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認真想】哪些事情,無關緊要?

新聞訂閱器

這個世界,每天都有無數新鮮事。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關注的一小部分事情,而對於絕大多數事情,我們都認為無關緊要。

對於一個關注智能手機的媒體人來說,蘋果公司發布了新款iPhone,可能是一件天大的要緊事。而對於一個獸醫來說,眼下查不出病因的小狗,才是天大的要緊事。一個母親會關心自己孩子的身體健康,而對於地球對面的另一個陌生母親的孩子,她並不關心。

一些人會使用新聞訂閱器。這種新聞訂閱器可以自動抓取你提前設置好類別的新聞,然後推送給你。學術圈的人也會使用這種學術新聞訂閱器,只要你關注了特定的學者,如果這個學者發了新論文,那麼訂閱器會自動告知你這個信息。

我們可以從這種新聞訂閱器的設置上,看出這個人的許多特徵。有些人喜歡搖滾音樂,有些人喜歡民謠。有些人喜歡美劇,有些人喜歡日漫。有些人嚮往遠方與詩,而有些人則更像個技術宅。

這個世界非常大,我們能看到的只有一小部分,我們其實也只想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每個人看到的這一小部分又都體現了這個人獨特的個性。我不看娛樂新聞,不關心明星八卦。我也不看政治新聞,不關心領導要聞。其實我從來不主動看新聞,絕大多數信息,在我看來,都是無關緊要的。

從「不感興趣」的角度給人分類

人與人最明顯的社會性差異,或許就在於,每個人認為重要的事情,都各不相同。換句話說,每個人認為無關緊要的事情,也都各不相同。

一般人會從興趣愛好的角度給人分類。我們會說,某人喜歡小提琴,喜歡美劇,喜歡京劇,喜歡流行音樂,喜歡籃球,喜歡即時戰略類電子遊戲。有共同愛好的人,就有許多共同語言,容易成為朋友。我一向非常支持婚戀網站,只要這樣的網站有足夠詳細的個人標籤設計,又有足夠多的有意尋求對象的用戶,那麼系統完全可以根據個性化的用戶標籤,推送和其相似的用戶作為潛在對象。不過,我剛剛就在幾個婚戀網站上搜索了一下,發現標籤系統設計得不夠細緻,用戶本身也都是有特定傾向的用戶,不夠隨機。

我發現,從「不感興趣」的角度給人分類,會更加有趣。以我個人為例,我的學術興趣是認知科學,關於人類認知系統和認知機制的問題,我都很感興趣。而歷史學、文學、地理學等學科,就不大能吸引我的注意。許多人會對三國歷史感興趣,對古代政治制度感興趣,對他國地理文化感興趣。我雖然不會認為這些東西索然無味,但至少與一個設計精妙的心理學實驗研究相比,在我眼中自然是沒那麼有趣的。

人的愛好各異,那麼人的不愛好也是各有所異。我在北京某個展覽館參加過一次同人活動,看到了很多人穿著動漫作品或者遊戲作品中的角色的服裝到現場來,這叫做Cosplay,是日本人發明的英文單詞。我感到很有意思,於是在大會場里轉來轉去,想看到更多熟悉的人物角色。但很顯然,我不是最感興趣的那些人,那些人看到自己感興趣的角色,不僅僅會上前要求合影留念,甚至會開心地跳起來。

我的守望先鋒天梯比賽,終於打上了大師級,再上一級就是宗師級,就已經是最高等級了。而我爸則對守望先鋒這個遊戲不感興趣,一次他想要試著玩一局,但是左右手都無法配合好,連控制角色走路都很難做到。

身份認同差異的起源

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或許就在於十幾歲到二十歲左右的青春期。雖然從幼兒時期開始,人類就已經表現出了個體差異。但綜合看來,小孩子對所有事情都充滿了好奇,不會像我之前提到的,認為有什麼無關緊要的事情。在兒童的眼中,所有的事情都格外重要。至少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小時候會認為所有的事情都很有趣,對萬事萬物都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不會認為哪些東西很重要,哪些東西不重要。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青春期的人類正在經歷人格同一性的確立。人格同一性在這裡是指身份認同,是指青春期的孩子開始認為自己是誰,自己又不是誰。換個說法,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定型,他們不再像小時候一樣,認為所有的事情都很有趣。他們開始認為一些事情比另一些事情更重要,更有趣。他們開始認識到自己的比較優勢,意識到自己與他人的相似之處與相異之處。

用外行一點的說法,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立三觀。他們開始形成對世界運作的系統性規律的看法,正在決定什麼事情比什麼事情更加重要,正在思考自己在整個社會中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不過,有些人會拖延著,不想確立自己的三觀。他們拖延身份認同的方式,就是聽從社會的安排。孩子聽父母的安排,選擇什麼樣的專業,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這些人不加反思地順從主流文化,過著人云亦云的生活。

別人的事情,並非無關緊要

有人說,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冷漠。我們所不關心的事情,也就是我們所不愛的事情。如果說友誼是以共同愛好為基礎,那麼友誼的結束往往以冷漠的衝突為標誌。如果我整日為之如痴如醉的事情,在另外一個人眼中其實無關緊要,那麼我們倆也許很難形成深厚的友誼。

我以前寫過很多篇文章,談到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把自己想得太重要。其實我自己並沒有完全做到。無意識地,我依然會認為自己所關心的事情最為重要,而別人所關心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小事。這篇文章算是對自己的一個提醒,其實,很多事情,都很有趣。

很多人說我不願意嘗試新東西。主要是說我不願意嘗試新的食物。也許在這個事情上,我是被冤枉了。因為我太過挑食,所以那絕大多數新鮮食物,在他人口中是美味佳肴,而在我這裡都屬於不一樣的榴槤。我不吃所有的肉,不吃絲瓜,不吃萵筍,不吃香菇,不吃生菜……而另外一些方面,我確實有自我設限的嫌疑。看電影時,我只看科幻片、恐怖片、喜劇片。基本不看小說,連遊戲也自爐石上傳說後,大多隻玩守望先鋒了。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是由於別人認為十分重要的東西,你認為無關緊要。那麼消除這種隔閡的方式,就是說一句,「這個東西,也好有趣啊~」

後記:基於舊文擴寫而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私家車主喜歡在車裡聽瘋狂的士高?
出路在哪裡?踢足球也會有春天!
為什麼法治社會比人治社會更好?
為什麼大部分人不相信小概率事件?
如何讓長途車上的旅程變得優雅?

TAG:心理学 | 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