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84歲了,但觀眾希望它再打100年!
》點擊查看本文上篇《
(……接上篇)與此同時,在日本東寶株式會社,當年參與《金剛大戰哥斯拉》的原版人馬也在考慮讓金剛「洗白」。這導致了1967年的電影——《金剛的逆襲》的問世。當時,日本怪獸電影的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此時,觀眾已經對其中千篇一律的模式感到審美疲勞——他們希望能看到不一樣的怪獸,尤其是一些並不膚淺的東西。
- 《金剛的逆襲》
正是因此,東寶會在這部電影中貫徹「洗白金剛」的想法,這一點可以從劇情中略見一斑:在其中,劇組設計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反派——機械金剛,它由一名叫神秘博士(Dr. Who)的瘋狂科學家發明,最初被用於開採北極地區的稀有元素——X物質。但當這頭機械巨獸靠近神秘物質時,卻總是突然癱瘓。為此,神秘博士決定用機械金剛來捕獲真的金剛,進而完成X物質的開採。與此同時,一艘隸屬於聯合國的潛艇也抵達了金剛的居住地,為了粉碎博士的陰謀,潛艇上的調查人員與金剛一道,同來勢洶洶的機械怪獸展開了一場惡戰。
《金剛的逆襲》宣傳海報,其中右側就是神秘博士的「機械金剛」
由於同《金剛秀》劇組在籌拍階段存在合作,因此《金剛的逆襲》中,金剛也是作為正義一方的助手登場,在故事上也多少借鑒了《金剛秀》。同時,它也從早先的電影汲取了許多橋段,比如其最後一戰也發生一座地標性建築——東京塔——附近,在風格上,也模仿了當年金剛在帝國大廈頂樓的戰鬥。
《金剛的逆襲》最後一戰發生在東京塔附近,這是對1933年版金剛的致敬
然而在上映後,《金剛的逆襲》卻給人留下了糟糕的印象——它的劇情生硬又狗血,而且特效反而比前作更差。唯一值得「稱道」的是,它也許是世界上譯名最多的怪獸電影:除了本名之外,其譯名還包括:「金剛的反擊」「金剛的復仇」「回歸的大金剛」「金剛在恐怖島」……如此等等,而最有趣的名字來自德國——「金剛:弗蘭肯斯坦之子」。
耐人尋味的是,當金剛在電影和動畫片中重新亮相的時候,圍繞其知識產權的官司也死灰復燃。作為「金剛之父」,梅里安·庫珀注意到了RKO授權各方拍攝金剛作品的消息,他感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剽竊了,因此在1963年,他將RKO、約翰·貝克和《金剛大戰哥斯拉》的美國發行商——環球影業告上了法庭。
1953年,梅里安·庫珀(左)接受奧斯卡評委會因為《金剛》而頒發給他的特別榮譽獎。儘管如此,他的晚年卻因為金剛的版權問題而很不安寧
庫珀後來回憶說:「金剛給我帶來了很多麻煩,這個角色是在我去RKO之前創造出來的,而且我一直相信,我擁有包括使用其形象在內的許多權利。其中我出售給RKO的權利,只涉及了原版《金剛》和《金剛之子》兩部電影。」
在法庭上,庫珀拿出了一些法律文件作為支持,並進一步主張,RKO的做法屬於嚴重侵權。同時,庫珀還讓一些重量級的當事人——如製片人戴維·塞爾茲尼克前往法庭作證。但不幸的是,庫珀並沒有給出他提到的、一份最關鍵的文件。
二戰期間、梅里安·庫珀參加了美國陸軍航空隊,並參與組織了著名的「駝峰空運」,向抗戰中的中國輸送戰略物資,也正是在此期間,他丟失了關於金剛版權的重要文件
這份文件,就是當時RKO總裁寫給庫珀的信,據稱,信中承認,RKO對金剛形象的使用權僅限於《金剛》和《金剛之子》。庫珀回憶說,由於在二戰中前往海外參軍服役,這份文件已經在忙亂中丟失了……於是,庭審出現了180度的反轉。
沒了這份文件,庫珀也失去了維權的基礎。他後來回憶說:「關於金剛的糾紛是我揮之不去的痛苦。最讓我難過的是,如果不是對怪獸的熱愛,我根本不會創作出金剛!這也許就是庸人自擾的最好說明。」
1960年代末,金剛系列進入沉寂期,便很大程度上都與這場官司有關。直到1975年,電影市場才拾起了對金剛的信心……只是其結果,將註定伴隨著另一場法律戰。
- 環球vs派拉蒙
