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故事 | 威尼斯的第一道風景,田園歌手喬爾喬內
名畫故事|22
當人群已經足夠喧囂的時候,你就不必再隨聲附和。只有堅守初心者的聲音,才會最終被世界聽到。
在義大利半島上有一座天堂,叫作威尼斯。那裡是歐洲大陸上最後的避難所,在人們心中有著許多童話般動人的名字。它是「水之城」、「光之城」、「面具之城」、「橋樑之城」,它是「亞得里亞海的女王」。
羅馬帝國覆滅後,一群逃難的歐洲人來到義大利東北部的角落裡,建起了這座寧靜的世外桃源。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裡幾百年來一直是地中海上的貿易樞紐,掌控著連接東西方的重要航線。他們將來自東方的香料、寶石和絲織品運往歐洲各地,賺取高昂的利潤。到15世紀的時候,威尼斯共和國的經濟實力與政治權力都已經達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在義大利半島上的影響力絲毫不遜於佛羅倫薩。
16世紀初,為了遏制威尼斯這種逆天的發展勢頭,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發起了「康布雷同盟」,帶領著法國人、西班牙人、神聖羅馬帝國人、英格蘭人、蘇格蘭人、佛羅倫薩人、米蘭人一起對抗威尼斯。這回再一看,號稱「天生不服」的佛倫薩人倒是顯得很老實很流俗,反而把威尼斯人的身影襯托得無比孤傲、異常風騷。
而威尼斯的藝術,也在16世紀開始變得風騷起來。就在人們認為「文藝復興三傑」已經展示了人類創造力的極限時,威尼斯人卻從容不迫地走出了一條別具風情的創作路線。這條與佛羅倫薩截然不同的路線,再次顛覆了人們對繪畫的認識,深深地影響了往後幾百年的藝術發展歷程。
威尼斯藝術的探索之旅,早在15世紀就已經悄然開始。站在這次旅途起點上的是一個卓越的藝術世家——貝利尼家族。在這個了不起的家族裡一共出現了三位頗有影響力的繪畫大師,一位老爸和兩個兒子,我們簡稱為「老貝」、「大貝」和「小貝」。
「老貝」名叫雅各布,堪稱威尼斯繪畫的開山鼻祖,他曾在1423趕赴佛羅倫薩「留學」,認真研究了布魯內萊斯基、多那太羅,以及馬薩喬的作品。一年之後回到威尼斯開設自己的工作室,將文藝復興的春風帶回了故鄉。「大貝」名叫真蒂萊,他政治覺悟很高,長期擔任「威尼斯形象大使」,出訪奧斯曼帝國、埃及、黎凡特和希臘半島,通過給各國政要畫肖像來維持睦鄰友好關係,為威尼斯共和國的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貢獻了一份力量。
然而真正引領威尼斯藝術發展方向的人卻是「小貝」。「小貝」的全名叫喬瓦尼·貝利尼,他對威尼斯的影響,堪比「黃金三先師」對佛羅倫薩的影響。因為它具有成為「先師」的兩項重要技能,一是對知識進行總結和傳承,二是善於發現和培養天才。
「小貝」的個人繪畫風格有兩個來源。早年間對他影響最深的人正是著名的「幻覺畫師」曼特尼亞,這位我們曾經介紹過的「世外高人」其實也可以算是貝利尼家族的一員,因為他當年正是跟這裡的「老貝」學過畫,還一鼓作氣娶了他的女兒,所以「大貝」和「小貝」見了曼特尼亞得喊一聲姐夫,逢年過節也經常一起回家吃餃子打麻將。他們四個坐在一起,簡直就是義大利藝術界的天團級組合,堪稱亞平寧半島上的「東北F4」。
