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8,天才之作來到中國
有一位演員,他如劉德華般勤勞,如陳道明般有公信力,如周星馳般鬼才十足。
他最擅長拍誰都能看懂的「商業電影」,卻又總能在簡單歡快的情節中,引起巨大的社會效應。
他是寶萊塢天王,他屬於印度,亦或者說,他是世界的——
阿米爾·汗
5.5日,阿米爾·汗來到中國,並帶著他心愛的作品——
《摔跤吧!爸爸》
作為阿米爾·汗的小粉絲,對這部片我想說三個字——
買票看。
豆瓣、IMDB評分都是8.8,其成片質量毋庸置疑。
故事雖然老套,講法卻如《愛樂之城》那樣嫻熟,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
據傳,為了拍這部片,阿米爾·汗先是增肥28公斤,脂肪達到37%。
之後又在5個月內爆減25公斤,體脂降到了9.6%,才成為真正的摔跤手。
這是何等「瘋魔」式的敬業精神?
國內可與之匹敵的演員,在我印象里只有張震,為拍《一代宗師》,把八極拳練到全國冠軍。
但,卻有人指出,這部片與阿米爾·汗以往的作品,貌似稍有不同?
要知道,米叔之前的片,除了質量保證之外,最讓人感到舒服的,是他輸出的三觀與批判性。
《我的個神啊》批判宗教的謊言與愚蠢性,《地球上的星星》揭示社會對障礙者的漠視與無知,《三傻大鬧寶萊塢》更是直揭「教條主義」對人性與天才的束縛,使全世界觀眾都能產生強烈共鳴。
死記硬背也許能讓你通過大學四年但會「壓榨」你接下來的四十年
《三傻大鬧寶萊塢》
而有人認為,《摔爸》的「三觀」,貌似並不那麼「正確」?
初看完片時,我偶然掃到豆瓣網友@不散的一篇差評,讀畢竟有同感,乃至脊背發涼。
本片大概講了這麼個故事(少量劇透)——
爸爸(阿米爾汗 飾)是前摔跤運動員,迫於形勢和生存壓力,而不得不放棄夢想。
沒人在意你是摔跤手我給你找份工作吧
後來,爸爸想生個兒子,承繼自己未完的夢。
對,「生兒子」只是出於自私的目的,與中國傳統思維糟粕中的「指望下一代」,簡直一模一樣。
由於連續生出四個女兒,爸爸的妻子「深感愧疚」。
看到這時,我的確稍感不適。
兩個女兒長大後,爸爸偶然發現她們有摔跤天賦,於是對她們進行為期一年的摔跤訓練。
不問她們願不願意,如「獨裁者訓練士兵」般對待自己的女兒。
而在當時,「摔跤」是男性的專屬運動。女性練摔跤,會被別人瞧不起、獵奇對待。
當時對於女性的審美,也是應該「長發飄飄」。剪短頭髮會被人當成「假小子」厭惡,就像中國的許多農村一樣。
爸爸卻不顧這一切,為了把女兒培養成摔跤手,將她們的長髮乾脆剪掉。
用難聽的話講,這是不是「精神閹割」?
求你了,爸爸剪掉!
是,很殘忍,甚至可以說不人道。
但在二刷之後,很多地方我想明白了。
我想起關於「精神閹割」的另一部電影,《霸王別姬》。
小豆子他娘,為什麼要切斷小豆子的手指?
因為,她想給小豆子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不想讓他過上乞丐的生活。
是的,一切沒有建立在客觀社會現實上的「三觀正確」,都是我們文青的自我意淫和耍流氓。
「重男輕女」,「父權至上」是那個社會下的普遍追求,如果主人公最初沒有這些缺點,真實性怎能服眾?
更何況,《摔爸》的主題,正是與這些糟粕進行抗爭,主人公後來的轉變非常鮮明且深刻。
看到女兒爆揍男生,爸爸才明白,「摔跤」並不該只是獨屬於男人的遊戲。
爸爸當一年的獨裁者,不僅僅是給自己的夢想一個機會。
他還給兩個女兒,一個打開新世界的選擇權。
在那時的印度(中國何嘗不是),女性的人生是高度一致的。
被安排上學、結婚、生子,再成為永遠的煮飯婆。
我倒是希望上帝能給我這樣一個父親否則,我們的命運就從一個女孩出生開始她們的命運就是做飯打掃衛生並把自己交給一個男人而且跟這個男人一點都不熟悉然後為他們生孩子,撫養孩子這就是一個女孩一生的宿命
爸爸用一年的獨裁,給女兒一個選擇:是否要擺脫女性人生的既定路線,活出一個與眾不同、傲立獨行的自我?
