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每年一次的思想核爆炸
用一句話來描述我對它的推崇:如果我不推薦這套書,那我將會不用發愁一年365天有不重樣的寫作題材,且都會很精彩,但我還是壓抑不住直接把這套書推薦給你直接閱讀的衝動。
先來說一個人,和一個網站。
現在「跨界」這個詞很火,這是由於各領域的精細化分工,已經讓獨立領域的創新舉步維艱,一個組織已經很難在一個行業分支中與成熟的公司競爭。
對於個人,也是如此。進入公司的新人如果只懂一門技術或只會做銷售,在幾年之內是絕對拼不過那些經驗豐富的前輩們的。
快速成長的,一定是那些在兩個或三個領域的邊緣,找到結合的創新點的人——比如既懂技術又深諳銷售技術的人,比如既了解文科的態度又鑽研理科的深度的人。
約翰·布羅克曼(John Brockman)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他總是在看似平行的兩個空間——即人文和科學之間遊走:媒體向他索取照片時,他通常提供他與某位藝術大師的合影;同時,他又與多位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獲得者私交甚好。
在2016年「跨界」一詞火遍中國的50多年前——20世紀60年代,這位仁兄就引領「跨界」風潮,率先研究藝術、戲劇和商業領域的「跨界動力環境」。
1981年約翰創辦了一個叫做「現實俱樂部(Reality Club)」的組織,試圖把那些探討後工業時代話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
1997年,他把「現實俱樂部」搬到互聯網上,更名為Edge(中文名為鋒利)。
居約翰自己說,創辦Edge的靈感來自於他一位朋友的「失敗的藝術實驗。」
這位名叫詹姆斯·李·拜爾斯的藝術家朋友認為,要達到知識領域的高地,純粹靠泡哈佛大學圖書館、啃600萬本書籍是愚蠢之舉。他決定找世界上最聰明的100個人,把他們關在一個房間里,彼此提出一個始終困擾自己的問題。他希望一實驗的結果將是「思想的合成」。
可惜,這位朋友找到了他認為的最聰明的100個人,但絕大多數人沒有搭理他。
約翰覺得這位朋友的想法非常棒,於是Edge應運而生。他自己則擔任這個「網上沙龍」的主編和主持人。
在接受《連線》雜誌採訪的時候,布羅克曼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批量生產的文化中,許多人,甚至是那些功成名就的文化權威,都受制於『二手想法』,我希望接觸一些真正有自己想法、拒絕『二手貨』的人,一些身體力行、而非清談別人觀點的思想家。」
Edge網站就聚集了一批非典型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涉獵範圍非常廣泛,跨學科跨領域,這些人的研究和寫作更加貼近真實的世界和大眾。
這裡面包括《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繪製人體基因圖譜的克雷格·文特爾、創辦《地球目錄》的斯圖爾特·布蘭德、哲學家丹尼爾·丹尼特、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平克、理論語言學家喬治·拉科夫、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內曼、金融理論著作《黑天鵝》作者納齊姆·尼古拉斯·塔利布等等牛人。
Edge被《衛報》稱讚為「全世界最聰明的網站」。
網站首頁用這樣一句話來闡述它的價值核心:為達到世界知識的邊界,我們尋找最複雜深奧的思想,把他們關在一間屋子裡,並讓他們彼此詢問那些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
Edge最引人注目的一項傳統是:布羅克曼每年會在網站上貼出一個問題,這個「Edge年度問題」一般都是有他自己和幾位大牛精心策劃,並邀請網站每一位成員回答。精英們每一年這個大問題下的回答,都成為一場思想的核聚變反應。
2005 年的問題是:「你相信什麼,即便你無法證明?」
2006年的問題是:「你的危險想法是什麼?」
2007年的問題是:「你對什麼感到樂觀?」
2008 年的問題是:「你改變了自己的什麼想法?」
2009年的問題是:「什麼將改變一切?」
2010年的問題是:「互聯網如何改變了你的思維?」
布羅克曼說:「提出一個好問題並不容易,這些問題會激發意想不到的回答。我的目標是刺激人們深入思考一些他們一般不會思考的問題。」
網站會在這些精彩的答案中,精選出那些最有啟發的,精編成一本書。比如2010年的「互聯網如何改變了你的思維」最後的成書就是這本:《Is the Internet Changing the Way You Think?: The Nets Impact on Our Minds and Future》。
