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狂野的夢丨為什麼登山?因為山在那裡
公眾號:雪線之上(xuexianzhishang)
登珠峰有什麼用?其實,沒有任何實際的用處,既不能換回財富,也不能帶回金銀,最多就是站在山巔看到的短暫風景。
那麼,為何百餘年來,總有人選擇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去攀登它?答案顯然無關任何價值回報,而是一種純粹的本能,一種從內心滋生對未知領域的渴望。
世間萬事,最怕走心,只要是心之所向,便能在其中收穫不可言喻的快樂與滿足,哪怕中間有再多的艱險與困苦。這份「痛並歡樂」,不就是活著的意義嘛。
正是被這份內心無法抑制的衝動牽引著,1924年探險家喬治·馬洛里(George Mallory)和安德魯·歐文(Andrew Irving)依靠著冰斧、棉繩和自製氧氣瓶,向珠穆朗瑪峰北坡發起了衝擊。
無論時間流逝了多久,人類能在探索中尋獲的快樂,都不會改變。於是,75年後,馬洛里的遺骸被另一位懷抱著同樣初衷的登山者康納德·安柯(Conrad Anker)發現,終得安眠。
今天的故事,就從兩位攀登領袖在珠峰的偶然「相遇」開始。
這具骸骨,居然是馬洛里!
1999年5月,馬洛里失蹤的第75個年頭。美國著名登山家康納德加入了一支珠峰遺體搜索探險隊。
搜尋過程中,他無意中離開了隊伍,走出了搜索範圍,
「康納德,你已遠離搜索區域,請回到高處。」
無線電里傳來了命令,但他卻沒有轉身,反而被一種無形的力量驅動,直到目光落到了一處與周圍白雪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那裡有一塊白色的東西,不是雪,毫無光澤的白色,能吸收光線,看起來就像大理石一樣。(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康納德頓了頓,隨後慢慢靠近。此時,他意識到,「那是一具遺骸,風乾在山坡上。」
正想往上攀登的康納德被一具看起來很像人類的骸骨吸引。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就在那一瞬間,康納德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我可以繼續走,將這個秘密保留在心裡。」但很快,他改變了主意,並立即呼喚小組集合。
小組成員到齊,他們開始小心翻查遺骸身上所剩無幾的衣物,試圖找到一些能夠判斷身份的訊息。突然,一個紅色的刺繡映入眼帘,那是一個名字——「G.Mallory」。
看到這個名字,所有的搜尋員都驚呆了。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等等,這是喬治·馬洛里!
天啊,天啊!
你看到了嗎?喬治·馬洛里。
天啊!(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震驚,所有人已經來不及思索,口中反覆念叨著「天啊!」。即便在事後回想這一段,依舊能看到康納德臉上的無可思議:
回憶時的康納德仍是一臉不可思議。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馬洛里和我,相隔75年後相遇了。(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馬洛里與康納德以一種特別的方式「相遇」在了珠峰, 他們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都是在不斷探索中結出的因果。
左為安德魯·歐文,右為喬治·馬洛里。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由於溫度極低,這具遺骸在珠峰上被冰凍了75年,發現時幾乎完好無損。
發現遺骸的斜坡。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在檢視遺骸的過程中,康納德發現其踝關節上有一個裂縫。這對於攀登珠峰來說,是致命的。
遺骸腳踝處的明顯裂縫。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此外,從遺骸的手向著遠處伸長,保持了從高處的跌落,顯示極有可能是登山者生前不慎滑墜導致死亡。
馬洛里的姿勢像是滑墜後想用手扣住山坡,制止其下落。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沒有人知道,75年前的那個夜晚,在這位偉大的探險家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或許他才是珠峰第一人
從看到馬洛里遺骸的那一刻起,對其「是否已成功登頂」的強烈好奇,驅使著康納德陷入了深思:
馬洛里最後消失的時候,是在山脊的西側,但發現他的遺體地點是在山的東側。
這隻能說明一件事:馬洛里是在返程的路上,甚至極有可能,是在登頂之後的下撤過程中不慎滑墜!(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左方藍色區域為遺骸,中間為馬洛里最後被人看見的區域,最高點為珠峰峰頂。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對於這個推論,康納德做了一番論證:
(沖頂下撤後的當夜)馬洛里與歐文都十分疲憊,精疲力盡,也許還神志不清。(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滑墜一觸即發,綁在兩人身上的細棉繩瞬間彈開,馬洛里飛速般往東側的斜坡下墜,右腿腳踝崩裂。
最終倒在距離珠峰峰頂不遠處,東邊斜坡上的馬洛里。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馬洛里將左腿放在受傷的右腿上,以期緩解痛苦。但只是一小會兒,最多半小時,他就遇難了。(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這些推論讓康納德戰慄不已——如果這是真的,馬洛里將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上珠峰的人,原有歷史將向前推動整整30年!
