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接受」——《聲之形》鏡頭與劇情分析
- 以下內容均為個人觀點,主觀性佔比較多。
- 所有分鏡以及內容的講解不具備專業性,均為觀感式講述。
劇情簡介:厭倦了「無聊」的少年,石田將也。
小學的時候就是個孩子王的他,對轉校生的少女,西宮硝子的天真產生了興趣。在她到來的期間,少年從無聊的日子裡得到了解放。但是,因為硝子那件事將也被周圍孤立起來。而後經過了五年的時間,兩人在不同的地方高中成長起來。「那件事」以來,將也見到硝子緊緊地封閉了自己的內心。
這是一個少年,少女,和四周的人,試圖接受自己的故事。(映畫『聲の形』公式サイト)
本作由京都動畫(株式會社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Kyoto Animation Co.,Ltd.)製作,改編自大今良時的同名漫畫《聲之形》
由山田尚子指導,吉田玲子劇本
在沒看staff表之前,從整部影片的分鏡幾乎就能確定是尚子監督了。超強的喻性,刁鑽的特寫都顯示出尚子作為女性監督的細膩以及老將的幹練。
先舉一個例子吧。
此處是直花正在喵咖啡店打工的時候發現將也真的來了(之前刻意給他發得傳單,雖然將也只是單純想問些事),而感到驚訝(害羞),所以立馬從前台縮了下去為了不讓將也發現。
第一個鏡頭將直花配置在右側興趣點(厲害了我的字幕組),當直花的表情發生變化時,就開始引導觀眾,將觀眾的視線放到直花此時看到的將也身上(沒截,懶),隨後轉回直花身上,用一個中景特寫來展現此時直花的動作(身材超棒)。
最後這個鏡頭就極具個人特色了!此處是由一個側面臉部(眼睛)特寫鏡頭構成,所有外景均虛化。首先依舊有引導功能,告訴觀眾下一個鏡頭中可能出現的角色(將也)。但又不僅僅於此;可以看到直花眼中的高光非常明顯,能很顯然的看出直花在看到將也之後開心的心情。畫面中的鼻子上的紅線以及擋在嘴巴前面的手都很好的增加了直花害羞的而糾結的心情,為接下來的直花的行動做出了說明(預告)。
尚子作為一名女性監督的細膩,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來了。
這種無需過多的言語,僅用短暫的鏡頭展現出的人物情感;不禁令人感到欣喜。更能看出監督的紮實功底。
簡單來講,人們在看到這種分鏡後,腦內就會浮現出「啊,原來....!」的想法,我個人非常享受這種感覺。
玲子和尚子共同的作品也是人人皆知
《K-on!輕音少女》
《玉子市場》
可以說《聲之形》幾乎是京都戀愛/情感/人際關係主場的原班人馬。
強勢哦。
-----------------------------------------------------------------------------------------------------------------------------------
《聲之形》主題與相關部分分鏡講解
接下來是正題部分。我將本劇中較為難以理解或者是容易造成誤會的主題,搭配與其相關的部分分鏡,來進行說明。我也會把一些非常有趣,希望和大家分享的鏡頭找出來,希望能讓大家對本劇有多一些的感悟。
不廢話了,具體往下看吧↓
首先我們來看本作中出現的兩個非常重要的要素
這幾個鏡頭都是出現在影片開始的時候,這兩個要素分別為「光」(a point of the light)和「聲音」(波紋)
