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雞復雞雞,雞年要吃雞
雞年剛剛開始,我們還是要來說一說我們「做雞」的傳統。
對於雞,我們古人尤其重視,稱雞為「五德之禽」。頭上戴冠,是文德、足後有距,是武德、好鬥敢拼,是勇德、有食共享,是仁德、天明報曉,是信德。過年剪窗花也要剪雞,漢人東方朔在《占書》上說:「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新年首日稱為雞日,企望人們在新的一年裡發奮努力,則曰之為「聞雞起舞」。
我國是世界上養雞最早的國家,秦漢時期我國養雞業已非常發達,到了西漢時期更是首創了人工孵卵法。雞肉鮮美且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因此我國天南海北各大菜系,以雞為主角的菜數不勝數,許多「雞」菜甚至跨越地域和文化,變成人人都愛的美食。
今天就和動物君一起,來看看我國各大菜系裡,有代表性的那些雞,讓我們一起吃個痛快。
魯菜-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是德州三寶之一,這裡的德州可不在美國而在山東,經過幾百年的深厚積澱,不斷的傳承和精進,打造了中華老字號的「德州扒雞」。
早在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扒雞第一代傳人賈建才的燒雞鋪里,因為夥計的偷懶導致雞煮的過火,但是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美食。後來賈掌柜改良了做法,採用武火煮,文火燜的次序,使得雞肉異香撲鼻,且連骨肉都酥爛無比,因而名聲大振。
根據《德縣誌》所載,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南巡,品嘗德州扒雞後,讚不絕口,特題詞「神州一奇」。此後更是一路發揚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家散戶紛紛為國營德州市食品公司(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獻計獻策,使得當今的扒雞博採眾長,成為「中華第一雞」。
扒雞的精妙之處在於其味道浸透骨髓,而肉質又鮮嫩清雅,真是想不好吃都難。
川菜-口水雞
口水雞的名號起源於文壇巨匠郭沫若《洪波曲》中的"少年時代在故鄉四川吃的白砍雞,白生生的肉塊,紅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現在想來還口水長流……。"
粗看來,口水雞似乎只是白切雞輔以十幾種調味品,但正是這樣的調味,原本清淡的白切雞,搖身一變成為了兼具麻辣鮮香嫩爽香與一身的新菜,吃過的人,想起也皆會口水長流。
雖然看似簡單,但恰到好處的烹煮雞肉,調出紅亮奪目,七味俱全的湯汁,正是此菜的最大特點。所以口水雞有「名馳巴蜀三千里,味壓江南十二州」的美稱。
粵菜-文昌雞
文昌雞是海南名菜之首,在海南向來有無雞不成宴的說法,文昌雞不僅在海南,在東南亞和香港也極具人氣,海南雞飯里的雞就是文昌雞。
文昌雞的最大秘密有兩個,一是在於其調味,相比普通白切雞僅用沙姜、熟油與蔥蒜的蘸碟,文昌雞會在這些的基礎上搭配上雞湯與橘子汁,使得其更能調出雞肉本身的鮮美。二則是在雞肉本身,經測定,相比普通雞肉,文昌雞的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更高,在烹飪的過程中因熱氧化產生的香味就更濃郁,口感也更好。
