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快閃店套路還能用多久?
關鍵字:話題、非理性消費、排他、社會情緒
2014年開始,快時尚放慢開店、奢侈品又陷入關店潮、新興品牌在選擇渠道時也更小心翼翼了。快閃店以替補隊員的身份登場,並迅速蔓延。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它像是實體經濟的補償機制,彌合了某種現實和理想狀態的差距。這樣說並不為過,因為區別於國外以街區為快閃主場的特點,中國65%的快閃店發生在購物中心內,屬於品牌和地產商的合作結果。
人們本末倒置的去解讀「快閃店」,把目光集中在「快閃」上,而忽略了它的核心其實是「實體店」,這是企業最願意看到的結果。而「快閃店」跟「限量商品」的區別,僅僅是驚喜帶來的非理性消費慾望,是人們不願意錯過「緣分」的一個社會情緒。
川久保玲↑
Short Sentence↑
愛馬仕↑
餓了么套路
餓了么品牌營銷總監鄔宋錢曾接受36氪採訪,談了談「喪茶」和「愛無能小酒館」。她表示很清楚兩次品牌活動的影響力落差,但還是打算將類似的創意快閃店活動延續下去,目的是測試年輕用戶不斷變化的消費心理和習慣。
就連送外賣的也要開始玩線上線下結合的品牌營銷了。
以前將這些套路玩得更溜的是新世相、網易雲音樂等以內容為主的產品,新世相的代表案例是為航班管家策劃的事件營銷「4小時逃離北上廣」,網易雲音樂則將打動人心的樂評字句貼在了杭州的地鐵1號線車廂。
無論它們的創意多麼天馬行空,能引爆話題都是有章可循:精準定位年輕受眾、差異化的內容營銷、對社會情緒的巧妙應用。
選擇差異化的品牌營銷,不僅是為了給口味挑剔、愛好迭代迅速的年輕人更多的新鮮感,更是為了應對同行激烈的同質化競爭。鄔宋錢告訴36氪,之所以選擇開線下快閃店,是由於外賣平台同質化嚴重,而餓了么想走差異化路線。
「快閃」賞味期
如今的快閃店之所以做的顏值出眾,就是為了吸引人們拍照留念上傳至社交媒體,從而達到類病毒式營銷的作用。另外,它們也提供二維碼供你加入線上粉絲陣營,一方面進行客戶數據的積累,另一方面也能實現更直接更連貫的溝通。在微信、微博時代,快閃店同樣是一個線上平台的引流利器。
專註於零售業的美國作家Emili Vesilind為此做了一個恰當的比喻,「快閃店就像是實體的網頁彈窗。」2014年開始,中國的電商市場增長率大幅下滑,進入平穩發展期。孫彬解釋道:「(線上)商戶間的競爭加劇,推廣費用高企,成熟店鋪推廣費用平均佔到銷售額的15%,新開店則接近50%,已經高於實體商業的租金佔比了。」
據睿意德數據顯示,快閃店已經在2015年開始,從北京和上海往二線城市發展並快速增長,到了2016年,其增速達到了42%,照此發展,三線城市快閃店文化也將迅速萌芽,首先出現在核心商圈的優質項目中。預計到2018年,而三線城市的快閃店市場份額可達54%-72%,成為主流
然而,就如同所有新興的商業模式都會殊途同歸,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快閃店的未來也許也會和電商一樣,待快閃店越來越風靡以後,品牌們又會陷入競相拼華麗、拼特別、拼流量的死循環,導致快閃店的運營成本急速增加,與CDG當初的快閃概念背道而馳。
「物料上的成本是比較低,但老實說,人力成本並沒有比較低,有策略、發響、執行、推廣等等配合。這不是就蓋一個屋子出來就完了,必須要花大力氣(推廣)。」現在,郭婉儀已經覺得快閃店並不便宜了,「它不像實體店就是銷售,銷售成績可以抵扣開店成本,但快閃店有時不是為了銷售,成本並不一定回得來。」
何況,快閃店也要抵禦善變的消費者。新鮮勁過了的情況目前已經在美國有了端倪,半個月前,一位名叫Julie Verhoeven的顧客就在瀏覽了Marc Jacobs位於Bergdorf Goodman百貨的快閃店後,對《女裝日報》說:「我一點感覺都沒有, 感覺挺沒勁的。」
這也許也能提醒中國快閃店的追隨者們,最好時刻注意著這份「驚喜」的賞味期限。因為當過多的快閃聚集成一道強光時,或許就成了即將隕落的流星;亦或是,這道光太過明亮刺眼,讓人不得不戴上太陽鏡。
以
上
推薦閱讀:
※產品經理需要掌握visio到何種程度?
※聽說今天iPhone發布10周年,回顧每一代
※矽谷之路52:產品經理(二)
※互聯網簡訊-20180104
※我的安全產品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