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聲是什麼時候消失的?


晚唐敦煌歌辭《五陵渺渺》。


入聲消失不是一瞬間也不是某一個年代,同樣也不是某個朝代的,入聲消失是具有地理位置的先後和時代的先後

最早的入聲消變應該屬於河西走廊上的敦煌秦音了,大致在隋唐統治了安西都護府那個時候開始,那裡的漢語就開始入聲韻混用了

入聲消變結束了嗎,其實從整個漢語族來看,只能說一部分地區完全結束了,官話區基本都是在明清時期前前後後完全結束了,直到現在,一部分膠遼官話老人還存在部分入聲字的喉塞音,包括淮語和晉語也是官話里的喉塞入聲區域。

但是要說整個漢語族或者漢語這個語種里,粵語從來都是隸屬於漢語概念之下的,粵語入聲保留的非常好,粵語的入聲更像是經歷過人為的重新普及之後的結果


start to fade和extinguished eventually都叫消失——什麼時候「消失」,以共同語為例,兩者就差了一千年,關鍵看你問哪個。但是你看明明是跨越千年逐漸蛻變的過程,何必非要揪住某個朝代批判一番?



上海話入聲的-k/-?之別一直保留到十九世紀。我是來等樓上論文的。


入聲沒有消失,它還在許多方言里。


有個信口開河 毫無節操 的答主再次以 mandarin =滿大人 為論據 論證 普通話=滿洲話 進而強調 入聲是在清朝消失的 …最可笑的是這個人還關了評論 呵呵 你也怕別人罵你是吧~


入聲是伴隨滿清入關而消失的。

其實普通話就是滿洲話。

官話就是Mandarin,也就是「滿大人」的意思。

這個問題已經多次獲得解答了,但依然有人問完又問,你們無非都是想聽這個答案……


消失個屁,消失就是入聲字


因為普通話「入派三聲」了呀。但是很多方言還是有入聲的,不能說消失吧


中古漢語的入聲聲調大範圍的弱化至脫落從唐末就開始了,但由於漢語各方言入聲演變的速度和規律不一,官話相對於漢語其他方言在入聲這一塊消失演變的很快,各地官話入聲均派入其他聲調中。而西南官話因其入聲派入陽平而成為其標準特徵。不過我處西南官話(坐標:湖北宜昌西南部)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有部分辭彙保留有【-k】的入聲,例如上了年紀的老人讀【六】為【louk】,就帶有明顯的【-k】入聲。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北方人習慣把部分「w」的音發成「v」?
漢語舌根音齶化之際時人有沒有發表出困惑,議論或者看法呢?
相對於英語中的省略字,為何漢字的簡略表達現在幾乎沒人用了?
十條中文冷門小知識 對外漢語教師的你都知道嗎?
為什麼「俺」這個詞讓人感覺土裡土氣?

TAG:方言 | 漢語 | 音韻學 | 漢語方言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