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特爾與阿里云為之站隊的「 DE 超聲機器人」背後,是人工智慧+醫療的廣闊前景

今年的兩會上「人工智慧」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代表人工智慧正式上升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方向。在因人工智慧技術興起而掀起的創業熱潮背後,是互聯網巨頭的紛紛跑馬圈地搶灘布局。「人工智慧+醫療」已經成為其中迅速發展的一個分支,並被寄寓厚望將會成為 AI 技術最先實現商業化落地的領域。

國產「DE 超聲機器人」助力醫學影像診斷

作為國內互聯網領軍企業,儘管阿里雲在醫療領域早有布局,不過直到今年三月才開始正式有了重大的行動突破。阿里雲在不久前舉辦的「2017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同時宣布了「ET 工業大腦」及「ET 醫療大腦」兩項重大計劃。

醫療方面阿里展示了一項通過超聲技術診斷甲狀腺結節的智能診斷系統。該系統可藉助計算機視覺技術,運用演算法對甲狀腺進行 B 超快速掃描分析,並能自動圈出結節區域,自行給出良性與惡性的判斷。作為一項輔助診斷技術,目前其診斷準確率可達 85%,已經超過人類醫生的 60%-70% 診斷率

該項智能診斷系統又被命名為「DE 超聲機器人」,由浙江大學數理學院和浙江德尚韻興圖像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目前已經被納入阿里雲「ET 醫療大腦計劃」。該項目針對目前人群中高發的甲狀腺結節的智能讀片和分析需求,研發了基於深度卷積網路 DNN 的演算法,可對超聲醫學圖像病變區域進行識別和判斷。

DE 超聲機器人採用深度學習作為核心演算法,用以模仿人腦機制來提取醫學影像特徵,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層特徵來分類或識別物體。傳統機器學習方法是由人來定義結節/腫瘤的特徵,如鈣化、邊緣、毛刺、灰度等,利用這些特徵組合來表示目標屬性或類別。但是這種方法由於人類定義各種特徵的局限性,容易導致模糊的判斷機制。DE 超聲機器人則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模仿人腦機制提取結節/腫瘤的特徵後,可以大大提高疾病的診斷準確率

系統會自動標註結節的位置和尺寸

除了阿里,還有國際硬體巨頭英特爾為該項目背書。英特爾提供的系統化硬體支持及豐富的計算結構與 AI 演算法,對超聲機器人的數據訓練及預測模型、CPU 平台的運行速度及圖像識別演算法的精度等幾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優化作用。目前英特爾、阿里雲及德尚韻興三方已經合作成立了「智慧醫療創新實驗室」,以加速該項目的研究及技術落地。

據了解,該「DE 超聲機器人」人工智慧輔助診斷項目已於今年三月落戶南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職工醫院,並在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實現了臨床應用。

互聯網巨頭紛紛搶灘布局,「AI+ 醫療前景可期」

阿里雲旗下雲計算業務不斷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此次 NASA 計劃的公布更是使之如虎添翼,一進軍醫療市場便是來勢洶洶。此前阿里雲已對 ET 進行了多方「調教」:利用 ET 的深度學習能力,通過海量病例數據來訓練機器完成特定的任務。如今,ET 已具備多項醫療能力,可在患者虛擬助理、醫學影像、精準醫療、藥效挖掘、新葯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助醫生一臂之力。

除了阿里,國內另一家主打人工智慧的重磅玩家百度,也在 2016 年 10 月就推出了百度醫療大腦。根據百度的設想,百度大腦是通過海量醫療數據、專業文獻的採集與分析來進行人工智慧化的產品設計,可以模擬醫生問診流程,與用戶多輪交流,依據用戶的癥狀,提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反覆驗證,給出最終建議。

興許是受到百度近幾個月激烈的人事變動的影響,就在今年 2 月百度正式宣布關停原百度醫療事業部。不過這並不代表百度要放棄醫療板塊的發展,相反根據李彥宏的說法,是要放棄 O2O 挂號等一系列技術含量不高的業務,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具上游價值的人工智慧醫療技術研發中。

提及人工智慧醫療,就不能不提硬體界的老大哥 IBM。2011 年 IBM 開發的超級計算機沃森(Watson)在電視節目中擊敗人類而一戰成名後,沃森被IBM應用入醫療研究中。在接連吸納了腫瘤學研究領域 42 種醫學期刊、臨床試驗的 60 多萬條醫療證據及 200 萬頁文本資料後,沃森的表現也讓人驚艷,在去年八月的一次診斷過程中,只花了十分鐘就成功確診了一例白血病案例。沃森在醫學認知領域已經成為一枝獨秀的佼佼者。

除了 IBM,亞馬遜、谷歌、蘋果等主流互聯網巨頭都紛紛對 AI+ 醫療進行布局。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涵蓋機器人、家居、安防、交通等領域,而醫療可能會率先成為人工智慧商業化落地的場景。

人工智慧的發展到今天已從各方面開始凸顯技術帶來的紅利。儘管現如今學術界對於人工智慧可能會產生的倫理思考、威脅論等問題爭論不休,但歷史的車輪從來不會因為有爭論而停下;相反在它的進程中產生的一些從全新角度審視人類的哲學思考及技術思維,也將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發展的軌跡。(本文作者:談喆@深圳灣)

● ● ●

深圳灣(微信公眾號 ID:shenzhenware)長期挖掘物聯網、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機、智能駕駛、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新銳產品和初創團隊,歡迎聯繫我們。微信私人客服:小炫(ID:warexx)。

版權聲明:本文系深圳灣編輯創作發布,轉載請註明來自深圳灣,並標明網站地址 shenzhenware.com

轉載、約稿、投稿、團隊報道請聯繫微信公眾號:shenzhenware(回復關鍵字)

推薦閱讀:

《銀翼殺手 2049》的複製人與《西部世界》的 host 對比,誰會更勝一籌?
Facebook神秘部門披露腦機介面計劃:社交的未來是直接用思維進行溝通
繪畫合成工具Ostagram對繪畫領域會有怎樣的影響?
AI前線重磅出品:2017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生態鏈研究報告

TAG:人工智能 | 医疗 | 智能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