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不小心用了不應該的藥物怎麼辦?

我們知道很多藥物對懷孕是不利的,即存在所謂的生殖毒性。

外來物質對雌性和雄性生殖系統,包括排卵、生精,從生殖細胞分化到整個細胞發育,也包括對胚胎細胞發育所致的損害,引起生化功能和結構的變化,影響繁殖能力,甚至累及後代(摘自百度百科)。

最出名的生殖毒性案例是:發明沙利度胺來治療孕吐和鎮靜,結果導致了著名的海豹兒;以及日本的水俁灣中毒事件,結果導致生育嚴重神經系統障礙的兒童。

(海豹兒)

目前生活里常見的環境、生活生殖毒性物品有:鉛、汞(警惕魚攝入)、塑料里的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酯等等。但要提醒的是,這些生活環境里上述毒素量一般偏低(特定情況下可能偏高,比如被污染水養殖的魚),因此適當控制量的情況下,其危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畢竟追求無毒環境是不可能的。因為實際上生活里沒有哪個物質是沒有毒性的-----只要劑量夠就行。比如,水、米飯、氧氣等等。這就是著名的:脫離劑量談毒性為耍流氓。

除了這些生活的環境毒素,我們還遇到意外服用的藥物、意外做的X光等等。例如,知名臨床藥學專家冀連梅最近就為一病人難過:病友在不知道自己懷孕的情況下,因為感冒而被醫生開處方:病毒唑(即利巴韋林)。但是,該藥物有明確的生殖毒性。

那麼問題出來了,作為媽媽,她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意外用藥風險呢?須知,不宜服用的藥物會增加風險,但不等於絕對出現問題。我經常跟病友說,某些情況下你的風險會增加。就比如一個人「站在馬路中央」比「站在馬路邊上」的風險高。但並沒有說「站在馬路中央」=「百分之百發生車禍」。比如,那個懷孕時用了病毒唑的病友來說,雖然孩子出現問題的風險增加,但未必一定會出問題。只要即時停用,嚴密監測腹中胎兒即可。

當然也有人會說,那我為什麼去冒這個險呢?直接流產不好嗎?這樣做固然避免了藥物帶來的風險。但流產本身的風險呢?流產的併發症有:人工流產綜合症、月經不調、子宮穿孔、術中出血、感染引起的子宮內膜炎及輸卵管炎等等。其發生率大概在1%到4%。須知一些藥物使用後的胎兒總風險也大概這個水平。與其選擇追求完美,不如試著積極監測。如果監測中發生異常再做流產也來得及。

正文的圖片引用自知乎的《史上最大藥害事件背後的女英雄,頂住上億人的壓力,她拯救了一個國家》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太常見一病就回到解放前,難道醫保沒發揮作用嗎?
拯救先心病患兒
英國醫學會專欄文章: 燃燒醫生的健康,點亮患者的生命
準確率遠超人類病理學家,Google 用深度學習演算法檢測癌症

TAG:怀孕注意事项 | 药物副作用 | 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