70年代中期,好萊塢的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此時,各家製片商已經確立了在夏季檔發布大片的傳統。同時,由於市場規模的擴張,各製片方也為電影特效投入了更高的預算。當時,最具代表性的電影莫過於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其拍攝成本達到了900萬美元,而在這筆經費中,大部分都用在了製造機械驅動的仿生鯊魚上。在拍攝時,這些鯊魚會被放入水中,按照一定的程序活動,由此製造出以假亂真的、鯊魚襲擊人類的效果。雖然這些大白鯊只有不到10分鐘的戲份,但它們讓人產生了刻骨銘心的恐懼——在這一年,美國沿海地區旅遊業收入摧下滑,這很大程度上是拜《大白鯊》的成功所賜。
電影《大白鯊》的拍攝現場,右側就是其中最大的亮點——仿生機械大白鯊,它的出現也啟發了環球和派拉蒙拍攝《金剛》的想法
同時,觀眾也非常喜愛《大白鯊》,其票房突破了4.7億美元,這在之前幾乎聞所未聞。毫不奇怪,一些電影人會將目光投向金剛,但真正意外的是,有兩家不同的製片商、幾乎在同一時間產生了這個想法:按照當時的一份描述,在私下見面時,環球影業的總裁——席德·謝因貝格,無意間向他的好友、派拉蒙電影公司的總裁——巴里·迪勒聊起了這頭大猩猩。當大受啟發的兩個人回去之後,便立刻開始了新《金剛》系列的籌拍。
他們幾乎是同時向RKO發出了使用金剛形象的請求,並各自支付了20萬美元的許可費。在派拉蒙影業的合同中規定,在電影上映後,RKO將獲得其收入的3%,而環球影業提出的分成比率則更為慷慨——達到了5%。
環球影業和派拉蒙的logo,雙方的商業競爭經常從銀幕上發展到銀幕下
然而,紙包不住火,派拉蒙和環球同時發現了對方的意圖。由於兩者都是美國電影業的壟斷巨頭,因此,這場官司的慘烈程度也可謂空前絕後。期間,雙方都大量調動了輿論資源為自己造勢,同時抹黑對手,官司涉及的金額的高得驚人:作為首先發難的一方,環球要求派拉蒙和RKO賠償2500萬美元,隨後派拉蒙也發起了反訴,其索賠的金額則達到了9000萬美元。
不僅如此,派拉蒙還採取了另一種反制手段:這就是搶先拍出自己的《金剛》,讓環球無片可拍。為此,他們僱用了著名製片人迪諾·德·勞倫蒂斯來主持整個項目——而勞倫蒂斯本人也是1933版《金剛》的忠實粉絲。
按照設想,勞倫蒂斯準備在銀幕上重現1933年版電影的故事,但同時將使用現代化的特效,並加入許多新元素。他認為,自1933年以來,電影拍攝技術已經經歷了天翻地覆的進步,因此,新的《金剛》將不僅成為寫給經典電影的情書,還將作為面向世界觀眾的宣言書,以此向人們展示,在這40多年裡,電影產業已經經歷了多少改變。
1976版《金剛》的製片人——勞倫蒂斯,在金剛的巨型機械手前留影
為了徹底扼殺環球的計劃,派拉蒙還籌資數百萬美元,在媒體上為《金剛》電影計劃大肆造勢,這就讓公眾產生了一種印象:派拉蒙正實實在在地、為拍攝《金剛》而努力,而環球的動機則顯得不太單純。在一系列組合拳的打擊之下,環球進退維谷,他們甚至發現,自己提起的訴訟,也不過是在為派拉蒙的《金剛》製作嫁衣。
環球影業總裁席德·謝因貝格決定私了此事,他們撤回了對派拉蒙的訴訟,並與之簽訂了在《金剛》上映後、分享一部分利潤的諒解協定。謝因貝格這樣對媒體說:「我們的協議,實際是為勞倫蒂斯先生拍出最好的電影創造了條件,同時也保證了我們在未來能以比較理想的方式,在勞倫蒂斯的電影上映後,再度參與到金剛系列的製作中來。」經過這番風波之後,已經沒有什麼能阻擋1976年版的《金剛》,而這一次,它將以更孔武、也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出現。
- 1976版《金剛》:演職人員
