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要怎樣,才能活的幸福?

最近有一個非常火的問題:

人的一輩子,到底是想方設法用盡一切精力的賺錢重要,還是一切隨緣安穩的過日子重要?

不用問,提這個問題的人,最多是白領階層,更可能是苦苦掙扎在底層的打工仔,雖然一直在努力,但被生活、房價、攀比、現實搞的精疲力盡,正在試圖勸說自己「平淡是真,簡單是福」,也打算人云亦云的鄙視:有錢又怎麼樣,只有金錢沒有生活,這種生活有什麼好的!

這種論調在我身邊非常常見,不到30歲的年輕人,整天把知足常樂掛在嘴邊,事實真是如此嗎?

積極心理學對金錢與幸福的關係做過研究,結論見下圖:

努力賺錢與穩定的生活哪個更幸福?

這個回答不言自明。

如果財富還不能讓你對生活產生安全感,就不要再自欺欺人的沉浸在「普通生活」,這根本不是「選擇」普通生活,而是妥協、逃避!

老祖宗的生活智慧成了他逃避的介面!

這裡我並不是宣揚努力賺錢,而是這種提問預設了非此即彼的立場,從曲線上看出來,金錢帶來的幸福是詭異的先增後減,純粹的金錢幸福論並不靠譜,這根本無需贅述!

事實上,對於題主,甚至是無數打算對生活妥協的「題主們」而言,他們對生活做出了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劃分,但沒搞清楚一個關鍵問題:

人究竟為什麼活著?

為了掙錢?

為了知足常樂?

事實上,何種生活方式,這只是生活的表現形式,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幸福生活的關鍵是: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這才是生活最終的目的!

但很多時候,我們把「手段---目的」弄反了!

如何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或者更進一步,如何讓父母、妻子兒女也過上充實而有意義要的生活?

這是個哲學問題,答案因人而異,但蓋洛普組織對全世界超過1000萬人的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指出了共性: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或喜歡自己做的事的人,其生活幸福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喜歡自己做的事!

這樣的生活,聽起來就很美,但我們的「幸福」生活里有這個嗎?

蘋果的喬幫主曾說過:

成就偉大事業的唯一秘訣在於熱愛你的工作,如果你還沒能找到讓自己滿意的事業,不要停下來,繼續尋找,全心全意地去找。

喬幫主的話很有力量,但,你還有尋找的心氣嗎?

是不是,生活里只剩下知足常樂了!

我在體制內工作時,養過一盆植物,有一次出差一個多月,回來發現這盆植物快乾死了,我給它澆了點水後,又活過來了,不過,不管怎麼擺弄,都只是半死不活,葉子蔫蔫的,黃黃的,亂七八糟,看著鬧心。

好生伺候了一段時間,沒有一點起色,就打算把它扔掉,恰好被一個同事看見了,她說,這種植物生命力頑強著呢,你把葉子全部剪掉,再澆點水,很快就能再長起來。我將信將疑,不過還是按照她說的做了。

這東西的生命力果真頑強,才幾天時間,就抽出了新的嫩芽,這點嫩綠彷彿有著致命的吸引力,那些天,我跟著了魔一樣的精心照料它,給它澆水,給它曬少許陽光,甚至跟門衛討要了點化肥。

十多天時間後,它,又重新活過來了,而且活的很好,很美,一片欣欣向榮,再無之前的不死不活的蔫樣!

它,浴火重生了!

我很少流淚,但在拍這張照片的那個晚上,我鼻子忍不住的發酸,有一種抑制不住的內心衝動,為生命的韌性和頑強感動、吶喊!

當時,我只有一個想法,我要剪掉自己的枯枝爛葉,我要甩掉「體制福利」的包袱,破而後立,靜待綻放!

大約一個月後,我正式辭職了,但外面的生活確實很辛苦。

因為工作需要,我曾一個月拿下一項職業考試,當時同批35人只有11個人通過,而且他們正規學習至少3個月以上,我的秘訣只有一個:一天學別人三天的量。

心理學需要大量知識儲備,工作時間之外,我一年要看100多本書,還要能對經典做系統的學習筆記。

2016年4月份開始內容創作,至今已有120多篇文章,近50餘萬字,絕大多數是熬夜擠時間來寫的。

努力,真的很苦。

2013年到現在,我真正的假期,有一個月嗎?似乎沒有。

但,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會毫不猶豫的再來一次。因為,在2013年的那個晚上,我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不努力,我不過是那盆蔫掉的植物,活著,但精氣神已經死了。

生活有很多種選擇,不論是努力,還是平淡,我們都要能夠活出真正的幸福:充實而有意義!

千萬不要給自己編織一個知足常樂的精心騙局!

PS:個人公眾號「高太爺」致力於心理、學習,後台回復「筆記」,獲取讀書筆記合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你用了這麼久的知乎,卻依舊過不好日子?
業內人士來說說微商里賣品牌鞋子的事情吧???
他們寫作月入兩萬+,他們只用了這一招!

TAG:生活方式 | 赚钱 | 职场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