「光」與「聲音」都可以用來傳達信息。
也就是所謂的「交流」,這正是本作諸多主體中的一個,也是比較隱秘的一個。
看過本作的觀眾一定會發現這兩種物質分別對應著將也與西宮,西宮因為先天缺陷失去了聽到聲音的能力,相對的,將也因為罪惡感以及對他人的不信任失去了正視他人的能力。這兩種物質在影片中不斷穿插,起到了許多重要的作用。
小學時西宮第一次表達出想要和將也做朋友的願望,這個鏡頭中西宮背對著陽光,整體的光感很直接,把西宮的直率與單純表現的非常棒。因為此時接受這個光的「視覺信息」的是將也,也是此時西宮目光所引導的位置。
我來講這裡的劇情,可能有觀眾不太明白這裡人物的行為。這個鏡頭是在上面那個鏡頭之前的。西宮遭到直花等女生的排斥後,男主來找她說的話。
「要是不做得好一點的話,會被人嫌棄吧」
為什麼男主要說這句話?做得不好的難道不是排斥她的其他人嗎?不是的。
觀眾們其實很容易發現,在那個班裡有兩個群體:一個是以直花帶頭的女生群體,另一個是以將也帶頭的男生群體。
西宮來了之後,希望和各路選手都交朋友。這種行為,我一般稱為「讀不懂氣氛」。在無法融入到集體後,就會逐漸遭到排斥。西宮的聽力缺陷,只是她被欺負的借口而已。剛剛那鏡頭裡西宮在聽到男主這麼說後,沒有別的,只是說想和男主做朋友。
也許她聽懂了,也許沒有。但是至少觀眾能知道,西宮想要接受將也。
將也很生氣,因為他覺得她根本就沒把話聽進去。想要不遭到欺凌,可能只剩下近乎孤立自己的這一種選項,不和大部分人交友,也不和大部分人說話。自然就不會受到欺凌。但是也不得不承認,西宮在小學裡收到的傷害和失去的東西,都在之後被逐漸的補償。如果沒有發生這些事,西宮也許就不會認識將也,將也也不會變得溫柔。
也許西宮就得不到將也的那句「希望能幫助你活下去。」
其他還有很多類似的鏡頭。
同時光也會象徵著一些可怕的事情,比如——死亡
當然也有傳統的寓意——希望
至於象徵著聲音的波紋,則是以西宮為主體希望傳達的信息。因為西宮在劇中的敘述密度並不大,所以這些喻體對於理解來說是很重要的。
這個鏡頭當中水面的波紋相當於西宮的「交流意願」
至於這條錦鯉,它有可能象徵著西宮,也有可能是一個單獨主體「神明」
對你沒看錯,這條錦鯉可以被解讀為「神明」。實際上原作應該更傾向於這種解釋吧。我也傾向於這條錦鯉是「神明」。這種說法讓整部劇的主題變得更加柔和。它在劇中的出現頻率相當高,每次西宮和將也在河邊餵魚的時候它都在。見證與傾聽,使得它更像一個單獨主體。
這幾個鏡頭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了。這裡西宮在夢中見到幾乎要放棄希望的將也後,立刻跑了出來,希望能見到將也。在橋上因為自責哭了出來。眼淚攜帶者悲傷落入河中。之前也說過了,那些波紋相當於西宮的「交流意願」。光代表著將也的「交流意願」,兩者融合,由錦鯉帶去將也那裡。所以最後一個鏡頭中將也突然驚醒。
................我知道很多觀眾再看這裡的時候一頭霧水。為啥突然就哭了啊?為啥突然就醒了啊?
這是出現在西宮跑出去之前,出現在她夢裡的場景。
將也說「有了想去死的想法」
這個想法,西宮是從來不知道的。直到她夢見這個場景;後來趕來的將也也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是不是很魔法?