後來,佛蘭德斯的油畫技法被介紹到了威尼斯,使「小貝」可以迅速地學習和領會。從那以後,他的創作手法在姐夫曼特尼亞那種低矮視角與莊嚴肅穆感的基礎上,融合了油畫技法的強烈色彩表現力,形成了一種自己的繪畫風格。
「小貝」創作的一系列聖母子題材的作品使他名聲大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這幅《聖扎卡里亞祭壇畫》。
貝利尼,聖扎卡里亞祭壇畫(木板油畫) 約公元1505年
威尼斯聖扎卡里亞教堂
作品的內容題材為「聖談」,通常表現一組來自不同時代的基督教聖徒在相互交談,這種題材在當時繪畫作品中非常流行。畫面中聖母懷抱耶穌坐在壁龕里的寶座上,四位聖徒分列兩側,一位天使正在演奏著手中的提琴。此處的幾位聖徒並沒有進行交流,也沒有嘗試與畫面外的觀眾互動,而是在低頭靜默地思考著,氣氛莊重而寧靜。
在這幅畫中,曼特尼亞式的尖銳線條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富麗而明媚的色彩,它們在柔和的光線中得到了完美的調和。佛羅倫薩和羅馬繪畫中那種線性的構圖、雕刻般的人體、英雄史詩般的氣魄並沒有出現在貝利尼的作品中,這裡只有一種浪漫的詩情畫意。它不是在激勵著人們的熱血,而是在溫暖著人們的心田。
一片心田,就是一份堅守,一份堅守,就是一座故鄉。在故鄉里,沒有偉大的奇蹟,壯闊的征途;在故鄉里,只有靜靜的歲月,小小的幸福。貝利尼的筆刷之下,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經意間勾起了人們的鄉愁,也喚起了下一代威尼斯人的天才與靈感。
某天,在貝利尼繪畫工作室旁的一處鄉間小路上,一位少年正抱著心愛的魯特琴坐在大樹下邊彈邊唱,歌聲引得許多路人駐足聆聽。這位少年來自威尼斯郊外的小村莊卡斯泰爾弗蘭科,他是貝利尼的得意門生,喬治·巴巴雷里,人們通常將他稱作——喬爾喬內。
「喬爾喬內」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大喬治」,他本人在「小貝」老師的繪畫班裡也正好是年紀最大的,可他並不愛耍大師兄的威風,反而十分低調,低調地甚至有點神秘。平時只要一下課,他就抱著他的魯特琴跑到田野里,一彈就是幾個小時。魯特琴是一種古老的彈撥樂器,跟吉他比較相似,自彈自唱起來很有一種民謠歌手的范兒。加上喬爾喬內那一頭披肩的捲髮,和深邃得有些憂鬱的眼神,分分鐘秒殺路過的各個年齡段女子,打聽他電話號碼的人絡繹不絕。
也許是太專註於練琴寫歌,喬爾喬內的繪畫作品很少,一開始也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直到他23歲那年,有一個傳奇人物造訪了威尼斯,使喬爾喬內迎來了他藝術生涯的偉大轉折點。
1500年,威尼斯的海上霸權不斷遭到挑戰,為了加固港口的防禦工事,他們邀請了一位天賦絕倫的軍事工程師參與部署和設計工作,這個人正是「大神」達·芬奇。達·芬奇在威尼斯僅僅工作了一年左右,便回到了佛羅倫薩。但在這期間,他卻遇見了23歲的喬爾喬內。也許「大神」覺得這個小伙兒整天一幅神秘兮兮的樣子,顏值又比較高,跟自己是同一物種,因此和他交流了很多自己的創作理念,甚至為他講解了獨門神技「漸隱法」的奧秘。
達·芬奇的指點,是多少學畫少年夢寐以求的機遇,成為像「大神」一樣的人,是多少藝術家一生追逐的夢想。然而,這並不是喬爾喬內的夢想,因為他深深地知道,學習,並不是為了成為別人,而是為了更好地作自己。威尼斯藝術前輩們的艱苦探索,正是為了這一刻,為了讓身後年輕的一代不會迷失自我,而是走出一片屬於威尼斯人自己的天地。
