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於揚州城的穆罕默德後裔?普哈丁與他的南宋故事

在揚州城古運河東岸的土崗上,有一座普哈丁墓園。俗稱「巴巴窯」,佔地25畝,由古清真寺、古墓園、古典園林三部分組成。

普哈丁,相傳為穆罕默德聖人第十六世裔孫,南宋咸淳年間來到揚州,1275年在揚州歸真,長眠在大運河畔。

水岸邊的普哈丁墓園

普哈丁墓園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築,面積不大,但小巧而精緻,正門和主體建築都是朝西的。迎著正門的是石級甬道,石級兩旁飾有浮雕石欄,雕有獅子戲球、魚躍龍門等十四幅中式的吉祥圖案。

拾級而上,穿過並排三間的「天方矩矱」門廳,是一片潔靜的庭院。左有北軒三間,對面有東榭三間;稍前院子兩側有結構相同的對亭,左面的稱北亭,右邊的稱南亭。

北亭東壁,嵌有清光緒三十四年重修墓園時立的「先賢歷史記略碑」,簡述了普哈丁來我國傳教的事迹。

其實這個墓是重修的,「天方」一詞始於明代。《明史·西域列傳四》:「天方,古筠沖之地,一名天堂,又日默伽。」即今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教聖地麥加,泛指整個阿拉伯半島。

普哈丁真的是從那裡來的嗎?

麥加朝聖的穆斯林

寺里現有的碑刻文字記錄都是元明之後的,說他來自麥加,恐怕與他自稱是穆罕默德十六世孫有關。但是筆者著實懷疑,穆罕默德逝於632年,而普哈丁到揚州是1265年,相隔600多年,平均每代隔近40年,這在阿拉伯人中很難想像。。

事實上據那速魯定(傳說中的阿凡提)建於北京的牛街禮拜寺志記載,200年前宋神宗年間來華的索飛爾就宣稱穆罕默德二十六世孫了(嗯這個好像也不靠譜)。

北京牛街禮拜寺

那麼問題來了,除了真正的聖裔之外,還有別人自稱穆罕默德的子孫嗎?

還真有,部分蘇非教團會通過穆罕默德的家人追溯到穆罕默德,最終追溯到真主來達到靈修目的,因為他們相信穆罕默德已經把靈修的方式傳授給他的家人。

7世紀末起源於庫法和巴士拉的蘇菲派到8世紀後期由苦修、禁欲主義發展為神秘主義,對《古蘭經》進行創造性解釋,把人與神的關係比喻為愛者(Lover)和被愛者(Beloved),通過修行冥想達到「無我」,在對神跡的實踐性仁信中達到人與安拉合二為一。

蘇菲派以導師為核心,12世紀後,在道堂的基礎上各地形成了教團組織,先後傳到阿拉伯半島,土耳其,埃及,阿富汗及中亞地區。

。。這影響力還真是不容小覷

當地時間5月21日,印度阿傑梅爾,數千名蘇菲派信徒前往清真寺朝聖,紀念埋葬在此處的蘇菲派聖人赫瓦賈·穆因丁·奇什蒂,其中許多信徒採取自殘的方式表達虔誠。。這張有些詭異

與普哈丁幾乎同時代的莫拉維·賈拉魯丁·魯米,1207年生於波斯呼羅珊地區的巴爾赫(Balkh,今屬阿富汗),輾轉巴格達和麥加等地,最後在土耳其的孔亞(Konya)定居,創立了蘇菲派莫拉維教團,其修鍊方式「旋轉舞」舉世聞名。

魯米同志也算是行萬里路了,當然,不是直線(沒有飛機)

實際上魯米一開始之所以離開家鄉,很可能是因為蒙古大軍的威脅。1218年蒙古大軍滅西遼後,進逼花剌子模,用了五年時間,消滅了40萬軍隊,攻陷了首都撒馬爾罕,征服了花剌子模。期間佔領了巴爾赫,進行了屠城,城市成為一片廢墟。

魯米輾轉來到巴格達,可是巴格達也步了後塵。1258年旭列兀率第三次蒙古西征大軍攻佔了巴格達,再次屠城。

蒙古帝國在西亞的強勢擴張。。對中亞和東伊朗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也許普哈丁跟魯米有類似的經歷?甚至跟他是教友甚至師徒?這並非胡亂猜測,光緒年間立的《西域先賢普哈丁墓碑記》記載他宋咸淳年間來游揚州,因此不少資料說他是1265年來到揚州的。

相傳他到揚州之前還花了4年時間學習漢語和漢學,再加上前往麥加和廣州等地路上的時間,算起來差不多就是1258年巴格達城破之時。

巴格達城破

不過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秋,揚州先賢普哈丁墓清真寺重建覺斯樓時,從地下挖出一塊阿拉伯文殘碑,後由當地人張志中翻譯出來。

立碑時間可能為元末,其中有一句提到「開慶元年,先賢補哈丁(即普哈丁)茲駕臨吳,寄居本寺」。

開慶元年為1259年,此碑時間更早,而且時間比《西域先賢普哈丁墓碑記》里的「咸淳年間」更精確,當然來到吳地未必就是揚州城,也許先到其他地方後來才到揚州,也許這才是普哈丁來華的準確時間?

