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用語對整個語言環境的影響到底有多惡劣?

我比較嚮往民國以及民國之前知識分子之間的那種語言方式,對比現在官方漢語或許有很多詞語棄用或新增,但那時的表達更加精鍊且有韻味。具體可參照魯迅、錢鍾書等大家的文章。那種書面文就像是生長在整個漢文化土壤上的花草,它開的樸實又不失文雅。反觀現在網路世界,(還不說年輕人們日常生活中富有個性的對白)就拿知乎來舉例,語言在追求共鳴效率和幽默個性的同時犧牲了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詞語的溯源性;一個問題下面十個回答有半數沉迷於不知所云的語言形式(抖機靈),另外半數雖然知道他說的什麼,但細細推敲還是覺得沒必要為了寓學於樂而生拉硬套一些段子或梗子,牽強附會不說還顯得累贅。那麼當今漢語在網路上被過分把玩的大背景下,它對後續漢語言整體環境有哪些不利影響?


謝邀!題主喜歡的我也喜歡,但我喜歡的題主不一定喜歡,以下貼三張我喜歡的:

上圖是明朝的文本

上圖是明治年間唐話寫本

上圖是民國年間的唱本——————題主知道我的意圖了吧!麟龍鳳固為優,世間尚容蚊蜂蛆吧!文字倉頡所造,語言代代相傳。雅極便是俗,俗極便是雅。我沒抖過機靈,今番拼要抖一番。抖得不好,逃也……————————偷跑回來再説幾句:文字無過!!!就拿我貼的第三圖説話,也許題主是搞文學的,覺得沒甚價值。我是摳字的,從中看到了「熱客」、「所為」、「到不到」、「熱」、「灑拖」、「多門」六則俗語詞,我當作寶貝吶。各取所需吧!


我記得一個專家(非貶義)說過,如何對待網路新辭彙。他說(大意),過十年再看,如果保留下來了,就收入詞典。

我覺得題主用「惡劣」這個詞來形容網路用語,實在是比較惡劣的。

對待語言自然發展中出現的一些按舊規範來說不那麼規範的東西,要開放地看嘛。語言不發展了,只能說明這個社會沒有活力,新生事物的出現只能依靠上層來向下層普及了。

比如藏語:

新東西來了,普通藏民一般是按漢語發音直接念,過一段時間由藏語管理部門(不清楚是什麼名字)規範一下。可能題主覺得這樣做挺好,但是請問,藏族社會已經失去獨立創造新事物的本事了(當然,這個和藏族社會規模小,無法承載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文化、政治實體有關,並非刻意打壓),這個怎麼說呢?


首先,為題主擔憂漢語能否健康發展的憂國憂民之情打call。請允悲,其實不止題主,很多有識之士亦注意到此間問題,並提出不少建議,然並卵,隔三差五新的網路用語照樣還會蹦出來。耳聞目睹,實在藍瘦香菇。

其次,語言是一種有機體,它有令人驚詫的新陳代謝的能力,一切令人生厭的、嘩眾取寵的、面目可憎的、寡然無味的辭彙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變遷終有一日會被忘卻的,不需要人為地取捨。自打互聯網誕生,有多少所謂網路用語歷久彌新?網路用語的半衰期其實比網紅還短,今年還操著去年的辭彙是落伍的最典型癥狀,而落伍則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low逼的表現,絕壁沒有人願意跟一個看到「洪荒之力」、「老司機」就一臉懵逼的人為伍。

最後,口語永遠比書面語活潑、生動無拘無束,怎麼說、說什麼無傷大雅。坐而論道該用什麼辭彙,語文老師會教的,再頑劣的學生也會遵守,因為不遵守會被上至文人學者下至街頭混混一併恥笑的。放心,有無數自覺或不自覺的辭彙監督員遍布我們周圍,公道自在人心,low不low一目了然,真沒人會在合同、公文、工作報告和刊物新聞里用網路辭彙,大伙兒都不傻嘛。


對於語言啟蒙階段的小孩來說,這種指鹿為馬式的誤導對其的危害是巨大的。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最終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題主,謝邀,從你的語句中可以看出我們不是一路人,所以預警一下,下面的回答你自己看著辦。

=

根本不惡劣。一個語言產生任何變化都不惡劣,強行制訂人們不認可的規笵才叫惡劣。


推薦閱讀:

入聲是什麼時候消失的?
為什麼很多北方人習慣把部分「w」的音發成「v」?
漢語舌根音齶化之際時人有沒有發表出困惑,議論或者看法呢?

TAG:漢語 | 社會學 | 普通話 | 網路語言 | 現代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