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焦慮
01-26
在機場出差看到邏輯思維的新書《我懂你的知識焦慮》,才知道最近有多了一個新詞叫知識焦慮,到網上搜索了下看還有明確的定義,在百度百科裡面還將其叫做信息焦慮綜合症,也是精神病學疾病的一種。
對於知識焦慮症,百度百科也給了一個更加通俗的說法,即在信息爆炸時代,信息量呈幾何數增長,人類的思維能力遠沒達到對其接受自如的階段。求知慾使人類渴望把更多非我的東西轉變成自我的東西,這符合人類進步的需要,但現代社會非我的知識無限浩大。未知的知識就像黑暗對於孩子,對未知的恐懼感使現代人承受著更多的心理壓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擁擠」。如果拿莊子的話來說,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由於這個原因產生的焦慮,不安和壓力,那就是典型的知識焦慮症了。對於焦慮或知識焦慮,最近網上談的也相當多,也談到個人的焦慮感可以簡單總結為:
焦慮感 = 事情不確定性*事情重要程度*你自己的無能為力簡單點來說,越是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你卻無法在未來給出明確的計劃能夠達到,併產生的無能為力感就是典型的焦慮感。例如現在大城市買房可能就是當前很多人的焦慮點,這個焦慮點完全滿足了以上的所有特點。再回來談知識焦慮,個人理解應該再將其做下分解,對於知識我們究竟會產生哪些焦慮點?其一:信息爆炸,感覺要學東西太多,時間不夠用
這是比較一種典型的知識焦慮,但是這種類型至少還是說明你是一個求知慾比較旺盛,願意積極主動提升自我的人。這種情況下,你總是希望學習儘可能多的知識,也希望能夠有1年練就別人10年經驗的葵花寶典,但是學習和成長這件事本身就沒有太多的捷徑可走,一定需要學習-》實踐-》學習的不斷持續迭代。理論不可能轉化為你的經驗,只有實踐才可以。有了真正焦慮,才發現有了更多的快餐式的學習方式,類似得到也推出的5分鐘語音幫你讀完一本書這類的付費閱讀,或者說你希望參加更多的為知識付費的培訓或線上課程,但是最終你發現你買的太多而囫圇吞棗無法消耗,這些知識你本身學不過來,同時學習完成後本身也無法轉化為你的技能和經驗。任何學習和成長,要真正有效主要有以下幾點1是你本身有足夠的興趣和堅持的毅力
2是你是帶走目標和問題在學習,學習完成後可以馬上實踐獲取反饋
3是你有個能手把手教你的導師特別是第3點可以看到相當難,特別是在1對N的知識傳播模式下,老師更加不可能給你有針對性的輔導和建議。
其二: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有時候你連從哪裡入手都不知道這也是很多人犯知識焦慮的一個關鍵點,知識自己需要學習和成長,自己也嘗試去尋找書籍和資料進行學習和實踐,但是總是感覺效果不大而最終無法堅持並放棄。這裡面其實很大的原因並非毅力問題,而是方法和路徑問題,任何一個人如果堅持一件事不能看到階段性效果往往都是很難堅持的,這是人之常情。很多人往往有堅持的毅力,但是卻自己選錯了學習的方式和道路,導致走了很多彎路,最終放棄。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是你需要擴大你自己的社交圈和朋友圈,多借鑒和參考他人的學習和實踐方法,而不是自己一個人閉門造車;其次是找尋類似在行這種專家1對1溝通的平台,獲取有經驗的專家的面對面指導,幫你理清路線和學習計劃,讓你少走彎路。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裡去,給你一張地圖也沒有用。
如果你知道了要到哪裡去,你即使拿到一張無人給你指點的地圖往往也沒有太多用。因為很多時候由於知識本身局限性,你或許連按圖索驥的能力都還沒有鍛鍊出來。其三:學習了知識,或者說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但是無法提升自我價值這個估計也是很多人焦慮的點,特別是現在知識IP和知識經濟下,為知識付費好像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那麼你也可能開始焦慮如何將自己的知識變現問題,或者說如何將你的粉絲價值變現的問題。
當前很活的知識付費可以看到,更多的還是關於個人學習和成長方面的,因為只有這個方面有最大的受眾群體可以實現規模化的複製。如果你要去將你的學術或專業領域知識,那麼想要做知識變現就很困難的。但是在前面文章裡面我也談到過,我們學習知識,並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踐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這本身就是一種知識變現。對於知識學習如何提升自我價值,如果作為上班族的人,更多的心思仍然還是應該放在實際的問題和目標驅動上面,即如何讓自己能夠勝任企業或社會更加複雜和有難度的工作,並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只有這樣你才可能進一步實現自我的價值。如果從程序員來說也同樣,我們應該多思考如何從簡單模塊代碼編寫到能夠架構和設計一個千萬並發的複雜系統,而不是單純去思考工資待遇如何3年翻倍,因為很多時候情況是你把技能目標達到後自我價值實現自然也就達到了。信息爆炸下,每個人時間都有限,這更加要求我要能夠堅持和專註在自我的專業領域上,多在知識的深度上面下功夫,你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思想,你磨出的劍才可能讓你成為絕頂高手。知識焦慮,本質也是一種焦慮,你越是空想你焦慮的越多,反而不如早點行動和實踐,從學習和實踐中不斷的調整自我。不確定性可能會讓你焦慮,但是未來正是有這種不確定性,才使得我們能夠充分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創造不可能中的可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