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附案例)
今天這篇文章對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比較基礎,介紹的內容也非常多,篇幅也非常長。因為我怕大家對字體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就把各種知識點做了整理,然後以這樣的方式來輸出,好讓大家先對字體有個簡單的了解。
這絕對是改變你對字體認知的一篇文章,所以收藏絕對沒壞處。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突然就對字體感興趣了,請你也告訴我,我知道之後會對字體的某個知識點做深入解析,帶大家更好的學習字體。
沒看這篇文章之前,也許你覺得自己對字體已經很了解了,但是請相信我,這僅僅是你以為的而已。(為什麼我讀這句話的時候,感覺自己很牛逼,啥都懂似的…)
在平面設計中,字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了,從海報到雜誌,基本都要以字體做根基。然而,真正懂字體的人其實不多。
在最近兩年里,字體慢慢又被大家重視起來,因為在 UI 設計中,字體的運用也慢慢多了起來,雖然大家看到的 App 更多的是系統自帶的字體,但是『為什麼 IOS 會更換新字體』、『這類產品為什麼要這樣對字體進行排版』等等都是 UI 設計師應該需要懂的。
那麼這期我們就先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講講字體:1.怎麼開始入門字體2.文字的構成3.你所理解的字體分類也許是錯的4.中英文字間距的講究5.案例展示
怎麼開始入門字體
看過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是上個月開始學習文字(字體設計),我大概買了 14 本書(本來是 12 ,後面又買了 2 本關於文字進化史的書籍)進行閱讀及學習。
我比較喜歡以「塊狀時間」學習知識,然後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再從理論到實踐(理論是閱讀書籍,實踐是字體設計練習)。不過我為了寫這篇文章,也看了目前市面上已有的一些字體相關文章,而且被各平台轉發,且閱讀量很高,但其實很多知識點在認知上是有錯誤的,也許已經誤導了不少人。所以我一直推薦通過書籍來學習知識,文章只是了解概況,是別人總結的結果,所有學習動作都要帶有質疑的心態進行判斷。(廢話有點多了)
首先,你要簡單了解字體的歷史,從「哥特體」到「黑體」,最早的「羅馬體」到「宋體」,以及日文的「明朝體」。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好比對待朋友一樣。
對理論知識有了一定了解之後,你就會知道:「宋體」是入門字體設計首要掌握的,你需要了解它的結構、體飾,然後去 AI 里進行臨摹,把字當成一張圖來對待。
這樣進行大概一周時間(我是一周,每天臨摹 5 個宋體字,要非常仔細),開始繼續去理解字體的其他知識(在這期間,臨摹字體是不能中斷的)。如字體排版、字重、字間距和行間距等等,然後再繼續練習,理論結合實踐,進步就會非常快。
文字的構成
學習文字的相關知識,必須先從文字的構成開始。構成文字的元素會因為文字的起源不同而相差很大,這裡尤其要把中文和英文拆開來說,因為本身它們就是不同的體系,只是現在很多並不專業的人,把它們混為一談了。
英文的字體結構是由四條平行線組成。這四條(其實是五條,但是大寫字母線這裡要忽略)平行線中,由下往上數的第二條是用來當做標準的『基線』,西文中,單個字母的所有立腳點都是在這條線上(除了 g、j、p、y)。而根據不同的字體,平行線的位子也會發生改變,這也是為什麼文字結構會多種多樣的原因。
