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誘導?藍鯨遊戲還隱藏了那些神秘的心理罪?
「受害者都是垃圾,需被清除。」這句話從一位帥小伙兒口中脫口而出。2017年5月各大媒體都發出了他被指控的消息,被捕後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他至少煽動了16名少女自殺。他是誰?Budeikin,藍鯨遊戲的製造者!
藍鯨遊戲製造者 Budeikin(圖)
5月8日,藍鯨遊戲從俄羅斯傳入中國,並在各大平台席捲。藍鯨遊戲是什麼?為何他的製造者被警方逮捕並被指控殺人?
藍鯨遊戲是一款以網路交流平台為基礎的誘導自殺遊戲。這樣的遊戲聽起來像是電影,但是它確實存在。早在2013年這款遊戲就在俄羅斯盛行,並一度誘導100多名參與者自殺。這款自殺遊戲也傳入到多個國家,英國、阿根廷、墨西哥等多國都發布了警告。
藍鯨遊戲部分任務(請勿模仿)
15歲,原本是最好的年紀,俄羅斯少女 Yulia Konstantinova卻從一座工業園區的廢舊樓頂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並不是一場華麗的演出,也不是簡單的自殺。因為當天,正值大好年華的少女的Veronika Volkova同樣也跳樓自殺了。她們都是藍鯨遊戲的痴迷者,完成最後一個自殺任務而結束。
藍鯨遊戲自殺者——Yulia Konstantinova
通過玩藍鯨遊戲自殺的人,遠遠不止她們兩位少女。在俄羅斯彙集的所有自殺的資料中,2013到2016年間就有超過130位參與藍鯨遊戲的人自殺,自殺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卧軌、跳樓、割腕......
藍鯨遊戲自殺者——Veronika Volkova
藍鯨遊戲都有哪些任務?說出來可能會讓人汗毛直立。「4點20分起床;看一整天恐怖電影;在胳膊上雕刻一隻藍鯨的紋身」等,最後的一個任務就是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只有把所有的任務做完才算順利通關,可是通關之後參與者又能得到什麼呢?他們留下的不過只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是什麼讓這些參與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遊戲本身已經列出了第50條任務就是自殺,可是他們還是去大膽嘗試?
參與藍鯨遊戲並自殺的一百多人中,大多參與者都是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而這裡面還隱藏了一個問題,在這些孩子50天的任務參與與生活習慣改變中,他們的父母和家庭竟然全然不知?
藍鯨遊戲中的任務(圖)
那些參與者中,他們的家庭條件都很不錯。但是他們的父母卻極少關注他們的生活,因此這些他們過得很空虛,性格孤僻,甚至曾經有過自殺傾向。
藍鯨遊戲製造者就是抓住這些心靈脆弱的孩子,他們在生活中得不到關懷、溫暖和理解,藍鯨通過變相手法贈與這些人並告訴他們,世界最好的東西都是「S」開頭的,semiya(家庭)、Saturday (星期六), sex (性),以及,suicide(自殺)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越來越沒用?」
「我像一隻鬼......」
這兩句話是從廢舊工業園跳樓自殺的 Yulia Konstantinova說的,可見她的內心多麼脆弱。在藍鯨遊戲中 Yulia Konstantinova一度覺得自己沒用,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最後用自殺完成任務來獲得心理的滿足感。
影響英國的藍鯨遊戲(圖)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Thomas Joiner提出的自殺人際關係理論,正是藍鯨遊戲中參與者的心態。
他們是存在孤獨感和相互照應關係缺失的;同時也會產生知覺到的累贅感,即認為自己是家庭、朋友、社會的負擔。Yulia Konstantinova就是這樣的人,正如遊戲帶來的傷害,會讓無數人去抵觸,但是像Yulia Konstantinova一樣的青少年們是不是更需要我們來關注?
遊戲製造者Budeikin在被捕後說,「是的,我確實這麼做了。他們死得開心。我給了他們在真實社會不曾擁有的:溫暖、理解、聯繫。」在遊戲中,那些已經通關丟掉性命的參與者,並沒有排斥藍鯨遊戲和遊戲背後的操縱者。在Budeikin口述中,那些參與者是依賴他並且和他產生共鳴的,這正契合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這些內心空虛的青少年正如1973年斯德哥爾摩四名被劫持的銀行職員,他們對犯罪的主謀並沒有產生痛恨和排斥,而是依賴和好感。
由於這些未成年人從小就沒有受到過家庭和周圍人的關注和認同,所以在他們的內心是極度自卑和自閉的。他們得不到的東西,Budeikin製造的遊戲給與了他們,所以無論是50條任務中出現劃傷自己,認定自己是一條鯨魚,還是去做任何陰暗極端的事情,他們都會接受。因為,在長期的閉塞環境中,遊戲的管理者成了唯一關注他們動向的人,這種心靈上的慰藉哪怕是付出慘痛的肉體代價,在他們看來也是值得的。
當然,藍鯨遊戲只是一個有反社會人格的人渣在利用這一點。Budeikin是被驅出大學的心理系學生,他製造的藍鯨遊戲自然穿插了很多心理誘導其中。
斯德哥爾摩銀行劫案——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圖)
遊戲中的50條任務,層層深入受害人的心裡;讓他們認為自己就是一頭藍鯨,最後自殺也是如同鯨落般偉大溫暖。這種教唆,讓被害人處於一種高度模仿心理上。
藍鯨遊戲最初的建立,也是維特效應的演化。每一個參與者都意識自己是一條鯨魚,都會鯨落,在「鯨落」時都會變成海洋的綠洲。
遊戲設定更是摧殘人的精神,每天4點20分起床和當年的蘇聯睡眠實驗所差無幾。只不過在遊戲中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缺乏睡眠的人會變得怎樣?暴躁,易怒,意志憔悴,極端!不得不說設計這個遊戲的人,心理也存在著巨大的陰暗病態。
威脅青少年的遊戲傳入中國境內後,公安網警展開了「捕鯨」行動。曾意圖東施效顰的各種藍鯨平台組織均被解散。只是,在人們譴責這場瘋狂的遊戲時,那些心靈脆弱的孩子會得到多少關注呢?
作者:天空似海 本文發表於蔡駿公眾號(ID:caijunxysj),有趣有料的公眾號,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北師珠失火事件?
※快播案為何杳無音信了?
※輿論真的能干預法律案件?如果有影響有多大?
※如何看待小河案兩周年研討會遭破壞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