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詩詞的《朗讀者》

近來,朗讀者一詞火了,後知後覺的我剛開始不了解,以為是我看過的《朗讀者》,結果卻是一檔把玩唐詩宋詞的節目,主持人是我一直很喜歡的董卿。

唐詩宋詞以及詩的絕大部分,已經離我很遠了,至今跟我無緣,從小到大,在學校背的那些詩詞,基本上是花了苦力背下來,卻在事後不動一絲感情的忘掉,大都還給了課堂。現在回想起來,還一直耿於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不過,我一直相信,我與詩的緣分只是還沒到而已,以前有刻意而為之,想與詩來一場靈肉合一的初夜,結果卻成了一場實實在在的強姦,碰了個遍體鱗傷。現在明白了,緣分這種東西跟水一樣順滑,強求不得,只能順勢而為。總之,我為詩留了一個座位,來不來都是客。

似乎有點跑偏,我要聊的朗讀者不是此朗讀者,而是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讀者》,一本無關詩詞卻有詩韻的書,題圖就是書的封面。

一個如狼似虎的少婦與一個懵懂熱血少年間不得不說的秘密——如果一本書的簡介這樣描述,那肯定會吸引到很多人的眼球。德國作品《朗讀者》講述的就是這樣一段世俗所不容卻又是很多人希望看到的好戲——一個少婦和一個少年間的戀情。

儘管如此,這本書並沒有用上一博眼球的標題,而且,書中雖然也有大量情色的描寫,但挺讓人失望的,《朗讀者》卻是一本看完後很難讓人浮想聯翩的書,就算拋開全書沉重的主題,單單選取情色情節,也很難讓人嗅出情慾的味道,從而浮想聯翩。所謂的乾柴烈火應該是不吝兇猛的,可到了這一對忘年戀的身上,所有的激情四射卻啞火了,換做了一種莊重,注入了更多引發讀者思考的東西。

莊重有之。在主角第一次撞見女主換絲襪的情節時,他稱作是一次深刻的靈肉碰撞:

我於是到樓道里等她,她就在廚房裡換衣服。門開了一條縫,她脫下了無袖罩裙,就那麼一身淺綠內衣站在那裡。椅子背上搭著一雙長筒襪,她用一隻手抓起一隻襪子,另一隻手伸進去把它捅成圓筒狀。她金雞獨立似的用一條腿平衡自己,另外一隻腳跟擱在這條腿的膝蓋上,接著就彎下身把襪子套上。然後,腳尖墊在椅子上,把圓筒狀的襪子卷上來。襪子卷過小腿肚,卷過膝蓋,提上大腿。最後,她身子彎向一邊去,把襪子扣在吊襪帶上。她站直身子,把這條腿從椅子上放下,接著去穿另外一隻襪子。

她的這一番姿態讓我的目光無法離開,離不開她的頸背;離不開她的肩膀;離不開她的胸部,她的內衣與其說是遮蓋著,不如說是飽孕著她這一雙乳房;離不開她的屁股,但她一隻腳擱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接著又踮在椅子上時,她的內衣就緊緊地綳在屁股上;離不開她的大腿,起先裸露著,看來蒼白,等穿上長襪後就閃爍著絲一般的光。

她感覺到了我的目光。那抓著長襪的手在半空停住,向著門轉過頭來,直直地盯進我的眼睛裡。我一時茫然,不曉得她是用怎樣的眼光看著我的。是驚奇?是疑問?是心有靈犀?還是心裡責備?我面孔刷地就紅了。一時間我臉龐火熱地站在那兒。接著我實在撐不住了,只好闖出房間,衝下樓梯,跑到街上。

( 以上是電影《生死朗讀》中與本書相對應的畫面 )

以上這幕小插曲,便是為後續他們倆兒打破禁所忌埋下的情緒,也是這一幕,伴隨著少年米夏以後的人生,一幕揮之不去的畫面。

就像後文中他所回憶到的其他關於漢娜的瞬間。他在往後的人生遇到的每個女友,都要求她們穿長筒襪給他看看,並不做任何解釋,他想找出當時對漢娜目不轉睛的原因,但是他在他女友們身上都沒找到答案。

直到後來他才明白,吸引他的不光是漢娜身上那股富有女人味的氣息,她的身材,吸引他的還有她的姿態和舉止。

他的女友們曲解了他看穿絲襪的目的,以為是米夏對色情放縱的追求,於是常常順勢做出放身段施誘餌的姿態來。其實不然,這樣形成的對比,反而讓他更加確定,當初目不轉睛是因為他被漢娜的沉穩之美所深深吸引。他看到的是一種直擊靈魂的美,這不禁讓慾念也黯然失色。

