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青銅器銘文的史學意義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歷史研究主要是基於文獻學的材料。五四運動以後史學研究中出現的以疑古辨偽為主旨的學派, 注1 使中國古代歷史的重建需要通過考古資料來證實。特別是由於記錄夏商周三代的歷史典籍本就稀有,其史實的確立更多的依賴考古發現。作為三代禮器的青銅器,在其中就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青銅器本身既是考古材料,銘文又屬於文獻資料。故與 《左傳》,《國語》,《詩經》等 經過後世篩選的文獻相較而言,青銅銘文是當時的第一手文獻材料,無疑顯得更加珍貴。

作為歷史文獻來說,青銅器銘文可以起到史料的印證和補充。注2

牆盤銘文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1976年12月15日,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公社庄白大隊白家生產隊隊員平整土地時,在距地表30厘米處發現了一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窖藏,是為庄白一號窖藏。這個窖藏出土了青銅器103件,有銘文的達到74件。其中,牆盤內底部鑄刻有18行銘文,共計284字,記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 七王的美德、政績。牆盤所載的周王世系,證實了 《史記·周本紀》 中西周前期王世的可靠性。

逨盤銘文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2003年1月19日,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常興鎮楊家村出土逨盤。盤中的銘文共提到了 十二位周王: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厲王、宣王,僅未提及末代幽王。這是目前西周金文中最完整的關於西周諸王世系的記錄。逨盤銘文印證了《史記·周本紀》的記載,把周代的歷史變為信史。

牆盤與逨盤都是典型的證信古史

圖片:瘋人二院院長 點擊可見大圖

補史書之缺佚方面不得不提的就是晉侯穌編鐘,此編鐘是山西曲沃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的。其中14枚流散香港,1992年12月為上海博物館時任館長馬承源先生 搶救回來。另2枚出土於北京大學考古系與山西省博物館聯合發掘的8號墓。編鐘分兩組,各8枚。銘文為刻款,共計339字,另有重文9字,合文7字。銘文記載了在西周晚期某王三十三年,晉侯穌奉王命討伐山東的夙夷,折首執訊,大獲全勝。周王勞師,並兩次嘉獎賞賜晉侯的史實。銘文除記載了這次重要的史書無載的戰爭之外,還含有5個月相名,7個曆日,這在青銅器銘文中是前所未有的。

【注釋】

1.疑古派,又稱古史辯派、疑古派,以顧頡剛、錢玄同等為創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國「五四運動」 以後出現的一個以「疑古辨偽」為特徵的史學、經學研究的學術流派。

2.在印證和補充史料的方面,青銅器銘文因其自身的特點只可能是歌功頌德,也就是我們通俗說的報喜不報憂,這是其自身特點導致的局限性。

感謝對本文提出建議的小夥伴們!

文案:chen 編輯: aki醬

為保護版權,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空想旅団」,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推薦閱讀:

青銅器在修復的過程中,為什麼要先製作複製品?
古人如何稱呼鑄造青銅器的材料以及青銅器本身?
這件青銅器叫什麼?
青銅器的產生為什麼這麼早?

TAG:青铜器 | 历史 | 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