這片天地,早就在喬爾喬內心中醞釀著,達·芬奇的提點只是讓它撥雲見日,水落石出。1508年,喬爾喬內接受威尼斯藝術贊助者加布里埃·文德拉明的委託,創作了自己一生最傳奇的作品——《暴風雨》。
喬爾喬內,暴風雨(布面油畫) 約公元1508年
威尼斯學院美術館
大片的陰雲籠罩著一座靜謐的村莊,一道閃電劃破天際,剎那間點亮了河岸邊那一排古老的建築。在暴風雨即將襲來的一刻,兩個神秘的人物出現在茂密的叢林之間。畫面右側一位女子正坐在草地上為懷裡的嬰兒哺乳,而在另一邊,一位手持長矛的士兵站在不遠處,面帶一絲微笑地看向自己的左邊。他們兩個人的淡定與從容,與風暴來襲的緊張氣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暴風雨 局部
畫面中的人物沒有任何確切的身份,他們既不是神話中的英雄,也不是宗教中的聖人,更不是任何現實中的委託者。而他們二人的關係與各自行為的寓意,更是顯得撲朔迷離,幾百年來引起了人們各種各樣的猜想。或許在畫家眼中,無論他們是誰,都不過是一道風景。喬爾喬內有意淡化了人物的重要性,使他們融入到了身後風景之中,而風景也不再以背景和陪襯的方式出現,反而成為了創作的主題。因此,喬爾喬內的《暴風雨》被人們稱作西方繪畫史上的第一幅「風景畫」。
在喬爾喬內的筆下,老師貝利尼那種富麗與柔和的色彩,被達·芬奇的「漸隱法」完美地調和在一起,劃分人物與景緻的線條被隱去了,所有元素被統一為整體,就像一組音符被整合為一段旋律。而這種充滿詩意的旋律美,就是威尼斯藝術的精華所在。
喬爾喬內的創作,啟發了身邊所有的威尼斯藝術家,甚至連「小貝」老師也反過來向他學習,開始創作田園牧歌式的繪畫作品。更不要提那些原本就比他小的師弟們,喬爾喬內的畫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他們爭相學習的典範。其中,有一個比喬爾喬內小十一歲的小師弟,他非常崇拜師兄的才華,把這位「大喬治」哥哥當作自己學習的好榜樣。他天資極其聰穎,很快就把師兄的手法模仿到能夠以假亂真的地步。喬爾喬內對這個小師弟十分喜愛,經常把自己的作品委託交給他來做。
那幅頗具威尼斯風情的《田園合奏》,很可能就是喬爾喬內與這位小師弟共同完成的一幅名作。
喬爾喬內與「師弟」,田園合奏(布面油畫) 約公元1509年
巴黎盧浮宮
無論是誰繪製了這幅畫的主要部分,它所描繪的場景無疑是喬爾喬內藝術靈感的源泉。在一片布滿青草綠樹的山坡上,兩位男青年和兩位裸身的女子在一起彈琴賦詩。附近一個牧羊人正趕著羊群經過,遠處山頂的別墅出現在樹木掩映之間。穿著寬大的普爾波萬長袍的男子抱著魯特琴,在與自己的夥伴交流著,從服飾上可以判斷這是一個發生在當下的場景。男青年對面的裸女拿著笛子背對觀眾,而另一位裸女正在將水倒入大理石的水盆中,姿態嫵媚而優雅。
田園合奏 局部
畫面濃重的陰影將景色與人物的軀體調和在一起,產生了一種朦朧的詩意。它的主題一如既往的神秘莫測,人們猜想它或許表現了一種藝術創作的過程。裸體的女子似乎是兩位男青年創作靈感的幻象,是藝術的女神,其中手拿笛子的那位是一首田園牧歌,而手持水瓶的那位則是一首悲傷的情詩。在她們的縈繞之間,兩位青年正譜寫著一首動人的詩歌。
田園合奏 局部
創作,就是將美好事物融合在一起的過程。兩個人的創作,就是心有靈犀之間碰撞出的火花。喬爾喬內與這位小師弟,就好像畫面中的兩位男青年,為共同的藝術理想傾注著彼此的默契與才華。