另一個讓康納德堅定判斷的證據是,在馬洛里的遺物中,太陽鏡、測高儀、書信以及停留在5點10分的手錶……幾乎所有的東西都留存著,除了一樣——妻子露絲的照片。
馬洛里身前深愛的妻子露絲·特納(Ruth Turner)。圖片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馬洛里曾經寫信給自己的妻子,發誓一旦登頂成功,要將她的照片放在山頂,但現在照片不見了。由此,康納德堅信,「極有可能是他到達了山頂,將照片放在了那裡。」
然而,這些論斷並未獲得其餘大部分人的支持。他們認為,在1924年,撇開異常簡陋的裝備與珠峰極大的攀登難度,單就頂峰前的第二台階,馬洛里完全不可能徒手攀登上這個近乎直立的峭壁。
1924年的珠峰。圖片來源:BBC
的確,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抵達過那樣的高度,更別說要在毫無輔助工具的情況下翻越第二台階。
然而,康納德並不這麼認為。為了印證自己的設想,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面對著無法逾越的第二台階,康納德想複製馬洛里的攀登,完成人們口中的「不可能」。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我為什麼不回到珠穆朗瑪峰,用自由攀登的方式征服第二台階呢?
如果自己能夠成功,那麼從技術上說,馬洛里就有了成功登頂的可能。(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至此,與馬洛里一樣,帶著對未知事物強烈的探索求證精神,康納德決定使用75年前的裝備,尋著相同的線路,完全復刻1924年的攀登過程。
就這樣,兩位探險家因為同樣的一份純粹,彼此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穿著皮鞋爬珠峰
為了還原75年前的攀登,康納德來到了馬洛里的家鄉馬布里村,嘗試從頭開始靠近這位先驅的一切。
在這個過程中,兩人有了感情交流:
康納德回到馬洛里小時候父親做牧師的教堂。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馬洛里七歲的時候,徒手攀登到了(其父親是一位牧師)教堂的頂部。
你能想像嗎?
