路往往是讓給體力相對較弱的人,這無關「同情」。至於窄路,也絕不是兩個人硬擠,遇到像「一線天」這種地形,兩個人硬擠的後果恐怕是可怕又是可笑的。
「點亮」自己
夜跑時,我們都知道要讓自己閃閃發亮,目的是讓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及時發現你,保證安全。其實,從相反的角度,在身上佩戴反光條,或者利用其它辦法讓自己在黑夜中容易辨識,也是為車輛司機和其它跑者考慮,是跑者跑步禮儀的一部分。
這看起來理所應當的行為,其實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夜跑時,盡量避免公路邊,否則必須使用帶反光條的衣服、褲子、腰包、帽子,或者直接的隨身攜帶反光條,增加在汽車強光燈的照射下的可辨識度。
點「亮」自己,方便他人。
注意自己的穿著
或許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跑步時還要注意自己的穿著。
每到夏天,勇氣君在公園裡跑步,總能看到一些光著膀子的跑者在跑道上揮灑汗水。天氣炎熱,穿的越少越好,這可以理解。但無論是他自己,還是我們這些沒有勇氣脫掉上衣的跑步愛好者,都認為這是很酷的事兒,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從來沒人從非跑者身份的角度考慮過這件事兒。
我們的社會存在一些隱性規則,雖然沒有明確的規定,對超越規則的人也沒有反饋措施,但這並不代表它不存在。不能因為跑者的身份,而增加對自己行為的寬容度,對於可能讓人產生不適的行為,盡量避免,不管多熱,請把衣服穿上。
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
當你精疲力盡地在跑道上「挪到」,突然看到前方有人倒地,是否要施予援助?救吧,天經地義但是自己卻已經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不救吧,總感覺虧欠點什麼。其實這既可以是一個禮儀問題,但也可以上升為一個道德問題。勇氣君給你的建議和「路上遇到垃圾要不要撿」類似——一定要明確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力所能及。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施與援助,特別是精英選手,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但是如果力所不能及咋辦?要看情況。如果自己狀態特別差,也請簡單了解下對方的情況,如果情況危急,馬上聯繫組委會;如果對方只是難受而已,記住他所在的位置,等遇到工作人員時及時彙報。「力所不能及」的情況比較複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就像我們前面那篇關於8600米地區該不該停下來救人的文章,這無疑是個兩難的選擇,但「先顧好自己」的原則不要變。
水站「潛」規則
公路馬拉松比賽中,每間隔2.5公里都會設置水站,這裡是最容易造成人群聚集和擁堵的地方。如果沒人告訴你,你根本不知道別人未能按計劃突破最好成績,跟你在5公里處水站隨手丟掉的半杯水有關。
比賽中腳底出現水泡的原因很多,鞋子的選擇、襪子的選擇、鞋內進入石子兒等異物,都可能直接腳底磨出泡,雖然這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或者傷病,但對比賽的影響卻非常大。其中一個重要的,在公路馬拉松中可能會忽視的原因就是「濕」。如果你踩著濕鞋子,必然會出現水泡。
因此,在水站喝水的時候,如果水杯中還剩點兒,一定要注意不要丟在別人的腳上。
知道自己在比賽
對你來說,比賽是一個目標,提高訓練動力?是你檢驗訓練成果的訓練方式?是你獲得榮譽的「戰場」?是大家聚在一起享受跑步的Party?無論是什麼,比賽之所以成為比賽,競技之所以有無窮魅力,基礎全在公平性。
我們經常能看到因葯檢問題聲明掃地的體育明星,自行車名將阿姆斯特朗就是一例,甚至影響他退役後參加越野跑比賽的資格,並掀起不大不小的一場討論。一旦欺騙出現,就很難重新獲得信任。
所以,不管你報著何種目的參加比賽,一旦做出有違公平競爭的行為,比賽將不再能被稱之為比賽,你從中獲得的所有也將失去意義。
保護環境,跑者有責
越野跑的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所以最起碼的,我們應該做到的,是保護環境,不破壞自然。
無論是在公路上,還是在野外,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意識。你可以通過文中給出的具體可操作的小方法,養成隨時隨地都想著保護環境的習慣。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兒,你或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感。
再次提醒大家,不要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最後一點痕迹是曾經丟棄的塑料水瓶。
在這些我們提到的跑者禮儀中,多次提到了「尊重」,沒錯,這就是「禮儀」的核心原則。
不管是在訓練場,還是比賽中,你不能肆無忌憚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兒,你需要尊重別人,尊重規則,尊重自然。
勇氣君始終相信,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規則之上的。希望所有跑者都能學會尊重,實現「人人知道該怎麼跑步,人人都有靠譜的比賽參加,人人都能長久的跑下去」的美好願景。
推薦閱讀:
※天空才是我們的極限——亞丁Skyrun(小明篇)
※第十一節:業餘跑者應該穿什麼跑鞋?越貴的鞋保護性越好嗎?
※跑步就要跑的更快,否則就是為懶惰找借口,這句話對嗎?
※燃燒線下訓練營 | 間歇跑,一言不合就開練!
※跑步百利唯傷膝?最新研究給這個最具爭議的話題下了定論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