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哪些乍一看毫無作用的科研成果最後卻有著強大應用的事例?

記得以前在某本雜誌上看到一個小故事,具體的早已記不清楚,大概是:幾名科學家對某種生物的一種行為頻率進行細緻的研究,看上去毫無作用最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哪些類似的事迹呢?


數學算科研么?算的話滿都是啊。。。

比如黎曼幾何之於廣義相對論,卡拉比-丘流形之於弦論,還有一堆數論里的東西被用在了密碼理論里。

不過我可以肯定我做的東西是不會有什麼實際用途的。

_(:з」∠)_


科研成果有很多類。理論研究的成果,咋看都沒啥用,但是很多這樣的看似沒用的研究匯聚經過長時間發酵會導致重大認知突破,兩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和量子力學的研究。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重大突破都是由很多科研工作者的不起眼的研究開始的,這是科學進步的常見形式。像牛頓,愛因斯坦和達爾文這種幾乎靠個人超乎想像的天賦建立體系的非常少。再說這三個人其實也不是憑空建立理論的。

天賦異稟的天才們當然值得我們尊重,他們的智慧是人類寶貴的財富。但也要看到,由於他們太陽般的光芒,使其他科研工作者的成果容易被忽視,大眾也容易對科學家和他的成果以及成果產生過程有很多誤解。

總之,很多科研成果都是不起眼的水滴,它們匯聚在一起,最後形成大河,入海拍岸,氣勢恢宏,我們能看的只是最後的滾滾江河和驚濤拍岸。


一般來說,科研在前期開展時就確定了目標,否則比較盲目,風險太大。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出來,有時成為了意外之喜的超級好結果。比如歷史上青黴素的發現就完全是一個意外!

早在1928年, Alexander Fleming (弗萊明) 在實驗室里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七月下旬黴菌孢子不慎掉入這個葡萄球菌的培養皿之中。正值倫敦夏天暑假8月份,弗萊明就去鄉下度假了,在他於9月3日返回實驗室後發現長滿細菌的培養皿有個角落長了一塊青黴菌,吃驚的是它們周圍沒有任何細菌(都被殺死了!),弗萊明馬上意識到黴菌可能有殺菌作用,並將這個現象發表在1929年的英國實驗病理學期刊。後來隨著研究深入,誕生了「盤尼西林」產品。弗萊明也因此聯合獲得194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下圖是我母校為了表彰他的功勞,專門設置以他名字命名的研究大樓"Sir Alexander Fleming Building"。在我讀博時,每天回家都要路過這裡,吸收下前輩的牛氣 。

青黴素在二戰期間,挽救了成千上萬的傷員,至今也是有著廣泛應用。對人類生命的巨大貢獻讓青黴素永久記載在歷史的豐碑上。

誰能想到在實驗室里小小的意外,卻誕生了具有巨大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呢?

給我們的啟示

在我以往的研究過程中,很少有研究結果是完全按照當初設想出來的。即便做了嚴密的計劃,也有很多結果是出乎意料的。比如,博士期間,在測量混凝土材料樣本的氣體滲透性時,我無意中犯了一個錯誤,把原來需要設置的側向壓力15 kN弄成了10 kN,即放小了5 kN,結果測量結果比我預想的要大的多!這下讓我著急,還以為是樣本出現了問題,是不是製備樣本過程中弄錯了?後來,我繼續測試更多樣本,都是類似的結果,於是排除了樣本的問題,開始懷疑測試過程或設備的問題,最後排除後發現是側向壓力沒有按照原先值設置。

面對這個「錯誤」的意外結果,我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分析,多做幾組改變不同的側向壓力值,發現滲透值和側向壓力有一定關係,並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原來是隨著側向壓力的增加,樣品中的裂縫收縮而導致滲透性降低!這個結果也讓我發表了博士期間的第一篇SCI論文,而且更重要的是我發展了一種新的考量裂縫對混凝土滲透性能影響的測量方法!

如果有意外的科研結果,一開始可能看起來毫無用處,甚至是錯誤的結果,我們怎麼辦呢?我的建議便是要認真分析這些反常結果,找出其中的原因,說不定有創新的結果!如果是前期工作做的比較細緻認真,這種反常的結果有很大可能是新發現。


據我所知,一些對於素數的研究被廣泛應用到密碼學領域,當然還有必須要提的是:偉大的傅里葉變換


推薦閱讀:

目前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人臉識別黑科技的使用呢?有何體會和感想?
變美 | 做不到逆生長也要減緩衰老的腳步,瘦臉儀童顏機謎底大揭密
如何看待華為nova2s將近一小時的實際拍攝電基本沒掉這條微博?
黑科技 「整容液」真的出現了!粉底的內心是崩潰的 | 女神進化論
電子管(真空管)在核戰中的生存機率,真的比晶體強嗎?

TAG:科研 | 黑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