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閱讀」是在分享什麼
為什麼我強烈反對「分享閱讀」作為我們幼兒園的閱讀教材?
(本來這句話沒有加上「我們」,但是又覺得不妥,畢竟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或許在某些偏遠地方的小型私立園,年輕新手老師居多,沒有更好的教育資源選擇情況下,可能「分享閱讀」就是他們能選購的「最好」、「最合適」的語言教材了。比花里胡哨的識字卡和注音故事書好些吧。)
初識「分享閱讀」
在看過了太多美好的繪本後,今年第一次在幼兒園看到「分享閱讀」教材,我就有說不出的不喜歡。
它的畫面和繪本相比,沒有藝術感、它不精緻、畫風單一。在孩子沒有識字之前,他們都是讀圖的,讀本的畫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審美。
它的文字和繪本相比,沒有文學性,語言不美,故事也很boring,無趣。好的故事,美的語言,可以給到幼兒身臨其境的感受,可以為幼兒創造天馬行空的想像。
再識「分享閱讀」
看見小班老師用「分享閱讀」教材進行識字教學,「一雙紅襪子、一雙黃襪子、一雙藍襪子……」老師逐一的指著每一個字讀一遍,小朋友跟著讀一遍,小朋友的手指還像老師一樣懸空比劃。WHAT?難道穿越回了我的小學時代?
再看到中大班小朋友能夠指讀和背出每一本「分享閱讀」中的每一句話,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沒有一點自豪感,我心疼呀。難道我們希望培養的孩子就是在入學前比別人多認識幾個漢字嗎?
我不要,說好的詩與遠方呢?
三年的幼兒園生活,閱讀時間去識字了,去讀沒有營養的讀本了,他們哪有時間去聽聽《花婆婆》,去看看《親愛的小魚》,去嘗嘗《月亮的味道》,去思考《風到哪裡了》,去追問《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去琢磨《歡的禮物》……
終識「分享閱讀」
後來聽了「分享閱讀」主辦方關於幼兒閱讀的講座,首先我可以暫時忽略講座中混淆了「幼兒閱讀」和「幼兒觀察圖片」的關鍵概念。其實忽略不了,連主題都講錯了,我很懷疑它的專業性。其次,講座為老師提供的教學策略,可是沒有營養的讀本就算老師講的天花亂墜,也不能給到孩子心靈的滋養呀。最後,讓幼兒學會幾個漢字,掌握幾個句型,「懂得」幾個道理,這不是我們選擇「閱讀」這個活動想要達成的初衷吧?
通過講座,更堅定了我對「分享閱讀」不認可的信念。
為了教而教的讀本,沒有生命力
講座試圖通過一個案例告訴老師怎樣引導孩子讀圖,我聽到的卻是,如何把孩子們引向老師的正確答案。
每一本讀本指向性非常明顯,可以說「教」得很刻意、很賣命。以至於老師們一看,通過本次閱讀活動需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認識顏色、認識天氣、知道不同的場合穿不同的衣服、知道堆雪人的流程……
好的繪本好在它的價值觀是開放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條小黑魚。而這些讀本不是,為了教而教,為了灌輸成人既定的價值觀而設計讀本的故事。設計它的人是事先有了教育目標,再圍繞目標設計的故事編寫的讀本。所以它們成為了教材就是為了教學而存在的,它們實現的價值是那些幼兒外顯的收穫。
時代變了、孩子變了、教育沒變
也許「分享閱讀」曾經有過屬於它的輝煌。
早在十年前,市面上的繪本還沒有那麼多,幼兒時期的「閱讀」被越來越重視,老師們也是剛接觸繪本,如何選擇繪本,如何設計一次閱讀活動,如何去發掘繪本的內涵和教育價值,老師們顯得手足無措。
這時,「早期閱讀」、「分享閱讀」、「創意閱讀」等閱讀教材應運而生了。它們都是由專門的幼兒教育團隊集體研發的智慧結晶。它們在當時在某種程度上,讓「繪本閱讀」走進幼兒園,走進老師的教學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老師有了參考學習的材料,知道繪本閱讀教學是怎麼一回事了,藉助這類型的教材,慢慢開始摸索自己的教學和幼兒的發展。
但是,十年過去了,繪本資源豐富了,閱讀教學多元化了,幼兒從零歲就開始親子閱讀了,老師在積累中成長了,可是我們的「分享閱讀」,沒有更新,沒有提升,和繪本相比,粗糙、拙劣、沒有內涵,不適合作為幼兒園的閱讀教材,因為我們有更多更好的選擇。老師可以不依賴教材,把研究教材的時間用於挖掘好的繪本,讓更精美的畫面,更美好的故事,去滋養幼兒的心靈,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PS:我在09年接觸「早期閱讀」南師大出版的《幸福的種子》,當時覺得這套教材不錯,用09年的「早期閱讀」和17年的「分享閱讀」比,完勝。它的體裁、畫風、都不是單一的,選材也更好,包括散文和一些經典的童謠。特別是《昆蟲躲貓貓》一書,有點像《親親自然》,用真實的相片呈現不同昆蟲的保護色與擬態,同是昆蟲主題,比「分享閱讀」中那本《我是山大王》,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作為大班教材的《我是山大王》我只能說,太幼稚了。這是人為的蔑視孩子的智商,拉低檔次呀。
有圖有真相,以下是一小部分真相,我盡量忍住不做任何評論,實際上是不吐槽。
你知道這是誰的腳印嗎?
這是小鴨的腳印,小鴨的腳印像楓葉。
這是小貓的腳印,小貓的腳趾圓又圓。
這是小狗的腳印,小狗的腳趾尖又尖。
這是小牛的腳印,小牛的腳印分兩瓣。
這是小豬的腳印,小豬的腳印帶兩點。
游泳穿什麼?穿上游泳衣,帶上微笑。滑冰穿什麼?穿上溜冰鞋,帶上微笑。
做飯穿什麼?穿上小圍裙,帶上微笑。
睡覺穿什麼?穿上花睡衣,帶上微笑。
洗澡穿什麼?……只有微笑。
說明:這個畫面不是我沒有拍好,這本書畫質如此。應該是英語分級閱讀里的其中一本,重複出現「under the bed」,本是有趣的英語學習材料,可是翻譯成中文並作為教材,就顯得有些蹩腳了。推薦閱讀:
※《嘉年華》:最不想包場的電影 | 「紅黃藍」之後,你還覺得性教育尺度太大了嗎?
※增長幼兒經驗 培養適宜行為--讀《兒童行為管理》一書有感
※家庭學校,孩子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風暴中的少年
※女兒在幼兒園午睡不乖乖睡覺,被保育園員罰她自己一個人在衛生間里站。她說她很害怕!我該幫她做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