嘛,其實大家不需要過多糾結這些東西的。就算不用這種抽象的表現手法,以上這些內容還是會發生的,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這裡有的觀眾覺得違和是因為確實這裡和整部劇的畫風有點區別。
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這種相當藝術的表現形式。因為這種類似於「神明」的設定,能使得整部劇的敘述觀感變得非常溫柔而輕盈。更主要的是,它能讓觀眾有自己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觀眾和劇中人物的距離。
一部好的作品應該在有些地方能讓觀眾得出屬於自己的答案,和自己心裡某些地方契合。
------------------------------------------------------------------------------------------------------------------------------------
這裡的分鏡切得非常乾脆,有些觀眾可能沒看明白。
這裡其實就是由幾個重疊鏡頭和插敘敘述打了一套combo。
這種操作在尚子的其他作品裡也有(上低音號)
可以看到這裡兩個鏡頭的區別並不大,但是他們所發生的時間線對應的是事件的開始和結束。
這種重疊鏡頭的應用是相當難以把握的。首先要確定能把事件的邏輯給講清楚;其次在數量上也要有所控制,不然就會對觀眾造成困擾,甚至有可能會對故事本身造成影響。
好處自然很明顯,這種鏡頭不僅能帶來可觀的衝擊力,並且能在原本較為平淡的敘述方式上增加不少讓觀眾思考和期待的餘地。對於觀影體驗來說是個很好的提升。
京粉可以發現,在尚子擔當的大部分日常作品裡,都會出現這種鏡頭。因為日常系作品本身確實缺少一些感官刺激的鏡頭(日常除外),這種在分鏡本身上下功夫能起到很大幫助。
這個鏡頭是發生在那個重疊鏡頭之間,也就是事件本身。
學校領導來問話,將也站起來認了錯,他以為別人也會和他一樣。
情急之下將也慌亂的說出了其他欺負西宮的人的名字,這也成為了他開始變成被欺負的一個。
這也是將也變得無法正視他人,無法相信他人的根源。可以看到童年時收到的欺凌,對於一個人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之前我說了西宮被欺負的「原理」。但是就算我知道原理,我也覺得他們這種行為不應該得到饒恕——直到男主所做的一切。
雖然不應該被饒恕,但還是可以償還。
至少將也去做了——還差點賠了命。
這兩個鏡頭是發生在事件之後。將也被排斥,被欺凌。把他們放到前面,主要是為了和將也自己的欺凌行為做對比。強調自己做出的事是要自己付出代價。
---------------------------------------------------------------------------------------------------------------------------
對抗、暴力與死亡
這是本部作品一個較為陰暗的主題,也正是因為這個主題,本部作品的受眾相對同期作品就會收縮。當然這個主題是不可缺失的,劇中大部分衝擊性較強的鏡頭都離不開這個主題。這部作品也被推廣於中小學,以達到提倡阻止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的目的。
不用說,最初的暴力,也就是本作事件的源頭:校園欺凌。
當然本部作品的爭議也多源於於此(甚至有觀點認為西宮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患者,說不出話。)
此處第一次西宮爆發了情感,和將也gank了一波,放倒了將也。
整個干架部分幀數十足,非常的流暢,再加上移動鏡頭的協力,整個畫面中充斥的情感表現相當到位。
首先是有些觀眾對於為什麼將也會突然出手打人很不理解。原因就是大家已經不是小孩了,自然很難用小孩的視角去思考。
此處將也發現西宮在幫他擦桌子,處於這個正值性別意識薄弱的年齡的將也,內心之中只有不理解和羞恥。就是「我欺負了你,你現在來幫我?」這種再簡單不過的邏輯。最後惱羞成怒....
第二個鏡頭是在西宮說完「我也很努力了啊」之後,兩個人逐漸停了下來。視角退到兩個人之後,意味著事件的結束。
此處其實我有一個猜想:可以看到西宮對待將也的態度其實很特殊,她似乎也只對將也爆發了感情。我覺得可能還是因為只有將也對西宮真誠說過那句「不做的好一點話,會被嫌棄的吧」。雖然可能西宮不理解,但是她是一個相當溫柔的孩子,對於將也的哪怕只有一絲好意,也希望珍惜。當然,也許只是我個人臆想罷了~
第三個鏡頭是一個中景鏡頭,人物配置於右側。可以看到畫面的大部分其實是前景上的光,這個光很容易帶給觀眾一種慘淡和悲傷的感情。此時將也的動作緩慢,語氣低沉,在整個環境下顯得沒有一絲精神。
將也此時開始意識到好意了,但是西宮也已經轉學了。
如果說西宮受到欺凌是因為她「讀不懂氣氛」,那將也的母親呢?
