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背筆記,怎麼背單詞:語言的本質和記憶力理論模型
大家都是一樣的老師,一樣的教材,一樣的背單詞做題,但結果千差萬別,有人五篇閱讀只錯一個,有人一篇閱讀能錯五個,為什麼?
我一直強調,你不需要把單詞默寫出來,考研不考拼寫,你只需要在下一次看到的時候能夠認出它就可以了。
就好比你遭遇一頭熊,要想活命只能跑,你不需要跑的比它快,你只需要跑的比別人快,就行了。除非你是戰鬥民族。
你在分析長難句之後,要把陌生辭彙代入具體語境去理解和記憶,因此你需要:
- 會一點音標;
- 筆記上不要只是生詞意思的粗暴羅列,要利用好辭彙書,將其例句、用法也抄下來。
音標能幫助你讀出辭彙和句子,通過聲音刺激加深印象。通過句意理解辭彙的用法和含義,通過理解能夠幫助你記住生詞,學霸都這麼學習。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學習不靠看,靠聽和說,以及輸入之後的處理:理解。
鸚鵡學舌,它懂得聽和說,卻不理解那聲音意味著什麼,因為鸚鵡君沒有語言輸入之後的處理。
語言是是溝通和表達的工具,存活下來的語言都有活力和靈氣,也即生動形象,你說話時不用思考,文思泉湧時不用等待,它是你後天學習,也是你生理衝動。
我的一個小夥伴日語很六,看著綜藝把韓語也學了,日常還會冒出幾句他鄉的方言。。。
最近在萬維鋼老師的專欄里看到了一個心理學研究成果。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對教授夫妻,Robert Bjork和Elizabeth Bjork提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記憶力理論模型。
這個理論說,人的記憶其實有兩個強度:存儲強度和提取強度。
存儲強度不會隨時間減弱,一旦進入記憶,就永遠在那裡了,它在你大腦里的存儲強度會增強,但是哪怕你再也不見它了,它的存儲強度也不會減弱。存儲強度只增不減。
那為什麼我們會忘記一些東西呢?那是提取強度出了問題。如果沒有複習,提取強度就隨著時間慢慢減弱。
心理學家說,提取強度越用越高。每一次提取記憶,提取強度都會增加。而因為這個記憶在你腦子裡又過了一遍,所以存儲強度也增加了。
有些人背單詞只是背單詞,沒有提取動作。複習的時候應該先去考自己這個單詞什麼意思,實在想不起了再去看答案。
最重要的是這個:提取的時候越困難,這個提取動作對兩個強度的增加值就越大。
既然如此,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不是天天複習,而是故意把它放在那裡幾天,等提取強度慢慢變弱,我們已經有點忘記了,再搞一次測試式的複習。
慢慢學才是好辦法,畢竟大腦不是硬碟,是肉長的,而長肉需要時間。
按照第一性原理,人腦記憶的基礎是生成新的神經元或者細胞,記憶是有生理學基礎的。所以那些期望一天記住三百個單詞的做法基本上是達不到的,因為違背了客觀規律。
幾年前我在街上一眼就認出了小學同學,我和他十一年沒見。如果你在很小的時候喜歡過一個人,即便他/她在你心中已模糊不成樣,但如果讓你跟TA突然見面,你肯定當場就把當年情竇初開的種種蕩漾都洶湧而來。
韓寒寫的歌詞里有這樣幾句:
我最心底的姑娘
她已模糊不成樣讓我就此遺忘隨年月安詳
還有幾句,我很喜歡:
我最懷念某年
空氣自由新鮮遠山和田野狗和炊煙我沉睡一夏天
推薦閱讀:
※GRE是邊背單詞邊做題還是先背單詞再做題?
※如果只背日語單詞不記語法,且背的足夠多,是不是也能較好的在日本明白日常對話?
※背單詞很痛苦?
TAG:背单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