在法律糾紛解決後,勞倫蒂斯開始專心投入新《金剛》的籌拍工作,其劇情則基本是老版電影的重現。在故事的開始,Petrox石油公司的高管——弗雷德·威爾遜通過紅外線照片發現,印度洋上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小島。由於懷疑島上可能儲藏有石油資源,威爾遜組織了一支龐大的探險隊。期間,一位古生物學家傑克·普雷斯科特聽說了威爾遜的計劃,並偷偷藏在了探險隊前往小島的船上,期間,他認識了有抱負的女演員德萬(Dwan,構成其名字的字母,實際來自前代女主角的名字——Ann Darrow)。然而,在上島之後,一行人發現,這裡根本沒有石油,只有很多很多的史前怪物。
1976版《金剛》的海報
最初,勞倫蒂斯希望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掌舵這部影片,但此時,波蘭斯基剛剛拍完了犯罪驚悚片《唐人街》的拍攝,並籌劃著導演另一部電影。最終,勞倫蒂斯只能作罷,並以約翰·吉勒明取而代之,在當時,吉勒明以拍攝動作冒險片而聞名,其中就包括了《火燒摩天樓》等大手筆。
1976版金剛依舊講述了一個荒島探險、遭遇猛獸的故事
約翰·吉勒明,1976年版《金剛》最初的導演
然而,吉勒明的脾氣也是公認的火爆,他和劇組相處很不融洽,和製片人勞倫蒂斯的關係也極為緊張。按照許多工作人員的回憶,吉勒明非常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將咒罵當做處理日常問題的手段——有一天,吉勒明甚至當著所有人的面,和勞倫蒂斯的兒子爆發了衝突。事發後,勞倫蒂斯告訴吉勒明,如果他不尊重演員和劇務人員,那麼,他就會被劇組開除。
吉勒明聽罷當場就離開了,勞倫蒂斯隨後委任洛倫索·森普爾(Lorenzo Semple)來填補他的空缺。之前,森普爾熟讀過1933年《金剛》的原始劇本,在他看來,當年的劇本雖然非常經典,但已有些不合時宜,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一些新的詮釋。
森普爾在吉勒明離職後,成為1976版《金剛》事實上的掌舵人
森普爾後來回憶說:「勞倫蒂斯想要的,是一部輕鬆、有趣,而又不裝腔作勢的電影。雖然我不認為原版《金剛》的成功是某種『神話』,但40多年後,想要原封不動地重拍它,其做法顯然不合時宜的,畢竟時代已經變了,觀眾的需求已經比以往更為複雜……在接手《金剛》時,我希望的其實是利用最先進的特效,在電影屏幕上做一些駭人聽聞的事。」
正是因此,雖然1976版《金剛》沿用了1933版的故事框架,但許多情節卻是全新的,其中最重要的例子是電影的最後一戰,金剛登上的並不是標誌性的帝國大廈,而是紐約世貿中心的頂部,這讓整個場景有了更強烈的視覺衝擊。
在完善劇本的同時,勞倫蒂斯和森普爾也開始為電影挑選演員,這次,他們同樣決定大膽啟用新人。其中,扮演的男主角的是傑夫·布里奇斯,他後來多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提名,至於女主角則由初出茅廬的傑西卡·朗格扮演,雖然其在《金剛》中的作用只是個花瓶,但後來、其獲得的兩次奧斯卡獎表明,她的演技甚至比她的美貌更有說服力。
1976版《金剛》的女主角——傑西卡·朗格,該版《金剛》也是整個系列中女主賣肉最兇殘的一部
- 1976版《金剛》:特效
在拍攝新《金剛》期間,劇組要處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特效,這一任務最重交給了特效導演里克·貝克和道具師卡洛·朗博爾迪,按照構想,他們準備像《大白鯊》一樣,搭建一頭巨大的機械金剛,同時還為它設計了一套特殊的木安居,這樣一來,銀幕上金剛的表情就會更加豐富和自然。
而這個金剛面罩,也是當時電影技術的奇蹟,其最內層是不計其數的電纜和電機,它們被包裹在一個塑料製成的金剛頭骨內,而在頭骨表面,是嚴格按照解剖學布置的人造肌肉群,這些肌肉群由電能驅動,它們的組合構成了金剛的各種表情。
事實上,僅控制金剛的表情,就成了其拍攝時最為複雜的部分之一,因為控制一切需要一整個團隊。不僅如此,由於技術所限,金剛的所有表情無法通過一整套面具來展現,因此,道具師卡洛·朗博爾迪準備了整整7套這種面具,以便全面地呈現金剛的喜怒哀樂,而這也意味著,每換一個場景,金剛就可能需要一次全面的「換臉」。