其次普哈丁墓的有關記載表明,普哈丁正是蘇菲派的門宦教主修道者:

先賢歷史記略:普哈丁者,天方之賢士,負有德望者也。相傳為穆罕穆德聖人十六世裔孫,宋咸淳間來游揚州。其先綠揚城東有龍王廟,老僧華仙素擅法術,頗有名譽,見先賢欲一斗其伎倆,卒不能勝,乃折服而退。

——《西域先賢普哈丁墓碑記》(清光緒)

這個園子還是很值得一去的

那麼普哈丁為什麼看上揚州了呢?

揚州又稱廣陵、江都、鶴城,隋開大運河之後,揚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特別是安史之亂加速了經濟中心的南移,西域陸路戰亂不斷,海路貿易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於是揚州富甲天下,時稱「揚一益二」。

揚州也因此成為對外交流的中心,僑居揚州的大食人數以千計。波斯人、阿拉伯人、印度婆羅門、新羅、日本等國客商大量僑居揚州。而由於阿拉伯帝國強大,善於經商,因此僑居的阿拉伯人很多。

到了宋朝,甚至有的外國客商已經在這裡住了好幾代,為了解決這些阿拉伯後裔的遺產分配問題,宋朝政府還特意頒布了《蕃客五世遺產法》。

蕃客生活的特定區域,被稱為蕃坊,普哈丁來到揚州之後,也住在蕃坊里。由於他研習過漢語漢文化,當地上層社會對他頗有好感。

古揚州

相傳普哈丁在揚州與龍王廟老僧鬥法獲得寺址後,按照中國的仙鶴體形來布局建設清真寺:

大門對面的照壁為鶴嘴,大門堂為鶴頭,向北的露天通道為鶴頸,禮拜殿為鶴身,南北兩廳房為鶴翅,南北兩古井為鶴眼,南北兩棵柏樹為鶴腿,大殿後的竹林為鶴尾。

仙鶴寺因此而得名。此寺與廣州的懷聖寺(光塔寺)、泉州的麒麟寺、杭州的鳳凰寺齊名,稱東南四大清真寺,在南方伊斯蘭教建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傳說揚州太守元廣恩對普哈丁很是欣賞,有一次,元廣恩在接見普哈丁之前,還特意找來了一個畫師,讓他在屏風後面,仔細觀察普哈丁,為普哈丁畫一幅肖像畫。這位畫師在屏風後面偷偷畫下的畫,也成為了普哈丁唯一的一幅畫像。

很多揚州百姓也被普哈丁豐富的學識和良好的品德所打動,和阿拉伯人一樣,尊稱普哈丁為「篩海巴巴」,意思是有學問的長老。

相傳普哈丁獲址建寺後曾回到故鄉,不過三年後又到中國,在天津,濟寧等地傳教。

先賢獲得寺址甚廣,遂辭去。越三年,又來東土重遊,於天津大沽買舟南下。

——《揚州先賢墓考略》(民國)

但此時南宋已經風雨飄搖,宋室南渡後,揚州成為抗金前線,屢遭兵災。南宋聯合蒙古1234年滅金後,卻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1271,山雨欲來。。。

我即將繼承中原文明的正統

1273年元軍攻破襄陽,順江東下,1275年春攻克安慶和池州,直逼建康(今南京)。這年七月,普哈丁沿大運河南下抵達揚州,船夫叫客人登岸,卻沒有回應,原來普哈丁已經歸真了。

越三年,復東遊至津沽,遂移舟南下,一夜即達廣陵。抵岸,舟子呼客起,不應,視之,則已歸順矣。時德祐元年七月二十三日也。

——《西域先賢普哈丁墓碑記》(清光緒)

相傳當時的揚州太守元廣恩就是穆斯林,普哈丁生前曾給元廣恩寫信表示希望安葬揚州,於是揚州人將他安葬在這座古城。

普哈丁安葬在這裡後,當地和來揚客居的穆斯林因仰慕先賢普哈丁,亡後紛紛葬在其周圍,這座土崗也成了穆斯林聚葬之地。

其後,安葬於此的來揚傳教國外穆斯林名賢包括宋景延三年西域先賢撒敢達、明成化元年西域先賢馬哈謨德、明成化五年西域先賢展馬陸丁、明治十一年西域先賢法納等。

當時揚州太守為元廣恩,傳聞亦回教徒,先賢逝世前,尚致函元公,請求保護。歿後葬於該寺,是寺遂稱先賢墓。

——《揚州先賢墓考略》(民國)

普哈丁歸真次年,即1276年,蒙古大軍攻佔臨安(今杭州),趙隰正式退位,文天祥、陸秀夫帶著逃出去的兩個皇子又堅持了3年,最後在崖山海戰全部覆沒。

歡迎關注我局微信公號:diqiuzhishiju(地球知識局)

推薦閱讀:

漫漫長夜何以長膘,唯有那一碗揚州的蟹粉獅子頭!
揚州適合定居嗎?
扬州哪里有正宗的扬州炒饭?
到揚州,一定要嘗的美食有哪些?
參加2015年揚州馬拉松是何種體驗?

TAG:旅行家 | 扬州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