這個鏡頭出現於她帶將也去見西宮媽媽,其過程沒有任何展示,只給了觀眾一個結束後的鏡頭。這是一個很樸素的中景特寫,人物配置於右側。也正是因為樸素,這個鏡頭所能體現的·衝擊力是非常強大的;也更能顯出母親的偉大和她承受的痛苦——她被西宮的媽媽施加了暴力。
畫面中母親簡單的話語和略帶悲傷的笑容,都是對之後將也獨自一人償還170萬日元的行為所做出的解釋。
對於六年級的將也來說,他第一次認識到責任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劇中的當前時間上的第一次對抗發生在將也和西宮結弦之間。這次對抗並不激烈,觀眾也都能理解大概的意思,結弦接受了將也的存在,是整部劇的第一個起伏點。
這兩個鏡頭都是近景特寫鏡頭,畫面中能夠向觀眾提供信息的幾乎只有人物的眼神。
之前也提到過,這個可是尚子非常喜歡用的分鏡手法~
第一和第二個鏡頭中畫面唯一的變化就只有人物的眼睛。雖然沒有任何語言描述,但是大家其實都能有所體會。
此時的結弦先是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而感到愧疚,其原因是將也對她的理解,導致她印象的首次改變。接下來這個鏡頭結弦的視線轉向另一側,很快的起到了一個視線引導的作用。告訴觀眾接下來要出現在畫面中的人物(將也)。同時,也將結弦對將也的興趣第一次展現給了觀眾。
大家可以發現,這兩個鏡頭的畫面構造既不複雜,時間也非常短。但是其內容卻是非常充實。
這種鏡頭當中所包含的那種細膩的感情,是現在很多導演、監督所展現不出的。它們所要求的技術、功底、經驗以及對作品當中的人物個劇情的理解都是非常苛刻的。
將也送結弦回家時,遭到了結弦的一波審問。從敘述主體轉為將也後,我們可以發現,鏡頭是以第一視角來進行表達的。整個畫面中只有接受信息的人物(結弦)的鞋子和佔據大部分畫面的傘。
這裡傘的用意其實很明顯了,它象徵著將也和結弦之間的隔閡。當將也承認自己的偽善時,他同時說出了這句話
「我只是不想再讓西宮流淚了」
這句話,並不具有太多曖昧的意味。將也說他自己是個人渣,根本不應該活在這個世界上。我也覺得他以前的行為非常的過分;捉弄西宮,不去理解她單純的善意。大家也都這麼認為。
但是要記住,我們是故事的局外人,是傾聽這個故事的人。此時將也已經是一個高中生了,距離那件事情已經過去好多年了,但這件事對將也之後的生活所造成的影響,大家也都看得到:他變得懦弱、自卑;無法正視他人的目光。他甚至選擇過想要放棄生命。但是當他偶然遇見西宮,他依舊鼓起勇氣與她接觸。
這個事件過去這麼久,將也是唯一一個以曾經傷害過西宮的身份的人,去挽回、去改變這一切。
偽善與否根本不是問題關鍵,關鍵是一個人能否去正視曾經犯下的錯誤,能否去補償曾經傷害過的人。要做到這些,所需要的勇氣和要承受可能出現的情感都是極其複雜的。
將也做到了,這就是他自己說的「這裡也有我自己的原因」
讓將也開始意識到要改變的東西,大概就是那時西宮的眼淚吧。
最後這個鏡頭表現力非常到位,傾聽敘述的人物(結弦)主動撥開隔閡,接受將也的情感。再加上結弦的那對略帶關心的眼神,不能更棒。
這種以近景特寫的景物來描寫(比喻)人物此時的狀態,心情是一種很不錯的手法,也是尚子的拿手活。和之前說過的一樣,光的敘述代表是將也;此時雲層離去,月光初現,不正是告訴觀眾將也此時努力解開與他人隔閡的努力嗎?