為拍攝1976版《金剛》而搭建的金剛模型,它是一頭不折不扣的機械巨獸
為了讓金剛看上去更孔武有力,道具組還專門為其搭建了史上最大、也是最堅固的金屬液壓骨架,當這個「機械金剛」完成時,其高度幾乎與四層樓的高度相等,重量則超過了6.5噸。然而,如此龐大的體格也產生了副作用,它的移動非常遲緩和笨拙,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獃頭獃腦的機器人——正是因此,在影片中,金剛模型的全景只出現了不到15秒的時間。這一點,讓里克·貝克最終爆發了,在劇組內,他公然斥責「機械金剛」不過是技術人員一廂情願的產物,並且在上面燒掉了太多的錢。直到攝影師理查德·克萊恩向他保證:他會從特殊的視角拍攝金剛,從而避免影響電影的視覺效果,這才讓劇組沒有陷入一場新的內戰。
- 1976版《金剛》:市場表現
1976年12月17日,新《金剛》在美國本土首映,為了這部電影,曾有影迷在片場之外翹首期盼了整整一年,然而,當首映結束後,公眾也產生了明顯的意見分化,有人大力稱讚新的《金剛》,認為它代表了電影技術的最高水準,但同時,有人也指責它過於膚淺,純粹是一部用技術和金錢堆出來的渣作。不僅如此,批評者們還將矛頭對準了女主角傑西卡·朗格,認為她在電影中除了穿得少之外表現一無是處。這些抨擊的「殺傷力」是如此巨大,以至於朗格整整有三年沒有出演新的電影。
1976版《金剛》的劇照:金剛攀爬世貿大樓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新《金剛》在票房表現上堪稱成功。它以2400萬美元的成本斬獲了5260萬美元的票房,盈利率達到了120%左右。不僅如此,它還高調登上了電視屏幕,其電視播放權最終由NBC公司取得,為此,他們向派拉蒙支付了高達1950萬美元的授權費——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
《金剛》帶來的巨額收入很快讓勞倫蒂斯相信,觀眾們希望看到更多的《金剛》電影。也正是因此,他很快帶著一群下屬脫離了派拉蒙,進而成立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廠——勞倫蒂斯娛樂集團,由於當時的美國政府正在大力扶植娛樂產業——因此,在成立之初,該娛樂集團得到了北卡羅來納州政府的大力協助。
勞倫蒂斯娛樂集團的影片開場logo
正是得益於此,勞倫蒂斯娛樂集團後來推出了許多成功的電影——比如《孽欲殺人夜》《火魔戰車》《鬼玩人》《變形金剛》等。但勞倫蒂斯的興趣仍然集中在拍攝1976版《金剛》的續作上。由於他有了自己的製片廠,現在,他再也不用擔心受到外界因素的掣肘,並有了自由挑選劇組成員的權力。
- 《金剛復活》
也正是這些因素,導致了《金剛復活(King Kong Lives)》在1986年的問世。此時,距離上一部《金剛》電影公映已經過去了整整10年,而其劇情也正是在此基礎上展開:在上一部電影的最後,金剛從世貿大樓頂端墜落,並陷入了長期的昏迷。為了讓金剛蘇醒,埃米·富蘭克林博士(琳達·哈密爾頓飾)決定為它安裝一個人工心臟,但在手術中,金剛卻失血過多,隨時可能死去。這時,探險家漢克·米切爾(布賴恩·克溫飾)前往太平洋,並在一座熱帶島嶼上捕獲了一頭雌性大猩猩,這頭大猩猩又被稱為「女金剛(Lady Kong)」。
《金剛復活》的海報,這部電影可以看做資本給金剛的一次強行續命
由於「女金剛」的血液,人工心臟安裝手術非常成功。金剛醒了過來,並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然而,他是不可能屈服於人類的,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妻子,同前來追殺的軍隊進行了一場惡戰。
說到這裡,整個劇情給人的第一印象無疑是——糾結,它就像是強行把一個已經死去的人從棺材裡拉了出來。而更令人糾結的是其劇組的構成,出於某種難以解釋的原因,這次,勞倫蒂斯仍然聘請了之前和他有矛盾的約翰·吉勒明擔任總導演,同時,道具師卡洛·朗博爾迪負責特效,但之前的特效導演里克·貝克卻拒絕了他的邀請。
