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想要提升自我,該讀什麼書?

逆水行舟,不學則退

對於我來說,閱讀是一種習慣,也是我的興趣和愛好。我同時也愛好逛博物館,玩電腦遊戲。因為這些活動能讓我開心,不管是收穫新知識,滿足好奇心的那種開心,還是經過艱苦奮戰,取得勝利的那種開心。

對於一些人來說,閱讀則是一種自己給自己安排的任務。除了極少數反智主義者之外,絕大多數人都認可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都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像是在逆水行舟,不學則退。而閱讀,則是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學習方式。

有人問,心理學怎麼才算入門。我當時回答,只要把普通心理學這門課或者這本厚厚的教材完全讀懂,就算是入門了。這個要求其實不簡單,不是翻過一遍教材就算是真正讀懂教材。普通心理學裡包含心理學的幾乎所有內容,要真正讀懂這本書,可能還需要讀許多其他論文、書籍來輔助。

雖然大多數人都認可閱讀的重要性,但我想大多數人並沒有掌握真正的閱讀方法。讀書雖然沒有什麼太多的技巧,但選擇讀什麼書卻是十分講究的。與很多人不同,我不是強調要讀經典名著。很多人都讀過的那些「偉大的長篇小說」,我一本都沒讀過。我強調的閱讀,更多是對知識的獲取,而不是一種以娛樂為目的的閱讀。

從各個學科的入門教材開始

假設大家計劃準備多讀一些書,豐富自己的頭腦。那該選擇什麼樣的書來閱讀呢?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各個學科的入門教材。比如名為《經濟學原理》、《普通心理學》、《社會學概論》、《邏輯學導論》、《統計學基礎》等等類似的教材。也許是我個人的偏見吧,我總是認為邏輯學、統計學、心理學、經濟學、哲學、社會學等學科特別能鍛煉人的思維能力。所以我向大家推薦優先閱讀這些學科的教材,而歷史學、文學、傳播學、語言學、物理學、化學等學科,則可以放得靠後一些。當然啦,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大家還是優先按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吧。

不過,我想對於一些人,這些教材恐怕不適合其自學。主要是因為,寫教材的作者,並不是為大多數學習能力很差的人來寫教材的。教材的作者一般都默認讀者是每天不得不學習的學生,他們不得不買這些教材。所以教材寫得枯燥點沒關係,只要能讓學生用來複習應對考試即可。

不過,如果是國外大學的流行教材的中譯版,那麼閱讀的趣味性是有保障的。中國有嚴格的高考,中學生們大多被壓抑著為高考做準備,想要考上一個好大學,從此改變自己的窮苦命運。不過這對越來越多的年輕中學生不適用了,因為他們家境還不錯,不需要靠考上一個好大學來改變什麼窮苦命運。

美國的中學生,壓力相對輕很多。畢竟SAT可以重複多次考,而且大學錄取也不僅僅只看分數,還有各種其他申請材料要看。更重要的是,在美國,像北大清華這樣優秀的大學,估計有幾十所。而像復旦人大這樣級別的大學,美國就更多了。所以美國的中學生們並不要太刻苦,就可以被非常優秀的大學所錄取。美國雖然是一個開放的國家,但人家多錄取一些自己人也是正常的。

既然美國的學生不用那麼刻苦,所以可以多花很多時間來玩。那麼教材的作者自然要把教材寫得更吸引人一些,不然學生們就去玩了。

閱讀的最近發展區

蘇聯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過一個很有價值的概念,叫做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這是指,當孩子們的學習材料,其難度如果剛好比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難一點點,那麼這種學習材料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最有幫助。就讓我們用具體的分數為例,假設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是50分,那麼30分難度的材料對於孩子來說太簡單,重複學習也不能讓孩子有所進步,80分的材料對於孩子來說太難,多次學也學不懂。50分到60分的材料比較合適,剛好能促進孩子進步。

如果把最近發展區這個概念放在閱讀上,那我們同樣可以有一個閱讀的最近發展區。假設有一個人,這個人的生物學水平是50分,經濟學水平是60分,社會學水平是30分,心理學水平是20分,數學水平是90分。那麼對於這個人來說,處於閱讀的最近發展區中的書籍就完全不同。這個人的數學水平已經很高了,恐怕只有專業的學術論文和專著,才能促進其數學水平的進步。而這個人的心理學水平很低,直接讀論文恐怕太難,可以嘗試從優秀的心理學科普著作開始,慢慢再進階到專業教材,最後才是學術專著。

所以,我很少給別人推薦書單。因為對於不同的人,適合他的書並不相同。同樣是想了解經濟學,薩繆爾森的教材就更難一些,曼昆的則更簡單,而經濟學科普書則最為簡單。我經常推薦的牛津通識讀本,算是各個學科不錯的入門書。

在我們知道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之後,另一個難點在於,我們對自身水平的需要有正確的認識。前面我假定了一個人明確自己的生物學水平是50分,所以他需要閱讀50分到60分之間的書籍。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其實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我們只能通過種種方式來模糊地估計自己的水平。

要我說,其實有一個方式很簡單。如果我們不知道一本書是否適合自己,那麼先讀一讀序言和第一章,看看對於自己來說是否太難理解。而且,在中國,書這麼便宜,我們大可以在一個領域裡多買幾本書,然後選一本適合自己的閱讀,其餘的贈送給朋友。

要不要讀所謂的方法論書籍?

專業教材可以提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我想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專業教材的銷量總是比那些教人所謂成功方法、學習方法、閱讀方法、思維方法的書要少得多。我們究竟該不該讀這些方法論書籍呢?

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進行肯定或否定性的回答,得具體書籍具體分析。在這些所謂的方法論書籍中,絕大多數都是無用的垃圾書,它們可能是純心靈雞湯,讓人讀了飽受安慰。可能是勵志書籍,給人打打雞血(這類書還算有點用)。可能是偽科學理論,讓人讀了自以為了解了什麼高深的科學方法,從此高人一等。

還是用「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比喻來說明一下問題。讀方法論書籍,其實就像是磨刀。磨刀需要挑選正確的磨刀石。對於科學來說,數學、邏輯學、統計學等等,就是很好的磨刀石。批判性思維書籍也是正確的磨刀石,文獻檢索與利用類的書籍也是不錯的磨刀石。但市面上我見到的大量教你怎麼管理自己的時間,怎麼規劃自己的人生,怎麼戰勝拖延症等等此類時間管理類書籍,只能說是不太差,讀一兩本即可,不必花太多時間放在用這種不太好的磨刀石來磨刀。畢竟,我們要做的是砍柴,砍柴花的時間必須要比磨刀要多得多。

如果說真的有什麼成功方法,那就是持之以恆地學習和努力。不要想著自己已經很厲害,不需要再讀更多的書了。更不要奢望有什麼絕世秘籍,能讓你一步登天。如果你還沒有實現你認為自己應該實現的目標,那就怪自己不夠努力吧。

最後,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Reason-Edu)

我們是一家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的公司。

推薦閱讀:

大學一年級怎麼學習法理學和憲法?
不追求神話一般的速讀,我們該怎樣合理提高閱讀速度?
漢語言文學 師範 學習過程中無法找到重點,覺得知識點過於繁雜怎麼辦。?
看了這麼多理財文章卻依舊理不好財,問題出在哪兒?
我的讀書大法

TAG:阅读技巧 | 学习方法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