這種靠著單個鏡頭來敘述的手法,在保證效率的同時又使得觀眾可以更好的去鑽研其內涵。延長了電影趣味性。但同時想要運用好又需要紮實的功底和足夠的豐富的經驗——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能讓觀眾不懂,也不能讓觀眾太容易懂。本部影片中出現的大部分類似鏡頭都沒有什麼問題,數量上也恰到好處。
接下來這三個鏡頭代表了本劇低谷部分的展開。
第一個鏡頭髮生在川井的一番揭老底之後,將也所作出的反應。
在這個鏡頭當中,畫面以兩個人的過肩視角展現了將也此時的一個狀態。有部分觀眾可能會以為將也此時的這一動作是因為被川井這個人的自戀給噁心到了。
實際上,將也對此根本不在意。他一開始和川井說的就只是「小點聲」而不是和她辯解。我們可以發現川井聲音提高的時候,班上的同學全部都看向了將也,這才是將也臨近崩潰的原因。
由於之前長期處於被孤立的狀態,將也變得自閉且無法正視他人。對於將也來說,他人的目光就如同審問一般的刺痛。一瞬間聚集起來的注視使得將也瀕臨崩潰,轉而逃走。
第二個鏡頭以一個中全景鏡頭展現了將也在他人矚目下所產生的恐懼使得他無比的痛苦(胃疼)。可以看到整個畫面以大部分的麥穗和房屋構成,將也處於觀眾目光焦點位置,但是比例非常少。很好打的體現出了將也此時在大環境下的無奈與痛苦。
第三個鏡頭是以在這個事件中唯一 一個局外的觀察者(結弦)為視角展現目前出場角色的狀態。一共是7個角色,除去將也的其他角色的視線都在將也身上。為了告訴觀眾接下來的敘述主體是將也。
有觀眾會覺得在此時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吧,既然都挑明了,一般套路不都是大家罵完,互相傷害一波,然後瀟洒的和好嗎?
要記住,在群像劇中,我們不能以上帝視角去評判角色的行為,我們需要代入角色和情景。一個好的群像劇往往圍繞故事展開,最後再回到角色本身。
由於將也一直以來受到的這種目光的折磨而導致精神上的崩潰,所以他說出了非常過激的話,他把周圍的人罵了個遍。實際上,將也說的話都是對的,但這些話,都是沒有必要講出來的,將也這一番話,也確實使得他努力修復的這些關係崩壞了。
這其實從側面很好的描寫了一個人童年時遭受的對待會對將來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
但是,將也的失控,使得他忘記了西宮的存在,忘記去考慮西宮的感受。
---------------------------------------------------------------------------------------------------------------------------
死亡的原點、儀式與對比
在本劇中,死亡 除了作為一個主題,還起到了對故事情節的貫徹、人物情感的升華的強力輔助。死亡這個表現本身就充斥著大量的情感迸發,在本作中更是故事的起點與高潮。在展現這一主題的過程中,其高質量的分鏡中所包含的信息深度令人欽佩;倘若沒有長時間的分鏡工作經驗和對作品的充分理解是做不到的。
下面就和大家詳細講述一下本作是如何展現 死亡 這一主題的。
第一張分鏡是出現在本劇的開始部分,中景鏡頭,人物布置於中間位置。在這一段的演出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強烈的磨砂濾鏡和暗角。這種展現方式可以帶給觀眾一種不太安定的平靜感。 其目的正是為了將劇中人物的近似於恍惚、焦躁和憂慮帶給觀眾。在不少恐怖遊戲和電影了,這種用法很常見。尚子還是蠻喜歡用濾鏡的~
「光」,在之前也提到過,用於傳遞信息和象徵;在傳統作品中通常預示著希望、信心和力量的光,在本作中,卻被用來象徵著 死亡。
第二和第三張分鏡是一個以將也為主體的180°轉角鏡頭。可以看到,在將也幻想著跳下去的自殺的這一段過程中,整體的環境光色調非常搖擺,這種光中所包含的不穩定的成分,或者說情緒,都充斥著一種很恐怖的觀感。而且是冷恐怖。
