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認真想】你需要理解什麼是「可及性」

可及性就是能夠接近

概念是我們思維的基本元素,這是我反覆強調過的命題。我們需要掌握更多的概念,從而豐富我們的思維裝備庫,擁有更高的思維能力。

今天要給大家分析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可及性」。希望大家不僅僅能從中認識到「可及性」這個概念,還能學會舉一反三,自己學會分析其他概念。

概念分析可以說是一門哲學絕活,非常有用。其他專業的學生大多不知道怎麼進行概念分析,而且學哲學的大部分學生,其實也沒有掌握高水平的概念分析技能。不過我這裡的分析是廣義的概念分析,而不是狹義的對概念的邏輯分析。後者要求邏輯學基礎,前者則要求跨學科的視角。

閑話不多說了,直接開始。可及性,英文是 Accessibility,在韋氏大學詞典里,我們可以查到這個詞的意思是說,如果某個東西能夠 Access,我們就說這個東西具備 Accessibility。

Access,其實就是接近的意思。那麼 Accessibility 就是某個東西具備能夠接近的特點。

這裡的「接近」,是一個非常廣義的「接近」,大家可以在各種隱喻下使用它。

我們想進入一棟建築物,然而大門緊鎖,我們就說這個建築物的內部是不可接近的。

我們想打開電腦里的某個文件,然而這個文件被加密了,我們又不知道密碼,那麼這個文件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不可接近的。我沒記錯的話,Access 做動詞用,最初就是從計算機科學開始的。

一個人平時表現得很高冷,他不怎麼願意和我們這些普通人交朋友,我們也說這個人是不好接近的。但如果你和這個人從小一起長大,你們已經是好朋友了,那麼這個人對於你來說就是可及的,對於我們來說則是不可及的。

一段話非常複雜,蘊含的思想很難理解,我們也說這段話是很難接近的。比如這段話里有很多英文,很多數學公式,有很多心理學的專業理論模型。那麼對於不懂英文或數學或心理學的人來說,這段話就是不可及的。

一本普通的書,對於盲人來說,是幾乎不可及的。但一本有聲讀物,對於盲人和普通人來說都是可及的。

Accessibility 翻譯作可及性,其實很恰當。「及」就是「達到」,可及就是可以達到,不可及就是不可達到。這個可及性的概念,在不同的學科下都有其應用,所以我們才需要理解這個極普通又深刻的概念。

可及性不要求實際上接近

注意,可及性並不要求實際達到,只要求能夠達到。假設有一個俱樂部,這個俱樂部只招收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富人,那麼這個俱樂部對於富人來說是可及的,對於窮人來說是不可及的。但是有個年收入50億元的富人,這個人不屑於加入這個年收入50萬元的富人俱樂部,所以他沒加入,但這個俱樂部對於他來說依然是可及的,因為他可以加入而沒有加入,那個窮人則是連加入的機會都會有,所以才沒有加入。

可及性有人際差異

同一個東西,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可及性是不同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可以說是中國最好的兩所大學,它們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可及性是不同的。對於高考狀元來說,這兩所大學是可及的。對於學渣來說,這兩所大學是不可及的。但這種說法其實不太嚴謹。可及性其實不是全或無的,而是程度的。我們應該說,這兩所大學對於考分高的學生來說,可及性也更高一點。同樣,比起河南省的學生,這兩所大學對於北京地區的學生來說,可及性也要高一些。

讓我們用比較專業的話來重新表述一下「同一個東西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可及性是不同的」。我們稱其為可及性的人際差異。

可及性的人際差異是否合理?

我們要思考一下這個問題,這種可及性的人際差異是合理的嗎?換言之,我們需要改變這種可及性的人際差異,還是維持現狀不要改變?

