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貝雕,兩種風格,你喜歡哪個?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十分唯美的飾品,一種出自西方的雕刻藝術作品。1805年,義大利人首次將貝殼作為浮雕首飾的材料,這一創舉也震動了整個歐洲大陸,很多名媛貴婦們紛紛以能夠擁有義大利工匠雕刻製作的貝雕首飾為榮,而貝雕飾品的創作主題多為淑女的側臉。
貝雕上精緻的羅馬美女面孔,歷經千年時光,仍然可以在現代的義大利姑娘身上找到她們的影子,而這樣的永恆之美,亦被永遠凝固在小巧精緻的貝雕飾品之上,令人動容。
貝雕是義大利的百年傳統手工藝,從出現就開始彰顯不凡,如同雕刻手工界明亮的星星。也許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那怕是我,在第一次看到這種神奇的作品,都會懷疑這不是貝殼雕刻的。
西方的貝雕作品大多數以胸針或者掛墜為主,貝雕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因為地中海出產這種適合用來淺浮雕創作的纏絲瑪瑙貝殼,這種貝殼的表層和底層有兩種不同的顏色,通過對錶層白色的鈣化物的雕刻,同玻璃質的深色底層形成對比,就能在厚度僅為1-2毫米的貝殼上營造出立體感很強的氣氛。
在當時貝雕作品吸引力大量的雕刻藝術家來到義大利的港口城市那不勒斯,用於雕刻的貝殼從希臘運來,甚至很多貝雕大師到希臘親自挑選中意的貝殼,這裡最多同時聚集500多名高級雕刻師,希臘還為此開辦過貝殼浮雕學院,將這種藝術推向了鼎盛時期。
隨著時間的進一步推進,尤其是步入工業時代之後,從事貝殼浮雕的藝術家數量開始減少,現在這個地方的從事貝殼浮雕的藝術家數量已不足50人,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出於商業的目的,不再追求作品的品質,只有不到10位藝術家能夠保證頂尖的水平。這也是貝雕不被人所知的因素吧。
貝殼浮雕是目前為止唯一一種不能使用機械手段完成的作品,只能完全依照傳統的手法手工雕刻,如果用機械的話,貝殼就會遭到破壞。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晰的看到貝殼的細胞組織,著名雕刻師帕斯卡勒認為貝殼是一種有生命的載體,所以必須要用足夠細膩的手法加以對待才能夠創造出美的作品。
貝殼浮雕創作一般來說分成七個步驟,分別是貝殼的初步切割;在貝殼裡層用鉛筆勾勒出所需部分的二次切割輪廓線;切割;打磨外圈形成所需形狀;加熱瀝青、石膏和蠟的混合物把貝殼片固定到短木棒的一頭;雕刻;清理和拋光。
在這七個步驟里,最為考驗手藝的要數雕刻步驟。在雕刻階段,雕刻家首先要用大號刻刀把貝殼的外層粗糙表皮去掉,然後用鉛筆勾畫出草圖,去掉多餘部分的鈣化物以測出貝殼雕刻層的厚度,進而確定後續雕刻的深淺以及在什麼地方呈現最突起的內容。在雕刻的時候,首先用比較大號的刻刀勾勒出輪廓,最後用極細的鋼針進行細節的描述。創作完成之後只需要把作品連同短木棒一起放到冰箱里冷卻,用於固定貝殼片的石蠟混合物就會收縮,這時貝殼作品就會輕而易舉的脫離下來。這種用石蠟混合物固定貝殼的做法是19世紀初延續下來,從這一個細節上我們就足以見得當時這種傳統的雕刻技藝是何等的登峰造極。
也許有人會問西方雕刻如此精美,那我國有貝雕么?其實,貝雕在我們國家有著很長的歷史,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我國貝雕與西方貝雕相比跟適合作為裝飾品,因為大部分作品體型巨大,不適合作為首飾,這也是我為什麼先介紹西方貝雕的原因。我國貝雕屬於氣勢宏大的作品,同樣製作工藝複雜,不僅要對貝殼進行雕刻,還需要將每一部分進行組合。
優質的貝雕工藝品往往經過裝裱,有的還配有底座,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貝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件只有幾十斤重的貝雕畫,有時需要消耗一兩噸製作原料,經過兩三個月的精雕細鑿才能完成。
中國貝雕的製作,關鍵在於因材施藝,所謂「材」,即天然提供的材料,依勢取形,然後用堆、疊、聯、粘等方法,製成成品。民間藝人對貝殼的運用,極其高妙:有斑痕的貝殼,鋸成帶疤痕的樹木軀幹;具有螺絲旋紋的貝殼,切成仕女的髮髻;利用江瑤貝、銀殼貝,製作樹葉;利用海螺、雞心螺的紅色作楓葉。還有,葡萄是用貝內層的紫色製作的,衣裙是利用江貝的層層紋理表現的。實在不行,才染上透明色。國畫有多少種表現形式與構圖,就有多少種貝雕畫。裝框後,燦爛華美,天然貝的組畫能永不褪色。
而今天,由於貝雕製作十分工藝複雜,培養一名貝雕工人又需要很長時間,年輕人普遍對這門傳統手藝失去了興趣。貝雕的手藝逐漸失傳,致使人才青黃不接,許多貝雕廠紛紛破產,老藝人紛紛改行,貝雕這項工藝也陷入低迷。國家已經開始著手拯救包括貝雕在內的一批傳統手工藝品,改善貝雕技藝的傳承延續狀況。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影響不了人們對美麗事物的追求,擺在你面前的是來自世界歷史留下的瑰寶,你更喜歡哪一種風格的貝雕作品呢?(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珠寶玉石鑒賞與評估
推薦閱讀:
※常見的K金項鏈名稱,你知道幾種?
※純銀飾品保養小幫手
※珠寶禮儀第二期:如何佩戴好鑽石,擔起這份美麗的責任?
※男票get新技能︱送女友的戒指品牌合集
※玩轉 │卡地亞價值5萬的手鐲 創意來源居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