他發現攀登才是人生的摯愛。(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伴隨對馬洛里了解的深入,康納德家中琳琅滿目的現代登山裝備中,開始出現各式古老的圖紙,以及據此仿造的老式設備。
那些只存在於19世紀20年代的設備,許多人根本無法想像是怎樣的光景,彩色攝像機還未出現,留下來的只有模糊的黑白影像。從下面這張古舊的照片上,足以感受到馬洛里攀登時裝備的簡陋。
喬治馬洛里等人1922年攀登珠峰時所用的裝備。圖片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他們背負著的是自製氧氣瓶,粗大且笨重。
自製氧氣瓶圖紙。圖片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當然,那時也沒有羽絨服,因而只能層層疊疊套上七件華達呢布料的衣服。
此外,沒有冰鎬冰爪等專業登山工具,鑿冰全用冰斧,也沒有現代特殊材料製成的結實的登山繩,僅能用棉繩代替。
康納德在檢查馬洛里年代的裝備。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然而,以上這些都不算什麼,最令人無法想像的是鞋子。經過考究,馬洛里與歐文攀登珠峰時,穿的只是一雙底部楔滿釘子的皮鞋。
看著還原的皮鞋,康納德與夥伴們感到不可思議。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但馬洛里,確確實實就靠這種鞋子,在雪原上跋涉、在覆冰的岩石上行走、在陡峭的冰壁上奮力攀爬。在連飛機也抵達不了的8000米以上,他一步步接近著不該屬於人類的高度。
1921年前從未有人踏足珠穆朗瑪峰。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
1921年,珠穆朗瑪峰迎來了歷史上的第一批訪客——喬治·馬洛裡帶隊的登山者們。他們穿著七層布料製成的衣服,背著自製氧氣瓶,靠著冰斧和棉繩,嘗試站上山巔。
攀登中留下影像的喬治·馬洛里。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試想,如果沒有馬洛里的探索,這個星球地表的制高點,空氣最為稀薄的死亡之地可能永遠都不被人類所知。但他去了,即便裝備簡陋不堪。
大學迸發的探險精神
實際上,馬洛里對未知事物的強烈好奇與渴望發掘的勁頭,在他19歲進入劍橋時的大學生涯(約1905年)中就已顯露:
我經常處於逆反狀態,我相信它將一直持續下去。(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這一時期,正值西方各種思潮正鼎盛的交織期,各種思想碰撞,被稱為「探險的黃金年代」,這些都點燃了馬洛里心中的那團火。
此時,他密切關注著美洲、挪威和大不列顛等其他世界地區探險家們的舉動:爭相前往北極,然後是南極......所有這些都深深地鼓舞著馬洛里。
最終,世界最高極的珠峰成為馬洛里的目標,當時還從未有一個西方人抵達過這座山峰周邊40公里的地方:
他是一個夢想家。在劍橋大學期間,他懷揣偉大的夢想,後來夢想逐漸形成——要登上珠峰。(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不過,在康納德看來,馬洛里對珠峰的著迷以及嘗試衝擊的堅定信念,並不限於想成為第一個征服者:
馬洛里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殺戮,他的戰友就在離他1.8米的地方死去。
他知道生命是多麼脆弱,因此,他期待追求卓越,追求終極挑戰。
在20世紀20年代,只有珠穆朗瑪峰。(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1921年,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組織下,馬洛里第一次帶隊向珠峰進行衝擊,當時的計劃是從北坡登上世界第一峰。
此前,從來沒有人沿珠峰北坡登頂,既無現成的路線可參考,也無前人的經驗可借鑒。馬洛里孤身闖入這片無人之境,沒有退路,只能一邊摸索一邊前進,殺出一條路來。
至今,珠峰北坡的當代登山路線還是沿用與喬治·馬洛里規劃的類似路線。圖片來源:人民網
登山隊進入西藏後,在珠峰腳下設立了大本營,馬洛裡帶領著眾人整整尋找了一個多月,終於在8月找到了一條通往頂峰的路。
馬洛里規劃的6個營地。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這條登山路線,經過東絨布冰川峽谷,翻過雪牆到達北坳,最後上山脊,翻越第二台階,最終登頂。
在馬洛里的規划下,一共設立了6個營地。其中,大本營位於海拔5181米的地方,隨後從1號營地出發,經過面前蜿蜒數里的東絨布冰川峽谷,一路曲折,抵達珠峰腳下。
然而,此次攀登最終因為惡劣的大雪天氣,全隊不得不在海拔8488米處下撤,返回6400米的營地。
「因為,山就在那裡!」