我們認為,部分合理,部分不合理。比如,我們認為,考分高的學生更容易上北大清華,這是合理的。但是北京地區的學生更容易上北大清華,這是不合理的。廉租房對於窮人的可及性如果比對富人的可及性更高,那麼這就是合理的,反之則不合理。

所以,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不過這裡就不再討論該怎麼分析這種合理性問題了。這其實就是一個道德判斷,而我們再專門談論倫理學的時候,再來看看如何做出優質的道德判斷。

擁有高可及性,幾乎總是件好事

綜合來看,對於一個人來說,擁有對各種有價值的東西的可及性,總是好的。在中國,國家主席這個職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可及的。美國總統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也是不可及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做出比較,認為在美國那種普選國家,總統這個職位對於普通人的可及性更高一點。這就是政治權力的可及性。還有就是醫療資源、教育資源的可及性。我們也希望讓這些寶貴的資源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可及的,而不是僅僅對於富人、有權力的人來說才是可及的。

如此,我們就可以衡量在某個制度下的社會是否是好的。我們認為,如果一個社會制度讓好東西只對部分人才可及,那麼這個社會就是不好的。比如在有皇帝的時代,很多東西只對皇帝可及,對大部分人不可及。而今天這個法治社會就相對好很多,很多東西對於所有人都是可及的。

信息的可及性依賴於信息處理能力

我們來看看信息的可及性。同樣一篇心理學論文,它有著不同維度的可及性。首先,對於一個不知道怎麼搜索和下載論文的人來說,這篇論文是不可及的。對於一個不懂心理學的人來說,這篇論文也許他能下載到,但是他讀不懂,所以其思想內容對於他來說也是不可及的。只有對一個懂心理學的人來說,這篇論文才是真正可及的。

換言之,某個信息的可及性,依賴於這個人的信息處理能力。如果一個人不具備處理某個專業信息的能力,那麼這個信息對於他來說就是不可及的,哪怕同樣的信息已經擺在他面前了,他也讀不懂,從而也無法利用這個信息。

其實,大部分可及性的不平等,都可以用信息處理能力的不平等來解釋。我這裡必須再反覆強調一下提升自己的信息處理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你的信息處理能力很差,那麼你幾乎就註定要成為弱勢群體。而提升我們信息處理能力的方法,其實就是反覆練習,不斷地去處理複雜的、有難度的信息。這不難,只要你不懶。

兩種可及性的改進

在前面的討論中,我們提到了應該提升我們對於有價值的東西的可及性。而這又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分別稱之為個體改進和制度改進。

個體改進,說的是這個人在一個社會制度下,努力學習,提升個人的信息處理能力,擁有更高的能力,擁有更多的錢,更高的社會地位,從而擁有更多對有價值的東西的可及性。比如,在一個武俠世界裡,你本來只是個普通的農民,那麼很多東西對你來說就不可及。但是你苦學武功,內力增長,學會的招式也越來越多。如此,武林盟主的地位對於你來說,可及性就提高了。而且豪門的大小姐或者公子哥,對於你來說也更加可及了。那種行俠仗義,想走就走的自由生活,對於你來說也更加可及了。

另一種改進則是制度改進。還是在那個武俠世界裡,假設我們發生了資本主義革命,我們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法治社會。我們有了自由的市場經濟。那麼,那些好的東西對於你這個普通的農民也變得更加可及了。比如,原本你是沒法在最好的學校里讀書的,你也當不了大官,因為你祖上都是農民。但是現在社會變了,原本你可能飽受欺凌,但你現在可以找警察保護你,可以去法院維護自己的利益。你可以通過讀書提高自己學歷。原本書是很貴的,但有了印刷機,書變得便宜了。原本書只有少數貴族才能讀,現在普通人都能讀了。原本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可以隨時殺掉你然後再逃之夭夭。但現在他不敢殺你,因為我們有警察,而警察有槍。有了槍,哪怕是一個手誤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也可以殺死武林至尊。

個體改進和制度改進這兩種改進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不過,我們認為制度改進比個體改進更好一點,更值得追求。但是制度改進又更難達到,因為個體改進僅僅取決於個體是否願意努力練功,但制度的改進取決於一個群體是否願意改變制度,而一個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通常不願意改變制度。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我們是一家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的公司


推薦閱讀:

概念量的積累比辭彙量的積累更重要
物理化學中component和constituent的區別是什麼?
有哪些不學習就毫無概念的學科?
一真法界這個概念本身是不是也是二元相對的指月之指?
為什麼感覺華南理工大學酷酷噠?

TAG:概念 | 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