《金剛復活》劇照,右側就是金剛的「妻子」——「女金剛」,在影片中,後者懷上了金剛的孩子
在籌拍階段,勞倫蒂斯曾不止一次宣稱:《金剛復活》要比任何一部前作更偉大,然而,在參與拍攝的人員看來,這僅僅是徹頭徹尾的自我吹噓。《金剛復活》的總預算只有1800萬美元,而且在這10年中,美國還出現了明顯的通貨膨脹,因此,這1800萬美元的實際價值甚至不到10年前的二分之一,令情況更尷尬的是,拍攝1976年《金剛》時的道具很多都損壞了,作為特效負責人,卡洛·朗博爾迪只能採用一些臨時手段進行補救。
在拍攝《金剛復活》期間,朗博爾迪為「金剛」和「金剛小姐」各搭建了一座機械模型,並為其配備了專門的「表情面具」,但受成本所限,無論是模型的氣勢還是表情的精細程度,其都無法和上一版《金剛》相提並論。而在一些場景中,「金剛夫婦」乾脆是由套上塑膠戲裝的演員湊數的。令情況更尷尬的是,勞倫蒂斯還又一次插手進來,他告訴劇本作者史蒂文·普雷斯菲爾德:「將《金剛復活》寫成喜劇。」
《金剛復活》的編劇普雷斯菲爾德,這部電影毀了他17年的夢想和努力
這讓普雷斯菲爾德進退兩難,之前,他奮鬥了整整17年,經歷過不計其數的嘲笑和退稿,才獲得了一個為電影編寫劇本的職務,但作為他的第一份工作,《金剛復活》顯然將讓他成為公眾的笑柄。普雷斯菲爾德後來回憶說:「那些日子,我幾乎崩潰了,我經常像個神經病人一樣問自己:『該如何兩頭巨型猩猩破壞的城市看上去更可笑?我到底該怎麼辦?』」
很快,普雷斯菲爾德的夢魘就化為了現實,《金剛復活》於1986年12月在美國上映,並受到了一致的負面評論。影評人羅傑·埃伯特指出,「《金剛復活》的罪過是:他們明知道這是一部無聊的電影,但又非常努力地去拍完了它。」毫不奇怪,其票房也是極為慘淡,其上映期間的全部收入只有470萬美元。
《金剛復活》劇照,這部電影的失敗,敲響了勞倫蒂斯娛樂集團的喪鐘
劇本作者史蒂文·普雷斯菲爾德後來寫道,《金剛復活》完全改變了他的人生,之前,他花了整整17年試圖進入電影界,但由此得來的成果,卻只是證明了他的夢想有多麼可笑和失敗——這讓他之後再也沒有編寫過電影劇本。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了導演約翰·吉勒明身上,《金剛復活》成了他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不僅如此,《金剛復活》也為勞倫蒂斯娛樂集團敲響了喪鐘,1988年,其最終因為經營不善而申請破產。
- 版權糾紛……終於得到解決
《金剛復活》的失敗,又一次將同類電影打入了冷宮,因為各大電影製片廠都擔心它們變成一部新的「票房炸彈」。令情況更加棘手的是,關於這個角色,始終存在著陰雲不散的版權爭議:幾乎上映一部《金剛》,就會有許多訴狀被呈交到法院。
1970年代,金剛的爭議死灰復燃,雖然此時,「金剛之父」梅里安·庫珀已經去世,但他的兒子理查德·庫珀——仍在為父親的心血結晶奔走和呼籲。而另一方面,與之利益攸關的製片商和電影工作室,尤其是RKO、環球和派拉蒙,卻有不同的想法,在此期間,環球影業的法務部門發現,初代《金剛》劇本的掛名主創——埃德加·華萊士已經過世40多年了,因此,其中的金剛形象不再享有法律的保護,而是進入了公共領域。但這種說法卻激怒了理查德·庫珀,他指出,埃德加·華萊士只完成了《金剛》劇本的基礎,但其中的情節和金剛的設計仍出自其父的手筆。
這一次,官司的庭審持續了整整四天,並再次吸引了公眾的眼球,法官曼努埃爾·雷爾裁定,關於金剛的知識產權確實已經過期,環球當然可以拍攝電影——只要他們不使用RKO 1933年原版《金剛》的原始素材。然而,就在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曼努埃爾·雷爾又做了一個補充裁定:梅里安·庫珀擁有金剛名字、特徵和劇情(除了原版《金剛》和《香港之子》外)的版權——這對庫珀家族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勝利,更重要的是,老庫珀的在天之靈終於可以安息了。