因此,一碟鮮嫩爽滑的文昌雞,搭配一碗雞油雞湯煮制的「雞飯」,真是能讓人隨時都想能享受到的簡單美食。
淮揚菜-雞汁煮乾絲
風格雅麗,講究細膩向來是淮揚菜的特點,在雞汁煮乾絲這個菜上表現的尤其明顯。
料要選用揚州大方干,用刀批二十五片以上,切出整齊劃一,猶如火柴桿粗細的乾絲,在沸水中進行初步處理,去除影響口感的黃泔水。湯底則必須是老母雞燉煮的雞湯,湯底必須濃厚鮮醇,再配合新鮮去殼冬筍絲、新鮮河蝦仁、上等金華火腿絲等一同燒煮。
看似普普通通的乾絲,在吸收了多種配料的味道,外觀勻稱雅緻,口感綿軟爽口,味道鮮醇細膩,雖然只是吃了豆腐乾絲,但是卻猶如吃了一塊塊鮮嫩的雞肉一般,是淮揚菜膾不厭細的典範。
浙菜-叫花雞
一聽到叫花雞的名號,總讓人聯想到金庸小說中快意恩仇的武林江湖,以及黃蓉撕給洪七公的那半隻叫花雞。
林語堂在《瞬息京華》一書中寫道:「喪女後的木蘭追求心靈的平靜,仿照常熟烹法做叫花雞,蘸醬油吃。」可見叫花雞的名氣之大。
相傳古時候有一叫花子流浪到江蘇常熟帶,餓的飢腸轆轆,碰巧就抓到一隻雞(好隨便啊=。=),但因沒有炊具,所以只能就地取材,取出雞的內臟後,在雞身上塗上一層黃泥後在火中煨烤。等到雞熟泥干後,輕輕一剝,泥土隨雞毛脫落,露出柔嫩鮮美的雞肉。
現代的叫花雞則更為講究,會將肉丁、火腿、乾貝、菌菇等各色食材塞入雞腹中,並以豬網油緊包雞身,在外面再裹上新鮮荷葉,用細麻繩扎牢後再塗泥烘烤。出鍋的叫花雞,肉香與荷葉香交織,色澤金黃,雞皮油亮,口感酥嫩,如果被洪七公老爺子吃到,恐怕是放不下手呢。
閩菜-醉糟雞
福建最為獨特的就是紅糟,在《民國吃家》一書里,二毛提到魯迅是吃喝的地道行家,但有次,在與一眾好友品嘗福建菜後,便在自己的日記上清楚的記下「餚皆閩式,不堪適口,有所謂紅糟者亦不美也。」即使是福建看家菜的醉糟雞,也被黑了一把。吃貨,果然也有不對胃口的時候。
醉糟雞作為閩菜中的扛把子之一,久負盛名。其製作方法是將肥壯的嫩母雞與紅糟一同煮熟製成,其色澤紅潤,口味香醇,廣受歡迎。不知為何,卻不和魯迅先生的胃口。
徽菜-符離集燒雞
符離集燒雞因產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得名。其與德州扒雞一同,是「中國四大名雞」之一。
雖然符離集燒雞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現代的符離集燒雞的口味與特點主要是形成於20世紀初,由「紅曲雞」改良而成的地方特色。因此現代的符離集燒雞香氣撲鼻,肥而不膩,嚼骨而有餘香。
符離集燒雞與德州扒雞的最大不同在於,燒雞是先油炸,後用香料腌制與煮制,而扒雞則是先腌制,再油炸或者蒸煮而成,兩者工序不同。不過,兩種都好吃,就對了。
湘菜-東安雞
湘菜「辣」名遠播,而八大湘菜之首的,正是起源於湖南東安縣的東安雞。
西晉惠帝永熙元年,縣衙大宴鄉親,因為廚師的失誤,錯將陳醋當成料酒,意外的製作了大受歡迎的「陳醋雞」。清朝末年,「太子少保」席保田在宴請朝廷大臣時,酒席上也有這一道「陳醋雞」,但因覺得名字不雅,始終不肯透露名字,幸得曾國藩解圍說「既然是席官寶家的特產,就叫宮保雞吧」,後就一直作為「宮保雞」流傳。時過境遷,到了民國時期,愛國將領唐生智在酒席中擺出了「宮保雞」一菜,酸甜可口,大受歡迎。在被問及菜名時,回答曰:「這是家鄉的特產,叫東安雞」。