以下書中描寫:

漢娜並沒有搔首弄姿,也不是發嗲誘惑。我從來也沒覺得,她別的情況下有過什麼搔首弄姿,發嗲誘惑的姿態。我至今還記得,要說起他的身段、姿態和舉止,有時倒是以一種沉穩厚重之感取勝。不過,這倒不是說她真有多麼沉重。那情景更像是她在向自己身體內部收斂進去,任其5獨自行事,並且不受她頭腦中任何命令的干擾,也就完全忘卻了這紛擾的外部世界。這是一種物我兩忘的風格,原來就蘊涵在她的姿態和舉止當中;也正是用這樣一種風度,她在穿著那雙長筒襪子。然而,在那時刻,她並不讓人感到沉甸甸的,而是舒緩流麗,嫵媚生姿,風情萬種。的確是某種誘惑,只是,這一切並不來自豐滿的乳房、滾圓的臂部或健壯的大腿,而是一種邀請和招引,使人在她身體內的深邃之處把這世界一是遺忘。

本書的激情戲碼都在第一部,這歡愉中,其實一直有種訴求蘊藏在其中,那就是少年米夏對成長的訴求。儘管剛開始,米夏是出於本能地被漢娜所吸引,但是到了後來,在與漢娜的歡愉中,他無意中成長了起來自信了起來,通過體位上向漢娜反擊,通過成績上的突破,通過安排郊遊時的一切事宜,在他的回憶中,無不表露出漢娜對他正面的影響。

成長是一方面的訴求,而愛是另一方面的,更深層次的訴求。對於這本書,二戰後的反思是大背景,也是慢慢浮出的主線。但我所深深感動的,依然是第一部中,米夏與漢娜兩人間所碰撞出的種種思考,以及優雅而單純的朗讀情節,忘懷的郊遊。它不比二戰所產生的人道問題來得那麼宏達而深遠,但它卻活生生的在我們生活中反覆出現。就像關於愛,米夏個人的愛只是個人的,微不足道,但是米夏對於愛的困惑卻是每個人的。米夏在家庭中沒有得到愛,在學校中受到忽視,以及對此所陷入的思考,都在漢娜的身上隱約得到了答案,他在向漢娜探索,在患得患失中成長。

而漢娜,對於少年米夏來說還是帶著很多謎的一個人。她到底有沒有愛過米夏?當時在泳池邊的最後一面,是出於什麼原因?是因為愛嗎?還是因為怪米夏?這些種種問題一直埋伏在米夏後來的人生,不管是出於內疚感,還是一種難以解脫的罪惡感,都是對米夏最直接的傷痛。

看到這樣的作品,我很難不感到悲憫,當漢娜身上的謎底解開,當漢娜已然成為了一個老嫗,回首往事,所有的固執突然間有了價值,但這種價值所帶來的代價卻是那樣令人不忍。漢娜是世故的,從她的從業經歷,生活中可以看出,但同時,她又是單純的,是一種在別人眼裡不值一提的單純。

終歸,漢娜是一個悲劇人物,卻在人生某個片段,無意中影響了一個少年,最後又被少年所影響,終結了自己的一生。我很喜歡書的末尾那一段米夏之言:

任何時候,只要我的思想一接觸這段經歷,我所想到的就全在這裡。每當我覺得受到傷害時,過去受到傷害的情景就又浮現在眼前;每當我覺得負罪時,過去負罪的感覺就又湧現在心頭;每當我現在覺得情慾滾滾,或者鄉愁陣陣時,過去的慾念或鄉愁就又縈繞腦海。我們的生活層層疊疊,下一層緊挨著上一層,以至於我們老是在新鮮的遭際中碰觸到過去的舊痕,而過去既非完美無缺也不功成身退,而是活生生地存在於眼前的現實中。

我想,這大概就是米夏和漢娜之間觸碰出來的結果吧。

以上便是我對此書的一些看法,無奈筆力不夠,邏輯欠缺,只能挑著書中某些部分亂說一通,無非是想傾訴一番自己對此書的感慨罷了。


推薦閱讀:

有一種勝利叫:我是屌絲我怕誰!
有哪些類似柴靜《看見》這樣的書籍推薦?
投資良師(5):三件法寶─是川銀藏│脫苦海
有哪些值得一看能夠提升自我的好書推薦?

TAG:书籍推荐 | 书籍 | 书籍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