法官曼努埃爾·雷爾:他最終做出了對庫珀家族有利的補充判決
為了徹底化解這場漫長的糾紛,理查德·庫珀還和環球影業達成了另一份協議:將金剛的形象使用權轉讓給環球影業,而自己只保留了金剛系列書籍的出版和發行權。至此,《金剛》系列的版權終於被劃分清晰了,其具體情況如下所列:
RKO擁有對1933版《金剛》和《金剛之子》的版權;
勞倫蒂斯擁有1976年版《金剛》的部分版權,外加《金剛復活》的全部版權;
派拉蒙擁有1976年版《金剛》的部分版權;
庫珀家族擁有金剛系列書籍的出版和發行權;
環球影業則擁有金剛版權的其它部分,包括大部分形象使用權和改編權。
雖然上述安排無法解決金剛的所有糾紛(未來,環球甚至會為此和任天堂對簿公堂),但其中的一個好處是:其締造了環球影業在相關領域一家獨大的格局,並為金剛形象的發展掃清了許多障礙。雖然環球的《金剛》正片要在2005年才會問世,然而在此期間,它們卻為豐富金剛的形象進行了許多努力,按照環球的策略:在正片和官方設定中,金剛將保持著粗野狂暴的形象,而在衍生作品中,金剛則顯得憨厚耿直一些——這種多元化策略產生的最終影響是,金剛的形象變得比以往更加親民。
- 2005版《金剛》
環球這麼做,是為了儘可能地開拓青少年市場,並更好地應對來自對手的挑戰:1998年,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拍攝了《哥斯拉》,其全球票房達到了3.79億美元。《哥斯拉》的成功再次吸引了環球對怪獸電影的興趣。2001年,他們率先推出了金剛題材的動畫片《金剛:動畫版》,以抗衡同時推出的動畫版《哥斯拉》。在青少年和成人觀眾當中,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關注。這讓環球的高層愈發迫切希望推出《金剛》系列的正片。
按照他們的設想,新電影將比《哥斯拉》有著更震撼的效果,為此,他們決定投入重金,並聘請了當時最著名的導演——彼得·傑克遜——由於《指環王》的三部曲的問世,他剛剛確立了在電影圈不可撼動的地位。
按照當時的統計,《指環王》三部曲共攬獲了近30億美元的票房,以及多達17個奧斯卡獎項,這讓彼得·傑克遜成了影史上的傳奇。但在收穫上述殊榮的同時,傑克遜的目光卻停留在金剛身上,而這種執著又源自他兒時的經歷。傑克遜曾坦言,他最喜歡的電影就是1933年版的《金剛》,在年輕時,他曾狂熱地收集一切關於金剛的書籍和文章,甚至12歲時自導自演了一部金剛短片。
按照許多書籍中的描述,早在1990年代,環球便在就新《金剛》同傑克遜進行接洽,但此時,後者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指環王》的籌備上,因此,除了為《金剛》編寫一個劇本草案之外,他幾乎沒有參與任何實質性的工作。而隨著《指環王》三部曲拍攝的結束,他終於有機會投入到朝思暮想的項目中去。
彼得·傑克遜在《金剛》拍攝現場
為此,環球為傑克遜設定了相對寬鬆的工作條件,他有兩年零九個月的時間對電影進行拍攝潤色。最初,環球為電影撥付了1.5億預算,不久,這一數字又上漲到了1.75億。同時,傑克遜獲得的另一項特權是可以自由決定劇組的構成,為此,他在第一時間找到了參與《指環王》劇本編寫的作家菲利帕·博伊斯,以共同修改當初的劇本草案。
事實上,在2005版《金剛》中,還有許多核心人員同樣來自《指環王》劇組,他們包括攝影師安德魯·萊斯尼,美術總監格蘭特·梅傑,概念設計師阿倫·李,藝術指導西蒙·布賴特和達恩·亨納等人,他們先前都獲得了極高的成就。
在編寫劇本期間,傑克遜決定仍以1933年的劇本為作為母版,同時加入幾個當年因預算或技術限制,而未能搬上銀幕的橋段。期間,傑克遜和博伊斯還花了幾個小時觀察動物園裡大猩猩,以便讓銀幕上的金剛更加活靈活現。
彼得·傑克遜和演員在《金剛》的拍攝現場