令人遺憾的是,這種默契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不久後,喬爾喬內接受了為德國商館繪製壁畫的委託,並且照例把大部分工作交給了自己十分信任的這位小師弟。然而其他人卻誤以為這是喬爾喬內親自創作的,有一次,他們指著小師弟完成的一組畫面對喬爾喬內大加稱讚,並且表示這次他的創作比以前有了巨大的進步。喬爾喬內只好裝作很高興地把場面應付過去,內心之中卻產生了對小師弟的嫉恨。從那以後,他們二人的友誼徹底地破裂了。
喬爾喬內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威尼斯的地位和聲望即將被這位天賦異稟的小師弟所超越,一切只是時間問題。從那以後,他的生活開始變得有些放縱奢靡。他頻繁地出入各種聚會活動,推杯換盞,縱酒高歌,並且在情人的溫存間流連忘返,無法自拔。
1510年,他創作了一幅可能是他一生最後的作品,《沉睡的維納斯》。
喬爾喬內,沉睡的維納斯(布面油畫) 約公元1510年
德累斯頓古代大師畫廊
一位裸身的女子斜倚在一片開闊的田園之中,豐滿而美好的肉體顯露無餘。白色的布料鋪陳在她身下,大地與山巒的走向呼應著她優美的姿態,使她在沉睡之中彷彿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沉睡的維納斯 局部
這是西方繪畫中第一幅大膽表現女性人體之美的作品,近距離側卧的姿態也成為了這一題材中最經典的造型,被一代代繪畫大師不斷致敬與再現。而這一經典的開創者,正是喬爾喬內。他將威尼斯藝術基因里的那份獨特的女性氣質,完美地詮釋在這玉體橫陳之間,嫵媚而高雅,多情而脆弱。她不需要像佛羅倫薩和羅馬那樣豪情萬丈、英勇無畏,她只需要靜卧在那裡,便已是最美的風景。
這道最美的風景,卻成為了喬爾喬內的絕唱。1510年10月,一場瘟疫在威尼斯爆發,喬爾喬內在與情人的頻繁私會中不幸感染了可怕的疾病,他傳奇的一生,最終定格在了33歲那璀璨的年華中。
溫柔而敏感的歌手,孤獨而自由的詩人,無可爭議的天才,威尼斯人的驕傲。喬爾喬內,文藝復興盛世中唯一沒有來得及閃耀的巨星,在他屈指可數的作品中,已經改寫了繪畫的歷史。那些古希臘文化中沒有出現過的陰柔之美與感性之美,被他奇蹟般地譜寫在亞得里亞海畔的田園山色之間。
從此,人文精神得到了更完整的詮釋,在這個世界上,不只有男性化的理智與剛強,還有女性化的多情與細膩;從此,佛羅倫薩與羅馬式的「硬朗線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對手,那就是揮舞著「柔美色彩」的威尼斯人,他們因此被稱作「威尼斯畫派」。
而「威尼斯畫派」的偉大開創者喬爾喬內,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終於可以放下所有執念,釋懷所有誤解。因為他知道,那個曾經和他親密無間的小師弟,將會繼承他未竟的事業,讓威尼斯的奇蹟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去吧,讓你手中的色彩飛舞吧,來自卡多萊的天才少年!」
推薦閱讀:
※名畫故事 | 鄉野妖人勃魯蓋爾,一款低地風情的農業重金屬
※印象派糟糕史No.3--追光的騷年
※這些名畫你看過無數遍,但你從沒看過它們的下半身
※名畫故事 | 古代壁畫中隱藏著什麼秘密?
※名畫故事 | 孤獨的時間旅行者,劇透大師科雷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