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討好型人格?|你無需討好別人
一個朋友小A,他的父親脾氣比較暴躁,經常一點雞毛蒜皮的小時,動不動就會發飆,小A為了不被罵,做事,說話都會變的小心翼翼,經常會從旁觀察爸爸的言行來判斷他的心情,生怕自己一順口說一句爸爸不中聽的話,情緒就在房間里炸裂。每次他父親說的某個事情,他都會習慣性的無條件認同,漸漸的就養成了討好別人的性格。
另一個朋友小B(我朋友就是這麼多,怎麼了╭(╯^╰)╮),每天的生活都時時關注別人對他自己的期待,總是通過各種積極的回應來企圖獲得別人的認可,每當有人否定他時,他都頓時緊張,趕忙解釋事情並非對方想的那樣,但越描越黑,對方也表現出一副厭煩敷衍的表情,但小B還是惶惶不安。並且大部分情況下,越想討好別人,反而不被當一回事。
看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除了精彩的劇情之外,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心情:劇中的反派人物真是狠到沒朋友!今天來談談這部電視劇的一個典型角色:玄女。(不得不給演員祝緒丹點個贊,她把角色塑造得很成功。)
除了玄女的狠毒,你們是否看到了她為愛痴狂的一面?她用苦肉計偷取陣法圖,害死白淺的師父,只為了能和離鏡在一起。她使用禁術,忍受著巨大的痛苦生下病兒,是為了維持離鏡對她小小的關心。她想方設法奪取神芝草,只為了喚醒沉睡多年的孩子……她圍著離鏡耗了一生,卻放棄了自我。而自始至終,離鏡的心裡只有白淺。儘管玄女的愛太自私,不惜一切代價去討好離鏡,但她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終慘死在四大神獸的洞穴外。
可以說,在愛情里,玄女懷著的是一種討好型人格。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Sherry Pagoto博士(Psychology Today許可心理學家)指出,討好型人格是潛在的不健康的行為模式,而不是人格障礙,他在指出:討好型人物,一方面是害怕被拒絕,另一方面則是源於對失敗的恐懼。
害怕被拒絕,典型的潛在感受就是「如果我沒有盡我所能去讓他們開心,他們就會離開我,也不會再關心我了」。這種感受通常是由於缺乏關愛,或者被重要的人拋棄、拒絕,或是不穩定的情緒造成的。
害怕失敗,潛在的感受是「如果我犯錯,我會讓別人失望甚至被懲罰」。這種感受的來源,一般是在早些時候,因為做錯了一些小事,收到嚴重的懲罰所留下的心理陰影。
兩種感受都有一個共同點:只在意別人的感受,忽視自己內心的心法。一旦內心接納了別人評價,人就會以他們的評價來定義自己,這就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短期受益,長期的代價
一個總是討好別人的人,在別人心中,總是一個非常樂於助人的人,因為他從來不會說「不」。讓這樣一個人幫你做這做那簡直輕而易舉,這聽起來倒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事實不然。
這些人總是極力地維持和別人之間的和諧關係,總是優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可以說,這種取悅其實是一種自我犧牲。比如,當這些人處在一個團隊中,一開始別人吩咐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是非常積極的,尤其是得到別人正面評價的時候。但是,久而久之,當這些人無力做好某些事情,他們心中就會產生多餘的內疚和焦慮:
害怕別人對自己工作成果的不認同,害怕與同事發生衝突,不想惹麻煩。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對他生氣,估計天都要塌了。
總之,這類人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越過了邊界:他們已經不是簡單地去表達自己的善意、樂於助人,而是已經被人際衝突的恐懼感征服了。總是討好別人,會導致什麼後果?
- 承擔過多的責任。因為不想讓別人不開心,所以別人吩咐什麼就答應什麼,這不僅是超負荷工作,而且會產生怨氣、倦怠,從而適得其反。最終別人會因為你太過在意這些承諾而感到失望。
- 不敢表現自己的實力。討好型人格害怕發揮失常的人會對自己產生負面情緒,如難過、羨慕或敵對,因而經常「留一手」,不敢表露自己,後果就是,有機會都輪不到自己。
- 承受更多的壓力。一個不懂說「不」的討好型人格,最容易順從別人的話。舉個栗子,在酒桌上,明明很清楚不能喝太多酒,卻對別人敬的酒來之不拒,最後難受的也還是自己。
討好型人格可以戒掉嗎?