到2004年2月,新《金剛》的劇本終於大功告成,其故事依舊以原版為藍本展開:其講述的是1933年的美國,一名勇於冒險的企業家及電影製作者卡爾·德納姆(傑克·布萊克飾,其原型是初代《金剛》中的卡爾·丹漢導演)率領隊伍到荒島拍攝他心中的鴻篇巨製。在跟隨他前往的屬下中,有失業的女演員安·法羅(內奧米·沃茨飾,原型是初代的女主角安·達羅)和貧困的編劇傑克·德里斯科爾。但在到達骷髏島之後,他們卻遭遇了土著人、史前巨獸,和一頭被稱為「金剛」的巨型猩猩……
2004年9月,新《金剛》的拍攝工作開始了。這部電影主要在紐西蘭米拉馬(Miramar)的坎珀當影城取景——這裡也是傑克遜《指環王》系列的拍攝地。但走進當地的雨林後,傑克遜發現了一個問題:當地的場景早已令觀眾似曾相識,而且根本不是故事中需要的險惡地形。最終,特效技師們只能自己搭建微縮布景和模型,其中最精細的莫過於由104000片人造樹葉、4500株藤蔓、25000棵微縮植物和220棵微縮樹木,其中最大的景觀規模就像小山一樣龐大。而這些,讓《金剛》的預算很快從1.75億增加到了2.07億,另外,傑克遜自己還額外投入了3700萬美元,並讓電影增加了約60分鐘——這也令其成了史上最長的《金剛》影片。
在2005版《金剛》中,劇組除了人工搭建了一個熱帶雨林之外,還在片場搭建了一個小型的、1930年代的紐約市市區布景
對傑克遜的一系列做法,最初令環球影業相當不滿,但高層看完電影的樣片之後,他們的懷疑開始逐漸消雲散:與之前的電影相比,這一版本的視覺風格出現了巨大進步。因為此時,特效團隊已經可以用3D模型來模擬金剛,並且製作出如金剛從上百米的高空跳下、徑直落在霸王龍頭頂的畫面——而這一幕,僅靠機械模型將永遠無法實現。
為了使金剛的動作更真實,傑克遜還大量使用了動作捕捉技術,在過程中,演員將穿著一件布滿感測器的緊身衣,隨後,感測器會將演員的動作傳輸到計算機中。然後,特效團隊會對其進行處理,並用於模擬無法由真人扮演的電影角色。
指環王三部曲中的咕嚕,就是動作捕捉技術+3D特效的技術結晶
事實上,在拍攝《指環王》三部曲時,技術人員便用動作捕捉技術,成功塑造出了「咕嚕」的形象,而這一次,傑克遜也打算用同一種技術塑造金剛,為此,他甚至專門聘請了「扮演」咕嚕的演員安迪·瑟金斯本人。為了更好地理解這頭傳奇巨獸,瑟金斯花了很長時間前往動物園進行觀察和模仿,隨後,他又親自前往盧安達,和野生大猩猩共處了很長時間。
拍攝期間,瑟金斯正在進行金剛的動作捕捉
而以上這一切,僅僅是準備工作中的一環。在進行運動捕捉前,瑟金斯每天要花兩個小時進行化妝,以便在臉上貼上135個感測器,隨後的拍攝將進行持續一天。而當電影實拍結束後,劇組和瑟金斯還需要額外花費兩個月的時間,對錶情和動作進行調整,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銀幕上的金剛接近100%的真實。
- 《金剛》系列:今天與未來
2005年12月,《金剛》在美國和德國率先公映,其最終票房達到了5.5億美元,不過,由於影院還要對其收入進行分成,因此,環球獲得的利潤大致相當於成本的50-60%,只能被大致歸入「溫和的賺錢機器」之列。同時,《金剛》也不乏細枝末節上的爭議,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電影長達200分鐘,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這成了影響其票房的重要因素——許多人不去看《金剛》,僅僅是因為他們找不到足夠的時間。
2005版《金剛》劇照
即便伴隨著爭議,但輿論的總體評價仍是積極的,影評家們指出,這部作品繼承了1933年版的想像力,同時引入了最現代的電影技術,在故事上也更加符合新一代觀眾的審美。2006年,《金剛》獲得了視覺效果、音響效果和音效剪輯三項奧斯卡大獎——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其地位和影響力。
2005版《金剛》劇照