第一次的失利,並沒有挫敗馬洛里的信心。不到6個月的時間裡,他又回到了珠峰腳下,準備嘗試第二次攀登。
1922年6月29日,因為預計會有3天的好天氣周期,喬治再次帶領登山隊嘗試沖頂。然而,這一次幸運女神依舊沒有站在他這一邊。
在離北拗營地還有200米的時候,災難發生了。
突如其來的雪崩。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一場突如其來的雪崩,埋葬了連同夏爾巴協作隊長在內的7名夏爾巴人,也宣告了此次行動的失敗。
無奈之下,登山隊只能放棄了在這一年登頂的計劃,馬洛里等人也回到了歐洲。
第二次的折戟與同伴的喪生,讓馬洛里深受打擊。在給妻子露絲的信中,他透露了內心的難過:
親愛的露絲,7個勇敢的人死了,這是我造成的錯誤。它就這樣發生了,我卻無法阻止。(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在愧疚與自責中回國後,馬洛里幾乎放棄了登頂珠峰的夢想,就此逃避一切損失與危險,只想回歸家庭,陪伴在愛人和孩子們的身邊。
在休整沉寂了大約兩年的時間後,新的攀登計劃開始醞釀,此時的馬洛里極度渴望參與其中。只是,內心的躁動卻與露絲的期望背道而馳:
我進退維谷,很痛苦。離開,將是痛苦的糾結,留下,會和她終老一生。
但這就要無奈的對其他人說:「你們去征服珠峰吧,我要留下。」(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一面是與妻子孩子生活的安逸,一面是急切想要前往珠峰探尋未知的渴望,馬洛里在很長時間內,被這兩種情緒牽扯,直到1922年乘船去美國作演講。
前來聽取馬洛里演講的人座無虛席。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理所當然,他成為了紐約探險傢俱樂部的一顆新星,更被邀請至哈佛大學進行演講,講述在珠穆朗瑪峰上所經歷的,危險而又令人興奮的一切。
演講中,《紐約時報》記者提問「你為什麼要攀登珠峰」時,喬治說出了那句流傳甚廣的回答——「因為,山就在那裡!」
紐約時報上的標題頭版。圖片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這句甚至比他本人還要出名的話,是馬洛里不願放棄骨子裡渴望去開拓無人之境的真實寫照:
珠峰仍在,但無人登頂。
因此,夢想仍在。(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1924年,這句話被加粗作為標題出現在《紐約時報》上,隨後被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們口口相傳,激勵了無數後來人勇往直前追尋夢想。
但馬洛里不知道,即將進行的第三次衝擊,自己將被永遠埋葬在這座三顧而往的雪峰上。
馬歐之謎
1924年,38歲的馬洛里第三次出發,「這是他征服珠峰的最後機會」。
出發前,按傳統要做禱告和祈福。絨布寺的喇嘛熱情歡迎了他,同時也嚴肅告誡,此次行程會有厄運發生:
山峰的魔鬼將會把登山者獻祭給珠穆朗瑪峰。(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但馬洛里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征服這座無人踏足的山峰。此時,雨季就在身後,他與隊伍必須趕在五月季風來到之前登上頂峰,時間緊迫。
隨後,他和隊友們義無反顧地開始了沖頂。
第三次攀登珠峰的登山隊。後排左一、左二,分別為歐文、馬洛里。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或許從喇嘛的預言開始,命運就已給出了答案,但探險者們顯然不會輕易放棄。
與馬洛里一樣,康納德與年輕的英國攀登者里奧·霍丁(Leo Houlding)一路追尋並複製著其第三次攀登的蹤跡,同樣來到絨布寺進行了禱告與祈福。
啟程時,康納德參與禱告。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開始的一切都很順利,康納德和里奧沿著馬洛里的路線,經由東絨布冰川峽谷,穿過漫漫的亂石谷地,抵達三號營地。
在三號營地,兩人開始出現了高原反應,劇烈的頭痛讓他們難受不已。
高海拔的攀登下的高原反應,讓康納德與里奧十分懊惱。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隨後,康納德與里奧換上舊式裝備,在東絨布冰川中緩慢前進。巨大的裂縫,深達百米;看不見的裂縫,每走一步都可能是最後一步。
模擬依靠簡陋裝備艱難前行的馬洛里。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駭人的冰裂縫。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此時,康納德深切感受著馬洛里當年的艱辛:
他們能夠攀到八千四百米高,已經很是驚人。(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事實上,1924年的馬洛里所面臨的境遇,更加惡劣:
對於當年的喬治,面前的阻礙不僅僅是冰川、裂縫、雪橋和隨時會讓人喪命的雪崩,更糟糕的情況是,天氣越發惡劣了。(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重重危機圍困著馬洛里的攀登隊。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天氣惡劣,暴風之下溫度驟降,馬洛里在給女兒的信件中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我像一匹孤獨的馬兒,到達了3號營地。岩石下面到處都是冰川。我的靴子凍得堅硬,壓得我雙腳疼痛。這種境況下,我自己也有些壓抑了。(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此時,嚴寒的天氣逼得馬洛里的整個小隊不得不再退回大本營。這期間,有兩個工作人員喪命,一個登山隊員因手指凍傷換上了麻痹症,死在了距離大本營不足100米的地方。
這時,已經是五月初。很快,季風就會帶來大雪。
然而,馬洛里義無反顧地再次上路了。
如今,康納德與里奧面臨的情況與1924年十分相似。時間緊迫,雨季就在身後,如果不能趕在季候風到來之前登上頂峰,便再無機會。
他們繼續向前,與馬洛里當年的決定一樣。
當抵達絨布冰川峽谷盡頭時,並沒有豁然開朗的景象,等待著著的是一面300米高的冰雪牆。
東絨布冰川峽谷的盡頭,巨大的冰雪牆。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攀登者必須翻越過這些冰牆才能到達北拗營地。如果說,從大本營到前進營地,考驗的是隊員們的越野能力,那麼從前進營地進發北坳,則需要高超的攀冰技術。
坡度巨大的冰雪坡,需要超強的體力與技術。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即使藉助了現代攀冰技術,康納德和里奧爬起來也非常吃力,難以想像馬洛里與歐文到底經歷了什麼,才能夠在沒有現代工具的助力下,翻越雪牆到達北坳。
體力趨於透支的里奧。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不幸的是,馬洛里和歐文在到達北坳之後,因為天氣原因,分別開始咳嗽和腹瀉:
親愛的露絲,我無法入睡。強烈的咳嗽讓人心肺難受,兇猛的暴風雪拜訪了我們的帳篷,差點把它們吹走——再也沒有更加頑固尖刻的敵人了。(信息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只是,馬洛里似乎並不知道放棄為何物,他和歐文選擇了繼續前進。畢竟此時,他已經站在了珠穆朗瑪峰的北坳上,一個許多人終其一生也無法達到的高度上。
他還要向前。
前方只剩最後一道生死關卡,橫亘在他們征服珠峰的道路上——第二台階。
飛鳥也無法逾越的第二台階
終於,最艱難的一步來了。追隨著馬洛里的探索步伐,康納德和里奧站在了第二台階的下方。
這堵30米高,近乎直立的峭壁是連飛鳥也無法逾越的天塹。無論是1924年還是現在,對於攀登到8700米海拔、已筋疲力盡的攀登者來說,那都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
身下是高達2000米的絨布冰川峽谷,身前是通往最高峰前的最後一道鬼門關,一切令人心生恐懼,也迸發嚮往。
第二台階上的中國梯。圖片來源:http://breadtrip.com
為了完全還原馬洛里和歐文當年面臨的環境,也為了證明在此條件下依舊能登頂的可能性,康納德與里奧必須移除「中國梯」,不用協作,不用現代工具,嘗試完全徒手攀登第二台階。
在夏爾巴人的幫助下,康納德等人撤掉了「中國梯」。
夏爾巴人正在撤掉第二台階的中國梯。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隨後,他開始了第一次嘗試,里奧在岩壁下方注視著,兩個人通過一根細繩連在一起。
首先,康納德仔細觀察了岩壁的狀況,思考了攀登的對策後,手腳並用開始向上。
開始徒手攀登的康納德。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但沒過多久,驚險的一幕發生了——他一腳踩空,身體由於重力的作用,從空中墜落。
此刻,他的身下是2000多米的高空,一旦墜落,便是死亡,還會連同將里奧也拽下去。
就差那麼一點點,康納德與里奧就可能永遠留在了珠峰。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就在千鈞一髮的時刻,康納德及時用手肘攀住了繩子,止住了身體下墜的趨勢,逃過一劫。
千鈞一髮之際,康納德牽住了繩子。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一切都發生在幾秒鐘之內,康納德就這樣在鬼門關轉了一個圈。驚魂一刻後,他不得不暫停下來進行調整。一段時間後,他決定再次嘗試——這一次,他成功了。
那麼,1924年的馬洛里呢?他成功了嗎?
