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仙帶你讀水滸-前言

寫在前面:我自己寫水滸系列其實由來已久,第一次下筆在四年前,寫了6 7萬字最後放棄。第二次在兩年前重新開始寫,並在某公眾號上連載,到了將近15萬字之後也放棄了。這之後將近一年沒寫過什麼東西,當時就一個感覺,寫不出來,自己參悟良久覺著是缺乏生活經歷的緣由,無法悟出很多東西,而這些年來在各家機構擔任老師讓我經歷了很多,似乎又有了靈感,於是乎又有了再度開啟這個系列的想法。

「讀水滸」這個類型的文章並不新鮮,各種解讀網上一搜就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鮑鵬山老師和吳閑雲的讀水滸系列。但我讀完感覺總有一些欠缺,鮑鵬山老師的讀水滸過於平鋪直敘,而吳閑雲的讀水滸標題都很吸引人眼球(比如水滸里最什麼什麼的是誰),但是對於人物的解讀有種為了黑而黑的味道,而且以人物來寫,對整個故事的發展沒有脈絡,只記得書中某些驚人的言論,這能當一時吹牛的資本,未免顯得賣弄。

而我希望寫成像《羅輯思維》那檔節目那樣,帶你讀水滸,分享我在讀水滸時候的心得感受,同時能通過我的文章讓看的人也通讀了一遍水滸。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讀書?尤其是這種通俗小說。

在多年看小說的經驗中,我發現一件事,一本小說的好看與否和讀者的生活經歷有極大的關係。我舉個例子,武俠小說是爽文的一種,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金庸的《天龍八部》,《天龍八部》的核心是「得不到」,三位主角段譽 虛竹 喬峰開始都是爽文主角的套路,然而在故事到結局,這三人得到了很多,驀然回首卻發現,他們寧願不得到。喬峰一直為漢人奮鬥卻發現自己是契丹人,虛竹剛和生父母相認父母就死了,段譽想得到的王語嫣也只是那尊石像的幻影。

人的一生的遺憾莫過於此,比起我們這些普通人,他們得到了名譽地位財富,然而問其初心,這時你一開始想到的么?付出了這些代價,再問也沒有意義,不如坦然接受著一切。這樣的小說讀完感覺,就像經歷了一段自己不會經歷的人生,不說得到了什麼至少頗有感慨。

這就很多起點的武俠爽文水平高得多,那類爽文里我只看到了不停得砍與殺,不停得升級,比起所謂的俠,更像是很多魔教的魔頭,甚至還不如。只是這也很正常,寫這類文的多半是社會經歷還遠沒那麼豐富,要寫出自己從沒經歷過的事,自然不可能。

說回《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生於一個亂世,60多歲開始寫《水滸傳》,當中經歷了了元末明初各路起義軍混戰,必然有著超過常人的生活經歷,所以他的《水滸傳》絕不會是普通的農民起義那麼簡單,而是希望通過這個故事,把自己一生的經歷通過小說表達。

而我呢則會根據,每一回一點點把《水滸傳》的世界,呈獻給各位~

推薦閱讀:

我認識那個會傅立葉變換的巫婆是什麼意思?
如何看待Franner Wong的反戰插畫?
請解讀《紅樓夢》中秦鍾與智能兒的故事?
如何理解鲁迅《社戏》里的最后一段“再也没有吃到像那夜的好豆,再也没有看到像那夜的好戏了”?
經濟學人的雜誌《The World in 2017》的封面有什麼含義?

TAG:水浒传书籍 | 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