可以,但是很難。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認知上的缺陷:因為看不見自身的優點,又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討好型人格是從小養成的,人從小時候開始,效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並且任何事都儘力做到讓父母滿意---這樣就養成了一種習慣。
漸漸地,隨著自我成長,生活慢慢獨立以後,這種習慣就遷移到了社交人群上面。從小時候試著讓父母滿意,長大後就變成了讓別人對自己做的事情滿意,如此才能獲取一點安全感。別人的評價變得越來越重要,自身的價值越來越模糊不清。想要改掉這樣的習慣,或者說,淡然面對別人的評價,明顯是不容易的。
但是再不容易,也應該做出努力,萬一成功了呢?
如何改變「討好」的心態1. 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你不能控制別人怎麼想,與此同時,你也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人話完全贊同。你應該明白,自我價值不是由別人的評價決定的,而在於自身的評價。
-別人沒有義務喜歡你,也不會對你做的事情有太多的想法,少給自己一些壓力。
-當你做不好一件事情的時候,沒必要苛責自己,不如總結教訓,不斷成長。
2. 學會說「不」,建立邊界意識。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並不意味著自私。或許你可以找一個安靜的、不被打擾的地方,回憶你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所做的事情,並列出那些你不喜歡,但是不自主去幫別人做了的事情。然後,寫出你為什麼不想做這些事情。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其實這些事情都違背了你的原則。
所以,我們要忠於自己的原則。舉幾個栗子:
- 我不喜歡負能量,但是別人讓我幫忙做的事情會讓我心情不好,我會拒絕;
- 要我幫忙的事情必須符合我的價值觀,否則拒絕;
- 我今天要保證八個小時的睡眠,如果這個忙太花時間,我會拒絕;
……
3. 接受你初次拒絕別人的內疚感。
改變習慣的開始總是艱難的。由於習慣了以別人的情緒為中心,所以很難將拒絕說出口。當你拒絕別人的時候,不用內疚,不用抱歉,因為他會找另一個可以幫忙的人,或者另一種解決辦法。
如果你還是還是心軟了,可以從反面想像一下事情的後果:我又幫忙做了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然而事情總是可以解決的。別人也不會因為一件小事,有太多的想法。
4. 學會自愛,提高自信。
遵從己心,相信自己,不要過多地在意別人的想法,因為你永遠也不可能討好所有人。即使你獲得了別人再多的好評,但這不是真正的你,學會自愛才會體現你的價值。
不必時常和別人做比較,接受並且更愛自己,像對待良師益友一樣,善待自己。有時間不如去做一些喜歡的事,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自信的人才是真正被人喜歡。所以……加油!
最後,你身邊是否也有不斷找你幫忙的人呢?如果有,我們聊一聊喔。
References
Stan Patty. (2015). What is the people pleasing personality disorder? Quora.
Andrea Mathews LPC, Ph.D. (2014). The People-Pleasing Habit. Psychology Today.
Andrea Mathews LPC, Ph.D. (2015). Why Is it so Hard to Stop People Pleasing? Psychology Today.
Julie J. Exline Ph.D. (2014). People Pleasing: Short-Term Benefits and Long-Term Costs. Psychology Today.
Claire Hodgson. (2015). 5 Tips to Help You Stop Being a People Pleaser. Tiny Buddha.
Fay Agathangelou. (2015). How to Stop Being a People-Pleaser. Healthy Place.
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每日推送自信、人際交往、情感、學習成長等主題文章。
PS:沒時間解釋啦,趕緊上車。
【電子書福利】如何更系統的學習提升自信、人際交往、戀愛、學習成長方法,關注本公眾號:迎刃(ID: yingrendao )後台回復關鍵詞:dzs 或『電子書』,即可下載5本電子書到手機瀏覽(5種格式)。晚了,可能鏈接就失效啦。
怕我,你愛了嗎?推薦閱讀:
※非常想去μs final live但是去不了是怎樣一種感受?怎麼調劑?
※你是一個少數派嗎?作為一位少數派的經歷和心態是什麼樣的?
※單親家庭工作後卻想擺脫家裡束縛,甚至希望媽媽早點去世。必須匿名,我的心理究竟有多扭曲?
※真正的晴天霹靂是一種怎麼的體驗?你是怎麼挽回心態從而解決的?
※12條草根抗癌的經驗總結,對抗癌症不僅僅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