但更重要的也許是,2005版之後,金剛終於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這一過程不再伴隨著各方的扯皮,而且作品的質量也在持續改善。在近兩年,人們對金剛的關注更是達到了新的頂峰:先是在2016年,美國的Netflix拍攝了動畫連續劇《金剛:巨猿之王》,隨後另一條新聞也引發了關注——華納兄弟和傳奇影業已經獲得了拍攝新《金剛》的授權——而這部電影就是最近上映的《金剛:骷髏島》。不僅如此,由於《金剛:骷髏島》的成功,華納和傳奇影業還醞釀著更野心勃勃的計劃,他們準備像漫威和DC一樣,為他們的怪物打造一個宇宙,並以此為基礎拍攝一系列電影,如果計劃成功,這將在歐美電影界開闢一片新的生態空間,甚至影響整個市場的格局,而作為其中的第一部,金剛將再次對戰「老對手」哥斯拉——這部電影的上映時間定在了2020年。
《金剛:骷髏島》劇照
- 結語
如今,距離首部《金剛》上映,已經過去了80多個春秋,其創始人梅里安·庫珀也早已作古,在銀幕上,這頭巨獸的故事總是以悲劇收場,但它的遺產卻震撼著那些慕名而來的觀眾們,並啟迪和造福了整個電影產業。事實上,自誕生以來,《金剛》便一直是電影創新領域的先驅:1930年代,原版《金剛》利用定格拍攝技術啟迪了整整一代人;30年後,日本人又用如今被稱為「特攝」的手法展現它,為拍攝大場面開啟了一個新紀元;在1970年代,金剛又主動擁抱了當時最尖端的機械仿生技術;而在2000年之後,3D建模和動作捕捉技術又讓金剛以更壯觀的形象出現在了銀幕上——而這些技術,都是電影史里程碑式的存在。
這張圖直觀地向我們展現了歷代電影中金剛的尺寸
誠然,金剛的歷史也存在著陰暗的一面,尤其是圍繞其知識產權展開的一系列官司。其中,「金剛之父」梅里安·庫珀、RKO工作室、各大電影製片商,甚至遊戲開發商都扮演了一個尷尬的角色。這些爭執給金剛帶來了無可估量的損失,因為任何人想改編它、演繹它,便會與各個強勢的版權方糾纏不清,但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也許反映出了金剛系列的影響力,而這些爭執的之所以爆發,本質上都是基於對金剛的關注和熱愛,而這種心態,最終引發了一種近乎病態的佔有慾。
金剛另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要素是它的故事:從表面上看,其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勾引荷爾蒙的情節,但在「美女與野獸」的基本框架背後,其實也有原作者和電影人的深刻思考在,這些思考圍繞著人類的貪慾和自然的狂野力量展開——在無數部電影中,人類都試圖憑藉暴力馴服金剛,但都事與願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大部分金剛電影講述的其實都是一個故事,但每位導演都賦予了它不同的解讀——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更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勾起了一代電影人的憧憬和幻想,並激勵著他們踏上了一條充滿冒險和挑戰的道路,也正是因此,金剛不僅是一部電影或一個系列,它更像是一座燈塔:它告訴人們,即使最異想天開的幻境,也可能變成某種神奇、乃至讓人無法忘懷的存在……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金剛可以被當之無愧地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原因。
本文作者:最後的防線
本體傳送門:遊民專欄:金剛84歲了,但觀眾希望它再打100年! _ 遊民星空 GamerSky.com
推薦閱讀:
※最新的好看的科幻電影和美劇有哪些?
※如何評價 2017 年電影《攻殼機動隊》
※國產科幻劇辣雞?終於有能看的啦!
※《降臨》是燒腦神作?你們可別瞎吹了
※在這部電影面前,所有科幻片都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