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手一款工具型產品,問題很多,用戶運營該怎麼做?

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之前的一切經歷都是有價值的。在與上千名職人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個人既擁有獨特的經驗,也有不一樣的迷茫。開闢「職問 · 職答」欄目,旨在通過問答的方式,呈現每個人不一樣的故事。

這是本欄目的第 6 篇原創問答。

職問 ▼

匿名用戶提問:

老師您好,我是個從業一年的新媒體運營,目前接手了一款工具類app,轉型做用戶運營。現在碰到的問題是:

  • 該app聚焦室外運動場景,但創始團隊沒人能用一句話概括產品是做什麼的;

  • 沒有激勵體系,用戶留存率低;

  • 沒有官方認證功能,運營在app內與用戶溝通時備受質疑,不願和運營坦誠交流(多數情況是拒絕交流);

  • 工程力量弱,想在app內做些基於產品的活動,報了需求都會被砍。

所以我比較迷茫,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運營的工作該怎麼做?

職答 ▼

看完你的描述,整體上我比較悲觀。分別回答如下:

1. 創始團隊如果沒有一個人能夠比較準確地說清楚產品是做什麼的,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產品的核心價值定義、產品設計出現了重大問題。

2. 而據你所說,這是一款工具型app。要知道,工具類產品「是做什麼的」,應該是最好描述的才對。比如豌豆莢是幫助用戶下載並管理 android app 的;早期的快手是幫助用戶傻瓜式製作 gif 圖的;美柚是幫助用戶記錄並管理經期的;51信用卡是幫助用戶管理信用卡並還款的;Wi-Fi萬能鑰匙是幫助用戶蹭網的…… 如果一個自我定位是工具的產品,創始人都說不清楚定位,問題恐怕就比較大了。

3. 純工具類產品的留存都比較尷尬。需要時就打開,不需要打死也不開。粘性差、留存率低是必然的。所以豌豆莢想做搜索(沒成功);快手和美柚要做社區(成功);51信用卡要做金融服務;Wi-Fi萬能鑰匙要做大數據。沒有誰甘心只做「工具」。能否轉型成功,要看時運、前後用戶價值契合度。如果產品不往社區、垂直服務方向上拓展,在乾巴巴的工具上附加「激勵體系」,難度何其大也。

4. 因為用戶使用工具的心智模式是「需要就用,不需要就走」和「喜歡就繼續用,不喜歡就換」,99% 的用戶都沒有賬號體系的概念,作為「用戶」的存在感很弱。即便是頭條這樣的資訊內容型工具產品,賬號體系也較弱。所以,在用戶毫無意識要跟工具產品的運營人員聯繫的情況下,你們費盡口舌,可能用戶也不買單。不好用,不喜歡了,切換成本沒有那麼高。任何一個類型的產品,在中國都有很多人在做,沒有什麼是不可或缺的。

5. 需求被砍很可能是認為優先順序還不夠高,需要讓產品、技術負責人共同認可你的需求價值。

我建議暫時把你自己從「用戶運營」的身份解放出來,假設你自己是這個產品的「運營總監」,去看看,這個產品的整體運營問題到底是什麼?如何解決?很可能癥結並不在於「用戶運營」。它作為一款工具,基本的好用、易用、能解決問題,都達到了嗎?

同時,從頭去看產品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並定義清楚核心的目標人群。多找你們產品經理吃飯喝酒,推動他適當做一些用戶訪談和用戶分析,挖掘清楚這個人群在工具層面,以及工具之外的層面還有哪些需求亟待滿足。

並且在用戶參與的層面,開闢更多的使用場景,以達到構建用戶賬號體系、提升停留時間/使用深度、提高留存和粘性、開展互動/活動區域的綜合目的。

本期答者 ▼

黃海均,八年級產品汪,二年級創業者。現在是「職人社」的創始人,從前曾就職於網易、知乎創始團隊、網易和豌豆莢等公司。

歡迎加入「職人社的朋友們」小密圈 ,繼續向黃海均和他的朋友們提問(提問可以匿名)。

往期文章鏈接:

1. 轉行進入互聯網,拿到兩個不太滿意的 offer,現在卻很迷茫

2. 三年外包做了幾十個產品,技能是更全棧了,迷茫卻並不見少

3. 什麼時候該推翻重來,或是對產品進行重大改版?

4. 像設計產品一樣,來設計你的作品集

5. 在一個內容型社區,產品和運營到底哪個更重要?


推薦閱讀:

工具推薦 | 10款最流行的密碼破解神器
壞蛋調頻王師傅推薦了6款聲音相關工具(包括一款山寨的)| 利器專欄
【新媒體運營必備】瀏覽器插件推薦!

TAG:工具 | 用户运营 | 产品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