這裡就要說到大家經常聽到但是並不非常理解的一句話了:小寫字母的高度要以 「x 高」為重要標準。(給你們重點說說)
因為平行線是可以根據你想要設計的字體結構做出改變的,所以 「x 高」就代表了中間兩根線的位置。當「x 高」大的時候,就會感覺小寫字母比較大,因為「x 高」決定了幾乎所有小寫字母的高度(除了 b、h、y 等有頭有腳的字母)。所以在設計英文字體時,要非常注意每個小寫字母的高度,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優秀的字體設計師,設計其他作品時,會更注重細節的原因,因為他們設計字體就純講究細節。(不是說其他設計職業不注重細節,只是沒字體這麼講究)
舉個例子:字母 「C」和「O」
C 和 O 這種字母中間的空間被稱為「字腔」,「字腔」較寬就會給人輕鬆、自由的感覺;「字腔」窄,就會顯得很密集、具有力量的感覺。
之前看到有人說英文字母,放的越大,間距就必須越小,否則識別性就很低,這絕對是錯誤的觀點。
下面再看中文字體的套路。
做 UI 的都設計過 Icon 吧?設計中文字體就跟設計 Icon 是一個道理。同樣有一個虛擬框,在框里的字體大小,被稱為「字面尺寸」,它也是根據不同的字體結構而改變的。
中文的字體結構被稱之為「骨架」,它決定了這個字體的整體形象。圖片中標明的一處被稱之為「胸線」的位置,它也很重要,「胸線」小的字體更具復古風,更能表達傳統的韻味;相反,「胸線」大的字體會更具現代感。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中國風的作品中,字體看起來會特別不一樣的原因,我們會選擇字體「胸線」小的文字,去表達傳統風。
你所理解的字體分類也許是錯的
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說:襯線體、無襯線體。沒錯,英文字體確實有分襯線體(如 Atheias)和無襯線體(如 Helvetica),以及其他字體(如 哥特體)。
有人問:宋體和黑體呢?
前幾天我還正好在一個群里看到有人給另一個人解答什麼是襯線體,什麼是無襯線體,他說:像宋體,勾勒明顯的就是襯線體;黑體,筆畫比較平的就是無襯線體。這是一個認知上的錯誤。
中西方的字體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宋體跟襯線體相似,不代表宋體等於襯線體,這個認知要糾正一下。(看完這段是不是要爆炸?原來一直都理解錯了?)
先說英文:歷史上最早的襯線體叫「羅馬體」,在紙質印刷中,襯線體經常被使用在正文以及標題,它被分為兩類:舊體、現代體。
舊體的特點是類似手寫體,比較沒有規則,給人傳統的感覺;現代體比例較工整。襯線現代體適用於標題,襯線舊體適用於文章內容。
如果要繼續細分,襯線體還可以被分為三種類型:支架型襯線體、髮絲型襯線體、板狀襯線體;而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襯線體都是板狀襯線體,同時也是舊體的一種。
無襯線體稍簡單一點,主要分為:古典體、現代體、溫暖體(這個溫暖體我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字眼來表示)。與襯線體不同的是,我們現在看到更多的是現代無襯線體。
具體怎麼分類我就不展開說了,展開說的話篇幅會更長,沒興趣的人可能就不往下看了,有興趣的人自己自然會去查資料。
再說中文:中文主要也分三類:宋體、黑體、其他(包括楷書、行書)。
其實上面有一段我說中文字體的時候已經說了很多了,所以這裡就不展開繼續了,只說兩個點:印刷方面我們更多的會用到宋體做正文內容的字體,而 UI 設計中,黑體或無襯線體會更讓眼睛舒適(這是最近翻閱國外文章時看到的最新研究)。
中英文字間距的簡單說明
舉個例子:「我在馬路邊,見到 one 塊錢」;「我在馬路邊,撿到one塊錢」
這句話大家應該注意到,第一句,我把「到」和「塊」中間的「one」做了個空格處理。所以看起來會更舒服,相比於第二句,顯得更輕鬆,自由的感覺。這也是為什麼我寫文一直以來都做這樣處理的原因。