這兩個鏡頭結合之後的故事可以知道,將也還的這份錢正是他對死亡的意願的展現。通過長時間的打工、販賣個人物品來賺取最初將也母親賠償的巨款,170萬日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差不多有10萬多元。故事中的將也的家庭是靠母親的理髮店來支持的,這個數目絕對是一筆巨款。
在將也不斷成長並還錢的過程中,他逐漸體會到了背負罪惡的殘酷現實以及自己的欺凌行為所帶來的近乎詛咒的精神病症:無法接受別人的目光。
這種病症無疑使得將也一度失去了交流的能力。
在逐漸深刻理解自身的罪惡之後,這些種種,都成為了將也死亡的原點。
儀式。通常指為什麼事情做出的禮儀性、意義實現層面上的行為。
在本作中,死亡之前是具備儀式的。對於將也來說,還錢,見到西宮,都是為了死亡所做的儀式。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做這些儀式?
對於將也來說,這是他希望能使得自己承認罪惡的,償還罪惡的一種類似於自我安慰的途徑。
第二個分鏡是結合了將也小時候經常進行的跳水試膽活動所做的象徵式分鏡。表達出將也對自己過去行為的悔恨,否則也不會是試膽活動。
但是,將也並沒真的去自殺。
這幾個鏡頭是本劇我最喜歡的幾個鏡頭,這些鏡頭中的內容信息也正是將也開始真正修復一切,努力償還一切的開始。
為什麼將也放棄了死亡呢?
可以看到這幾個特寫鏡頭中的光,對,又是光。這時,這種光所帶來的正是傳統的的寓意。將也開始了自我救贖的第一步:和西宮成為朋友。
有的觀眾可能有些的難以接受這種態度的轉變。不過實際上,尤其是對於小學生,5年的時間真的足夠磨去大部分矛盾了。本作中只是比較特殊的例子。
西宮對於將也的接受正是使得將也認為自己應該活下去的原點。也是將也對於死亡意願的結束。
下面我們將視角切換到西宮身上。
有很多觀眾單純認為西宮很可憐,但實際上西宮在小學的做的事也確實欠妥,或者簡單來說就是KY。我們可以看到西宮一開始在班級所處的位置並不差。遭到欺凌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的單純。她認為她應該和大家都做朋友;可實際上,任何一個大集體中都有許多小集體,在各式各樣的集體中尋找到自己的歸屬(いばしょ)。西宮的行為有些類似於破壞,雖說是無意識的善良,但也有些自我了。(這也是物語系列裡一直說到的 真物 與 偽物,西宮就屬於 真物)
第一個鏡頭就是結弦用相機偷錄的(SD卡內存好大!)西宮與直花的對話。我上面這段話就是對這段對話的解釋。
第二三個鏡頭的運用真的非常棒。第二個分鏡中給了場景中某處外景的特寫。雖然此處的環境光的光感沒那麼恍惚,但是可以看到鏡頭中央的烏鴉,其寓意想必也很明顯了。這些地方正是強力體現尚子的個人風格的鏡頭。通過景物來預示情節發展。
最後一個鏡頭之前也說過了,這裡開始,就算是西宮對於死亡意願的展示了。
這一段可能有點難懂了,我也說一下。
此處的演出是在西宮的奶奶走了之後開始的。大部分觀眾都明白那個蝴蝶正是對奶奶的象徵。
這裡除了以蝶(奶奶)的視角展現出的慰藉以外,更多的,是西宮對於死亡的一種認知體現。
重點我們放在最後一個鏡頭。畫面的布置極其簡潔,除了中央的蝴蝶和下方的屋檐,就只剩下背景的環境光(天空)。這種光,又回到了那種略微恍惚的風格。
細想一下,以西宮的當時的心情來看待目前這一光景,她真的只是在感受奶奶的離去嗎?她在想什麼?和什麼有關?反正,對於我來說,這一段的展現又令我一度汗毛直立。很恐怖。
這幾個鏡頭都是對於西宮的中景特寫,幾乎都是極其簡潔的配置,可是信息量還是那麼大!只能說不愧是尚子。
這些鏡頭中的光,大家其實也明白了吧。
它們那種恍惚縹緲的模糊感,代表的正是西宮對於對於死亡意願的確認。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個鏡頭中,環境光的強度變化可以展現出西宮的一種心情的起伏。從最開始的低強度到強到看不到臉,再到最後的平靜。
西宮是真的開始覺得可以開始抹去自我的存在了。
這一整個暑假的活動,正是西宮的儀式。
煙花。代表著美麗的綻放,華麗的展現和激進的炫耀。
同時,也意味著凋落。
第二個鏡頭,以一個斜側面的過肩特寫鏡頭,展現出西宮注視著煙花的樣子。
還是之前的疑問,此時此刻,西宮在想什麼?