坦白說,當爸爸把女兒的頭髮剪短,讓女兒被當街嘲笑時,我的第一想法竟是——
爸爸太可恨,他憑什麼閹割女兒對美以及尊嚴的追求?
直到二刷之後,我才反思。
我開始審視、批判自己潛意識中,不可取的直男思維。
美,誰說只有一種?
尊嚴,是在意別人的眼光,還是達成自我的人生追求?
當一個社會只能容納「裹小腳」的美時,那說明這個社會是病態的。我們是要順應它去做「美人」,還是要與之搏鬥,發展多元化的革命?
當艾薇被V剪掉頭髮,在雨中得到解放時,正是她一生中絕美的時刻。
《V字仇殺隊》
看阿米爾·汗的電影,總能聯想到我們自身所處的環境。
即便是今天,假設你去一所幼兒園問:孩子們,你長大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會發現,我們有那麼多醫生、畫家、科學家,運動員、武術大師……
但,相同的問題,如果你去一所大學問呢?
他們會茫然地反問你:你覺得我該做什麼?
我敢打賭,也不會有人回答「我想成為我自己」。
我去演講過一次回母校,講了半天「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等等,講的慷慨激昂、熱淚盈眶完了說同學們提問吧,同學們說:學長,我們應該去國企還是應該去外企?給我氣的,我說全白講了我們這兒甭管多名的校,哪怕鄙校(清華)這種名校幾乎就已經變成了職業培訓所幾乎就已經沒有什麼人生理想去教你
你看,我們的孩子死記住了各種知識,卻遺忘了自己的理想與初心。
他們被安排上學,被安排「合適」的專業,被安排工作、戀愛、結婚生子,然後度過大體相同的,如標本般的一生。
你問他們願意這樣嗎?這樣活著快樂嗎?他們會用無所謂的表情看著你,說不知道。
我過激地說,中國許許多多隨波逐流的人,與「受壓迫的印度婦女」本質上又有多大區別?
阿米爾·汗深知,問題的關鍵,並非只在於不敢抬頭的印度女性。實際上的根源上在於,人類甘願尸位素餐、屈從懶惰的劣根性。
這就是印度為什麼得不到金牌正是像你這樣的員工只會坐著熱板凳
人們對生活常有這樣一種誤解:懶惰等於幸福,刺激多巴胺等於快樂。
事實上,人類要想獲得更高質量的幸福感,就得在某種程度上,與懶惰和多巴胺絕緣。
女兒戰勝對手時獲得的強烈榮譽感,讓她真正看清楚了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和幸福觀。
屈從動物性本能並不是自由,以精神去戰勝本能,達成自己理性的目標才是自由。而只有自由,我們才更容易獲得高質量的幸福體驗。
當女兒屈從於廉價的慾念時,她離高質量的幸福體驗自然變遠。
我認為在現代,許多人類所追求的,已不應該只是一份能「糊口」,能「安逸度過一生」的工作。
換句話講,我們不該問自己「能做什麼」,而是要問自己「我夢想做什麼」,並把它發展成能夠立足於世界的技能。
女兒拒絕練摔跤,不是因為她們沒有夢想成為摔跤運動員。而是外界灌輸的不信任,導致她們對自己也產生不信任。
她們不信自己能行,不信這世上有千萬種不同的對美的認可。
而這時,就需要一個智者的悉心堅持,引導她們得到一次勝利的愉悅感。
阿米爾·汗的電影,主題總是逃不過三個字——
可能性。
即便是有障礙的、被大家一致放棄的孩子,只要能夠發掘興趣愛好,正確引導,就依然有可能成為劍走偏鋒、獨具一格的人才。
《地球上的星星》
即便身處困境、不接受正統的教育,只要有一顆追求卓越的心,就依然可能在任何地方發光發亮,創造出特立獨行的詩和遠方。
現實中的此等例子,比比皆是。
《三傻大鬧寶萊塢》
當我們灰心喪氣、怨天尤人時,只要看電影,你就能看到許多堅持勇敢的人,從遠方給你一記響亮的耳光。
將多元的可能性,傳遞到信息封閉的世界各處,是電影的偉大因素之一。
我們經常自我嘲諷「投胎時誤選擇了地獄模式,怎能改變現實?」
而阿米爾·汗卻身處在比我們更艱難的環境,他用電影、真實舉例、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這世上的一切,都有改變的可能性。
明天如果你贏了,你將不再孤單
無數個女孩將和你聯合起來反抗那些歧視女性的人
我的微信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影視文章。
都看到這兒了,好意思不關注一下嗎?
推薦閱讀:
※侯孝賢《刺客聶隱娘》:青鸞不鳴,一切盡在無言中
※《Once》——Ta如流星划過,你是否還記得?
※10月院線驚喜,你必須知道
※拍這種辣子雞電影的導演請離開我的世界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