我覺得很多人寫文章或文檔,都沒做到這點,只能說做事情不是很仔細,沒有認真考量這些細節,同時也說明做事情的態度…(好了,我就不裝*了)
比如我公眾號的文章,我會在兩邊留一個間距,讓讀者更好的集中視覺焦點,不會逃離手機屏幕的邊緣。我大概去年中旬開始這樣做之後就一直被模仿,也正說明了它確實是有效果的。
希望大家平時做排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中英文字間距的問題,以及段落邊緣的處理。這些細節,能讓你的作品看起來更加精緻。
案例分析
學習字體設計大概三周時間,我有幸接到一個小項目:給一家日式料理店設計一個字體 Logo。
一刀日式料理,杭州一家剛開的日式料理店,店鋪風格走得是新日式風,帶一些傳統元素在。在與委託人聊完後,得到幾個關鍵詞:日式、素雅、簡約。 以此設計店鋪字體 Logo:一刀。
一開始毫無頭緒,於是找了日式料理的歷史翻閱了下,發現有很多人對日式料理的店鋪字體 Logo 有一個錯誤的了解,即:用「勘亭流」做基礎來設計。而這類字體大部分是用在日本相撲與歌舞伎町專門的宣傳上的。
在了解了一個大概情況後,我有了一點點的思路。就先動手找了找感覺,可惜並沒找到新的形式。
但是讓我想到了字體組合的形式,之後就在思考兩個字的組合是否可以有比較簡單的方式,且能夠清晰明了的看出品牌名稱。於是找了古文的宋刻本找案例,看看古文體是否有值得借鑒的。
在翻閱資料的過程中,看到一本小塚明朝的字體,於是以它與古文體的「宋 · 米芾 · 離騷經」做了一個簡單結合,畫出了下面這個「刀」。
開始看著這個刀字,覺得風格太過老式,不符合新日式的調子,所以還是想做一個更改。
在做了多次更改之後,還是覺得差點感覺,正好翻看到左佐設計的「百年映像」,覺得這個橫筆的細體可以沿用,所以也試了一下。這裡的「刀」字都是初設,細節都沒有調整。
其實到這裡,對這塊還不是很滿意,左邊的刀有雅,但是不夠素。而右邊的刀太韌,從食品角度而言少了些許引誘性。
根據得到的這兩個字,再次上手稿去找感覺,無意中畫出一稿接近我理想中的樣子。正好我將刀的橫筆做了個簡化,利用格式塔原理讓觀者產生共鳴。也正好結合了「一」和「刀」這兩個字。最後加上委託人給我的印花,搭配字體。
然後我結合了日本料理的店鋪招牌設計,找了一張這種花式肌理的圖片作為背景,完成了這次委託任務。
下面是定稿圖。
總結
我從理論出發,再到實戰,一共花了三周時間(目前還在每天學習,暫定三個月)。
說實話,雖然我目前的作品跟那些字體大師沒法比,但也算是我入門了字體這一塊,我學這些不是說我要做一個純字體設計師,而是理解更多關於字體的知識,運用到 UI 工作中,因為我知道:設計是相通的。
當你處於某個瓶頸期時,可以試圖踏足其他領域去提高各個方面的能力,也許你突然就通了。
好比我在學習字體的過程中,了解到很多字體設計的流程,發現它跟交互設計工作有很多的相似點。所以每當我聽到別人說看書都是虛的、沒實質性的用處的時候,表面上我不做什麼評價,但其實我心裡極其排斥這種人。
Anyway,好的知識都在書里,學不學就看你自己了。
END.
————————————
我開通了小密圈【獃獃U理】,一個私密社群,可以加我微信:linda658940 進行了解,年費 149 元,在這裡我們可以一起學習提升,你可以得到:1.簡歷的評估與作品集的製作點評;2.怎麼培養視覺與交互設計能力以及產品思維;3.不定期做視覺以及交互訓練,並點評作品;4.分享近期設計趨勢、熱點文章的個人總結;5.書籍的內容總結分享及推薦;6.工作問題,也可探討。
推薦閱讀:
※我是如何把魔獸世界,玩成君主論教科書的~
※Paypal的征伐之戰(下)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IT行業屌絲多?
※扔掉丑到爆的裝修風格,給你這些我私藏的才是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