其實我們大家已經知道答案了。
凋落。結束的告別。
最後一個鏡頭,中特寫。西宮用手語說出了
謝謝。
這個謝謝的意味,可能更多的是道別。
西宮以一種誰都沒察覺的平靜的形式,選擇開始執行結束生命。
這部分的鏡頭,以將也的視角進行展示,鏡頭跟進,從上到下給了一遍特寫,並伴隨著煙花的墜落,西宮也希望結束結束自己的生命。
如同煙花一樣,墜落。
這裡從最開始就一直在用煙花作為象徵性的景物。其原因就在於煙花的那種包含著強烈的情感,彷彿是西宮對別人的歉意,代替西宮
進行了一次吶喊。
當然了,西宮自然也是在略帶狗血的救助下沒死成(笑)
之前我們看到過將也希望開始做出補償和改變時,他放棄了死亡意願。
這時的西宮,在明白了自己的行為和自身的缺陷後,下定決定還是改變,開始補償自己曾經破壞的東西。
開始了自我救贖。
最後這個以胖哥哥為視角展現的無比堅定的目光,令所有觀眾都相信事情已經開始好轉了。
最後我再稍微說一下本劇中使得所有故事情節和兩位主角串聯起來的幾個鏡頭。
第一張的煙花出現在展現將也死亡意願的時候
第二張的煙花出現在展現西宮死亡意願的時候
這一組鏡頭相信大家都發現了其關聯性吧
這裡的細節真的不能再棒!
最開始在將也還不能好好為西宮考慮的時候,西宮跳下去之後
鏡頭展示出了
將也喊了姓
將也沒抓住
最後將也開始希望改變,最西宮的感情不斷升級,西宮再一次跳下去
鏡頭展示出了
將也喊了名
將也抓住了
這之間的感情的變化將整部劇連為一體,一個環。
之前也說了,死亡的感情容量非常巨大,很合適展現迸發的情感。
------------------------------------------------------------------------------------------------------------------------------------
結語
第一次在知乎寫東西,本人只是一個學生(非影戲學院),這篇文章中展現的分析都是我個人的理解;而且因為我是京吹(笑),我對很多地方的解釋更多的是出於自我的闡述。
但我仍然覺得沒問題。
好的作品就應該如此,給予不同的理解和接受。
有時間我再接著寫吧~
希望大家喜歡,也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尋夢環遊記》再下一城,奧斯卡之路穩了嗎?
※2016年182部動畫電影立項,數量再創新高,還開始了軍備賽
※▲肆拾陸▼「藝術癮」致動畫電影,抱歉我們還不想把童年拿出來賣!
※6部真人動畫電影伴你成長
※《歡樂好聲音》即將來襲,馬修·麥康納、斯嘉麗·約翰遜配音,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