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

在對事物分析的思維活動中,基本都可以歸納到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兩大類上,在博客很早以前的文章我也專門談到過動態分析方法和靜態分析方法,以及動靜分析方法結合的普遍適用性。

靜的分析包括分類,分解,分層,架構,組成,組合等。其核心是通過分而治之的方法來研究事物的內部結構和組成,以全面的了解事物的構成和組成要素。動的分析包括階段,流程,活動,步驟,方法,排序等。其核心的研究事物的生命周期和運行機制,以全面的了解事物發展過程,在不同階段下表現出來的狀態特徵。

動靜結合則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既研究事物的動態活動,又研究事物靜止狀態的內部結構,同時將事物的外在動態表現深入到事物內部組件間的交互和協同。只有這種動靜結合才能夠深入理解事物。

今天進一步談動靜分析,主要是在知乎也看到一個問題,即思維導圖本身是否能夠反映出一個人思考的過程?對於這點,我的回答很明確,即思維導圖能夠反映出相當片面的一部分思考過程,絕對不是全部。

思維導圖本質仍然是分析方法中的靜態構圖法,其溝通的核心思路是基於跟節點進行分解,同時又符合基礎的MECE法則的要求。因此思維導圖更多的是反映出事物內部的組成或構成,但是很難真正反映出這些組成單元之間的內在協同機制。

這也是思維導圖更多的是輔助自己思考,而不能代替思考過程總結原因。也就是當你看到一個思維導圖的時候,你可能馬上能理解到一個知識體系或知識結構的組成是怎麼樣的,但是如何達到這個知識結構,行動路線應該是如何的?同時這些分解後的知識點之間是如何協同和交互的,先後和關聯依賴關係是如何的?這些你並不能從思維導圖中得到明確的答案。

說這一點的核心原因是想說明一個關鍵,即:

一個完整的思考和呈現過程應該是通過動態分析視角來逐步推導和形成靜態構圖。

這個在我們IT諮詢和信息化規劃,日常工作彙報,PPT呈現過程中都相當重要。所有的這些內容一個本質就是你要把整個思考過程講清楚,或者說你要把整個故事講清楚,最後才是形成一個故事點的構圖。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拿出一個完整的靜態思維導圖或架構圖,反而會讓對方疑惑這個圖是如何構成的?圖中過的各個組件之間的運作和協同機制是如何的?這個圖上的各個組件和我們的業務日常運作流程之間是如何匹配的?

這些問題如果解釋不清楚,再漂亮的構圖也是空中樓閣而無法落地或者和實際業務匹配起來。

在做IT規劃和SOA架構諮詢的時候,我們強調的最多的就是流程驅動IT,業務驅動IT,即首先還是講動態的流程分析入手,否則類似SOA,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拿出系統間集成架構圖,那麼這些集成點究竟來源於哪些業務協同,介面和業務流程協同間什麼關係我們反而講不清楚。

由動態分析來驅動靜態分析的核心思路就是:

首先從動態分析入手,通過流程線和時間線的視角,先梳理清楚核心的業務階段和業務活動單元,搞清楚這些單元是如何交互和協同的,然後再講這些組件以靜態分類,聚合的思路重新抽象為靜態的各種架構視圖呈現。完成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的結合。

如果是對你相當熟悉的專業領域,你可能一下就能給出完整的靜態架構圖,但是如果要讓外面非專業的人理解你的思考過程,那麼就必須從流程講到組件,從動態講到靜態。
推薦閱讀:

如果你害怕上台演講,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丨因果思維
如何培養「大局觀」?
那些坐辦公室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拯救我們破碎的思維
薩德入韓事件:正合奇勝,再歸平衡

TAG: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