然!而!扯了這麼多,無論是Edge的網站:https://www.edge.org/ 還是這每年一本的思想盛宴,都是英文版的。如果英文水平不過關,那讀起來還是非常累的。聊到這兒,今天的大殺器,我要推薦的這套書籍終於要登場了。
這就是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Edge網站年度書籍的中文版,名字叫做《對話最偉大的頭腦·大問題系列》。
其中包括2010年的《人類思維如何與互聯網共同進化》:
2011年的《那些讓你更聰明的科學新概念》:
2012年的《那些科學家們徹夜憂慮的問題》2014年的《哪些科學觀點必須去死》以及2015年的《如何思考會思考的機器》:當然,這五本還沒有集齊Edge年度書籍的全部,比如2012年的《世界因何美妙而優雅地運行》就尚未出版,2016年的《Life: The Leading Edge of Evolutionary Biology》、以及2017年最新的《Know This: Todays Most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Scientific Ideas》也沒有翻譯為中文,但我相信日後這些書的翻譯都會陸續進入我們的視野。如果讀英文書沒有障礙的話,那麼可以在Edge官網或者亞馬遜下單買到最新的英文版,如果英文讀起來很累,那就先讀這五本中文版的坐等翻譯吧。
你別看有的問題是在幾年前提出的,但別忘了這些回答問題的都是思想最為前衛的精英們,加上國外的思想到國內本來就有幾年的滯後,所以書中的內容不僅不會讓你覺得過時,反倒有許多新思想是國內很多資料和書籍尚未消化和提及的。
比如2011年提出問題,到2012年出版的這本《那些讓你更聰明的科學新概念》,這本書中寫了141個人對此問題的精選回答,在目錄中節選一部分給你看:
40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
科技為人類鋪平道路
41 李·斯莫林(Lee Smolin)
時間內思維與超時間思維
42馬丁·里斯(Martin Rees)
「深度時間」與遙遠的未來
43托馬斯·巴斯(Thomas A. Bass)
開放系統
44 朱利奧·博卡萊蒂(Giulio Boccaletti)
尺度分析
45 戴維·蓋勒特(David Gelernter)
遞歸結構
46 馬蒂·赫斯特(Marti Hearst)
檢索指數
47 戴維·羅恩(David Rowan)
個人資料的開發
48 馬可·亞科波尼(Marco Iacoboni)
糾纏
49 維多利亞·施托登(Victoria Stodden)
相變與型變
50馬扎林·巴納吉(Mahzarin R. Banaji)
崩壞思維的解決方法:信號檢測理論
51 戴維·邁爾斯(David G.Myers)
自利性偏差
52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Krauss)
不確定性
53 查爾斯·塞費(Charles Seife)
隨機性
54 羅伯特·庫爾茨班(Rob Kurzban)
外部性
55 史蒂芬·科斯林(Stephen M.Kosslyn)
約束滿足
56 斯蒂芬·亞歷山大(Stephon H. Alexander)
二象性
這根本是2020年的知識嘛!
再隨便翻幾頁給你看:
每一篇文章都很精短,不超過3頁,適合沒事的時候抓起來就看兩篇。
正如約翰本人所說,他希望人們在這裡獲取的是「一手知識」,你在書中讀到的,也是每一個科學家和思想家針對年度問題的回答中最為精鍊的部分。
上面幾張圖瞥到的幾個標題,不知道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剛讀到這套書的時候的感想了呢?是的,光是每天寫上一兩篇的讀書筆記,就夠我支撐一個公眾號一年的內容了。
書中還有一頁書籤,上面有湛廬文化製作的本書付費音頻節目的宣傳頁,在此就不幫著打廣告了。
最後總結:如果你對理性思考和跨界思想的結合有興趣,那麼這套書將是今年我全力推薦你讀的書。一本在床頭,一本在辦公桌,再放一本到馬桶邊上,用碎片時間認識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了解這些最聰明的頭腦在思考的問題,或許能夠幫助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擺脫日常困擾自己的繁雜問題,至少能帶來一些不錯的談資。
推薦閱讀:
※余光中:在生命里從容漫步的詩人,在時光中暢快漂泊的旅客
※給你的 6·18 囤書清單
※2016開書單,一切從閱讀開始
※魯敏《奔月》:我們時代的暗疾
※我和Kindle的故事|你閱讀的初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