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立人講史——中晚唐:公公們的黃金時代
說起中晚唐,大家中學時一定學過「牛李黨爭」,那可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整整鬥了四十年,起於憲宗、穆宗,終於武宗、宣宗,至於這黨爭的起因,雖是私利意氣多於政見,但雙方分子出身與習尚的不同,也是原因之一。
可檯面上是士大夫的黨爭,操縱這些士大夫的卻另有其人,那就是中晚唐不可一世的公公們。不論牛黨還是李黨,在政治上也只是二等角色,沒有對國家大事的最終決定權,宦官掌握著禁軍,控制著內廷的皇帝,在宦官政治之下,士大夫們不跟公公們結盟,根本立不住腳,所以牛黨與李黨各自都有自己的「後台」,不同派系的公公便各自牽引著這些「木偶」互相攻擊,公公的勝負直接影響著士大夫們的勝負。
說起這牛李兩黨人士的出身,不得不追溯到武瞾之時。武瞾以女子稱帝,反對派蜂起,這些反對派主要是北朝以來的關東士族,他們世習儒術,有著優美門風與深厚家學,在政治以及社會上有著相當的潛勢力。為了擴大自己的統治基礎,武瞾提攜進士科,由進士科進身的士大夫,文采華麗、行為放蕩,多是孟浪之輩,這讓關東士族恥於與他們為伍。進士科出身的士人同樣也看不慣刻板無趣的關東士族。兩撥勢力既生嫌隙,矛盾自然不可避免,而一件事情的發生讓兩派的矛盾直接表面化。
憲宗元和初年,李德裕之父李吉甫為相,主張對藩鎮用兵,有個叫李宗閔的碎嘴子在試卷上就這件事把李德裕諷刺了一番。有道是,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等到穆宗即位,李德裕受皇帝信任,為報夙怨,便藉機貶黜李宗閔。從此雙方各樹黨羽,互相侵軋。李德裕一派,有裴度、李紳等,是主戰派;李宗閔一派,有李逢吉、牛僧孺等,是主和派。憲宗朝時,主戰派的宦官得勢,李吉甫派很是吃香。
可惜李吉甫派好景不長,穆宗時,主戰派宦官的首領吐突承璀被反對派宦官王守澄幹掉了,公公們的這一番火拚直接導致了反李吉甫派得勢,牛僧孺也於此時做了宰相,他跟李逢吉、李宗閔等聯合,形成所謂的「牛黨」,李德裕被貶竄外地。
敬宗時,王守澄依然得勢,牛黨這一撥人簡直不可一世,文宗初年,王守澄這一派的公公們權力穩固、不可動搖,李宗閔與牛僧孺同居相位,李德裕跟裴度依然在外地無法回來,可文宗太和六年(832年),牛僧孺被罷相,這是咋搞的?次年李德裕為相,李宗閔也遭到貶竄,來了一個大反轉。究其原因,是因為王守澄放棄了支持牛黨,他要培植起自己新的勢力,於是積極支持李訓與鄭注,沒曾想這倆人也不是省油燈,他倆得到公公的支持想要獨霸朝廷,果斷向牛李兩黨同時發起攻擊,兩黨重要人士無一倖免,全部被貶竄外地。
李訓、鄭注權力慾望越來越大,他們轉而想把公公們也給幹掉,正好文宗也對宦官深惡痛絕,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準備發動政變。
文宗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訓派人奏稱甘露降於左金吾衛的石榴樹上,李訓率百官朝賀,并力勸文宗前去觀賞,這當然是他們早就導演好的劇本。文宗搖搖頭,表示先讓李訓前去看看,李訓歸報說啥也沒有啊,文宗又讓公公們前去看看,公公們哪知道這是圈套,就都興高采烈的看祥瑞去了,誰知剛到那裡就發現有埋伏好的士兵要殺他們,公公們拔腿就跑,並且劫持文宗又派兵消滅了李訓一夥,這就是所謂的「甘露之變」,李訓、鄭注被殺,王守澄的勢力也在這次火拚中被消耗乾淨了,繼之而起的是王守澄的死對頭仇士良。
文宗在憂鬱中死去,武宗即位,仇士良專政,李德裕再度入相,李黨得勢,牛黨在外地乾瞪眼。武宗去世,宣宗即位。宣宗是武宗的叔叔,他是以皇太叔的名義即位的,可是武宗是有子嗣的,他的後代沒能位登大寶是因為跟李黨有關的那一窩公公在鬥爭中沒有取勝。所以這次該李黨乾瞪眼了,宣宗時相位政權便從李黨又轉到牛黨,李德裕被貶到海南島,最後死在那裡,結束了他非常折騰的一生。
到此為止,這場讓人眼花繚亂的牛李黨爭就算是結束了。從憲宗到文宗朝,牛李兩黨鬥爭雖然激烈卻互有勝負;武宗朝則李黨始終當國,宣宗朝則牛黨獨秉大政。宣宗以後士大夫的鬥爭逐漸平息,究其原因,是因為公公們從「甘露事變」等事件中意識到士大夫不可盡信,於是轉而團結起來,槍口保持一致,不再火拚,利益均沾。既然公公們變聰明了,不再搞派系鬥爭,士大夫也跟著消停了,他們此後完全變成了公公們的從屬。中晚唐,當真是中國歷史上公公們的黃金時代啊。
另外,打個廣告,這是我的長篇歷史小說《行路難》與行路難 - 知乎專欄,喜歡的朋友可以進去轉轉。
推薦閱讀:
※戰國策里,齊王的母親為什麼不寫出將來可以重用的人?
※教科書「騙」了你?——元朝的四等人制度
※蘇秦不是要搞合縱伐秦嗎,怎麼為什麼搞壞齊國?
※《行路難》第一章 學幕
※如何評價宋襄公的「寡人雖為亡國之後,不鼓不成列」?在「無義戰「的春秋戰國它難道只能是堂皇之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