沒有人知道。
他最後一次被人看到,是在距離頂峰243米的地方,那裡離第二台階很近了,隨後便消失在了一片雲霧中。
幸好,對登頂的結果我們尚可存有一線希望——因為康拉德和里奧做到了。
意志的勝利
翻過第二台階,頂峰似乎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
此時距離頂峰只有187米的距離,然而康納德剛剛經歷過滑墜的生死瞬間,里奧也面臨著腳趾凍傷的危急。
兩人被迫換上了現代科技的羽絨服,但零下30℃的極度低溫,已經遠遠超出了人類的生理學極限。
向著最後頂峰衝刺的康納德。圖片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此刻,他們最大的敵人不再是腳下的山峰,而是自己的身體。
每一口呼吸,吸進來的氧氣都在變少;每一步前進,都越來越舉步維艱。隨之而來的,是嚴重的高原反應,冰冷的腳趾和手、不聽使喚的四肢,反應遲鈍的大腦、無法控制的頭痛——這一切都在逼迫他們停下腳步。
好在最終,他們做到了。
登頂後的康納德與搭檔里奧。圖片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時隔75年,康納德和他的搭檔用一次成功的攀登,給了證明馬洛里與歐文是登頂珠峰第一人的念想。
康納德與里奧登頂後的擁抱。截圖來源:電影《最狂野的夢》
其實,無論馬洛里與歐文最終有沒有登上珠峰,諸如他們一樣的人,比如郭川、極地探險家羅伯特·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Ueli Steck等,都曾身體力行地在探索未知中前行,並拓展了人類的視野,這些才是真正寶貴的財富。
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去攀登珠峰?」,每個人都自有答案,但歸根結底,它是對追求向上生活的堅持,也是對內心本能的誠實回應,因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體會活著。
我想,這也是為何「山就在那裡」這句話能夠一直流傳開去的原因,每一位曾經遵從內心,前行探索的登山者,一定都切身體會到了馬洛里曾感受到的巨大快樂與滿足。
因此,無論95年前抑或現在,不管登山裝備如何發展,技術如何精進,有一件事兒從未改變——
登山的人啊,都有最狂野的夢,和最勇敢的靈魂。
山在那裡,探索的腳步就永不停止。
補充閱讀:
1.馬洛里失蹤的幾乎同時,諾頓沿北壁左側溝槽無氧登至8500多米。梅斯納爾嘗試無氧登珠峰也是基於諾頓的大膽嘗試。現在說馬洛里的時候諾頓都被無情忽略。另外馬洛里也沒當過領隊,領隊分別是Charles Bury和Charles Bruce。
2.西班牙的Oscar Cadiach在1985年不用梯子free climb了第二台階。2001年德國的Theo Fritsche也重複了。Conrad只能排第三。Oscar Cadiach在2000年試過用1924年的裝備登珠峰,受不了了。所以他對馬洛里能否登頂持懷疑態度。
(來自:陶瓷蝦)
延伸閱讀:
Ueli Steck丨「瑞士機器」滑墜身亡,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攀登家 - 知乎專欄喜馬拉雅最偉大的一次遠征丨珠峰攀登史 - 知乎專欄艾格峰北壁最悲壯的一場死亡 - 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走向山野 - 知乎專欄,從這裡連接山野。
推薦閱讀:
※不成問題的問題:亂世的桃源,叵測的人心
※豆瓣8.8,天才之作來到中國
※侯孝賢《刺客聶隱娘》:青鸞不鳴,一切盡在無言中
※《Once》——Ta如流星划過,你是否還記得?
※10月院線驚喜,你必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