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一項新工作總共分幾步?
前言:日事清參加了知乎鹽Club,我在給對接老師發郵件,上傳速度太慢,湊著空隙時間把昨天給同事做的培訓整理一下。
無論是從團隊整體上講,還是從個人工作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新工作,可能是做一次大範圍的用戶調研,也可能是做一次競品調查,還可能是簡單畫個產品原型。
當你接到一項你從未做過的任務時,你怎麼才能更加高效地做好?
我們假設你對所接到的任務以及任務背後的領域一無所知,那麼怎麼才能更快、更好地深入並完成工作?
前些年我面對新工作的時候趟過很多坑:張嘴問老師、反覆驗證查到的資料、盲目找信息源等等。
這些習慣會導致很多不好的印象:
1、「張嘴就問」代表「不善於查資料、不善於思考」;
2、「反覆驗證查到的資料」代表「執行力低下(會拖慢進度)」;
3、「盲目找信息源」代表「缺乏判斷力」。
這些印象是在我換位以後才能看到的問題,在當時我是意識不到的。經過這些年工作習慣積累,我自己總結上手一項新工作分為幾下幾步:
1、查資料
假設你對於所接到的任務一無所知,這就代表你對任務背後的細分領域沒有基本的認知,那麼首要任務就應該是建立基礎認知,用來指導你如何切實去做。
但是作為「聰明人」,我以前會經常想一個問題:我怎麼保證查到的資料是對的?
1)相信一切:只要不是開創性的任務,比如讓你造個火箭上太陽,就一定代表有人做過。那麼只要做過的人足夠多,這個細分領域肯定是有基本共識或者各個理念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你的首要任務不是懷疑「查到的資料」是否正確,而是利用這些資料建立對「任務」的基本認知指導自己著手去做。在建立基本認知前,相信一切是最合適的態度;
2)懷疑一切:在你有實踐基礎並總結後,你就要懷疑一切,但是這已經不屬於執行階段,而是「提升」階段。
2、混圈子
「混圈子」不是讓你社交,在執行階段其實也不需要在社交、請教前輩上浪費時間。每個行業、每個領域可能都有行業黑話、專業術語,比如SEO界的「外鏈」、「內鏈」、「瞄文本」、「站群」等等。
「混圈子」是讓你在查資料外「遺漏補缺」:當行業人士說你搞不懂意思的名詞時,你趕緊去查。當時這裡面又有一個誤區:你查一個名詞時可能會牽扯出新的名詞,千萬不要一直查下去,適可而止,不要影響做事的進度。之所以讓你混圈子查名詞出於兩點:
1)當你對某個領域一無所知的時候,你可能查資料都無從查起。當你自以為查完的時候,你可能只查到一部分,「混圈子」是讓你遺漏補缺,拓展對任務的進一步認知;
2)在以後獲取信息中,不管是看資料還是和行業人士交談,你可能都需要遵從這個圈子的規則,之所以出現專業名詞是為了提升信息傳遞效率。如果你在初始階段不理解這些名詞,後面查資料或者請教別人的時候就會出現「理解困難」的現象。
3、訂閱信息源
這個過程應該是在「查資料」過程中順便做下來:只要你想把任務完成的既快又好,在第一步初略獲取信息過程中只能讓你有動手能力而不可能讓你把任務做到相對好,這時候就需要更長時間的信息源來提升。
信息源可以是專業人士博客,也可以是細分領域專業媒體等等,通過網上資料或者行業從業人員口中初步確定信息源,而後在執行、總結過程中不斷修正、完善。
我時常審視同事的工作習慣以及接到新任務的具體動作,還需要特別注意一點:執行階段不要想太多,甚至根本不需要想。
在你毫無認知基礎前,你除了相信查到的資料外,想也沒用,由於你根本沒有專業方面判斷基礎,只能憑著學術訓練來區分資料,你首要任務不是「想」,而是「做」。別管對錯,只有做你才會在實踐中獲得經驗,而後建立自己的判斷基礎。
在「執行」階段和「提升」階段有個顯著分水嶺:
當你在讀一篇資料,擊節叫好說的太對了,這屬於需要「執行」階段;
當你在讀一篇資料,「說的很對但是沒卵用」,這屬於需要「提升」階段。
工作上先做再說,沒做你連提個好問題(好問題的標準是細節、是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明確問題)的能力都沒有。
PS:如果有去參加知乎Club的知友,歡迎來日事清展位和我交流:)
推薦閱讀:
※親測,這幾款思維導圖軟體堪稱神器!
※使用Workflow劃詞搜索提升手機操作效率
※快速調整 Mac 窗口,還可以再簡單一點
※效率與勤奮是否矛盾?
※有沒有提高製作ppt效率的相關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