其實無論叫陳醋雞也好、宮保雞也罷、東安雞也好,不變的是其簡單的用料和調味,越是簡單的菜,就越能廣受歡迎。僅用雞肉,配以油、鹽、料酒、醋、花椒、辣椒、生薑,就能做出一盤香氣四溢,酸辣可口的東安雞,難怪連國宴,也有東安雞的身影。
東北菜-小雞燉蘑菇
說道東北菜,不得不說的當然是燉菜。而東北四大燉之首的,就是小雞燉蘑菇。
早年瀋陽,小雞燉蘑菇一直作為年三十兒的主菜,也是招待來賓的招牌菜。東北民諺:「姑爺進門,小雞斷魂。」就是說新姑爺陪媳婦回娘家,老丈人家一定做小雞燉蘑菇,否則就說明對女婿不滿意。
小雞燉蘑菇一定要選擇當年的小公雞,配上東北獨有的山珍榛蘑,因其不能人工培育,因此非常珍貴。榛蘑鮮美、小雞嫩滑、粉條滑爽、湯汁濃郁,一鍋燉菜就能吃爽也合乎東北爽快的性格,每一口都能好吃上天。
清真菜-大盤雞
大盤雞因其獨具一格的葷、素、面一體的特性,自己就能獨當一面,且用大茶盤裝雞塊而得名。
大盤雞外觀上有紅、白、黃、綠四色搭配,色彩艷麗。雞塊滑嫩咸辣,面片筋道入味,土豆軟糯香甜,青椒脆嫩爽口,如果沒吃飽的話,再點上個拉條子,繼續用那余汁蘸面,更是別具風味。因此,大盤雞不僅受西北人喜愛,在國內各地也成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美食。現在,除了大盤雞,大盤系列還有諸如大盤牛肚、大盤羊肚、大盤魚、大盤兔等等,活生生的引領了一個新的系列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店供應不同規格的大盤雞,但是即使是小份,那也是大盤雞,而不是小盤雞,身份在這兒,底子可不能丟。
雲南菜-汽鍋雞
要論雞的原汁原味,汽鍋雞自然當仁不讓。
滇南地區建水縣盛產陶器,據傳是乾隆年間初始楊瀝利用建水陶器,研製出的特殊炊具,名曰「氣鍋」。在氣鍋下可放置盛滿水的湯鍋,將雞塊放置於汽鍋內,通過蒸汽將雞肉蒸熟。汽鍋雞的湯汁通過蒸汽凝結而成,原汁原味,肉質鮮嫩,雞湯清鮮,因此聲名遠播。
近代我國許多店更是通過在汽鍋雞中,加入諸如田七、蟲草、天麻等名貴藥材,提升雞湯的鮮味與營養價值,也有加入香菇、宣威火腿、竹蓀等一同食用的,光是說著,都好像已經能聞到這汽鍋雞的芳香了~
本幫菜-白斬雞
上海的白斬雞與粵菜中的白切雞做法其實並無太大分別,皆是使用整隻雞浸煮後白切而成。但上海的白斬雞,因其用料是浦東三黃雞,又有三黃雞之稱。
小紹興白斬雞是上海家喻戶曉的品牌,是一代人的記憶。傳說小紹興做雞是「三進三出」,冷水燒開,雞放入,水沸騰滾開後取出冷涼,如此反覆,三進三出後,方可等待切塊裝盆。端上桌的白斬雞,外皮金黃油量,雪白的雞肉,雞皮與雞肉之間有著一層晶瑩剔透的水晶凍,更是為其錦上添花。
除了雞肉本身外,蘸料也絲毫馬虎不得。除了鮮醬油、蔥末、薑蓉之外,各家更有不外傳的獨特秘方,大體是添加了香菜、糖、麻油、雞湯等,來上一塊鮮美絕倫的雞肉,蘸上調味醬油,那滑嫩緊緻的口感才是上海白斬雞呈現出來的味道。
看完了這麼多雞,究竟哪一種最合你的胃口呢?趕快一起去吃吧~~
文 || 王大喵
編輯 || 小狼
校對 || 小蛋&小虎
推薦閱讀:
※公雞為什麼會有打鳴的本能?這個本能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喜歡嘲諷長得美的人?
※母雞為什麼不用交配都可以生蛋?
※能否用視頻分享一下,雞怎麼烹飪好吃?
※雞脖子的自穩定功能的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