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柴燒」紫砂壺
我記得我在一個問題里說過「柴燒會是近期的流行趨勢…」。但是那個「柴燒」,和頭圖的「柴燒」,不是一個意思。
我們先來捋一捋紫砂燒制方式的歷史:
1. 上古時期到20世紀50年代,用松脂、松木作為燃料,用龍窯燒制茶壺;
2. 60年代開始,用重油、煤,在龍窯、隧道窯燒制茶壺;
3. 70年代龍窯熄火,全面使用隧道窯;
4. 90年代開始使用天然氣作為燃料燒制茶壺;
5. 2003年左右宜興市政府對所有窯爐開始了禁煤、油等管理辦法,全部採用天然氣燒制;
6. 21世紀初,小型化電窯開始流行。
以上,可以看出兩個發展趨勢:
1. 降低污染排放;
2. 減少窯內變數。
第一點很好理解,大家要知道以前宜興的山都是禿的啊,但凡是松木,一到年景立馬砍掉,或者留老松采松脂,其他也甭管什麼木了,全部砍掉往窯里塞;丁山人個個都灰頭土臉,到處都是窯爐冒黑煙、路邊丟棄的紫砂泥塵土飛揚。從從保護生態、大氣的角度,這個趨勢是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科學發展觀的??;
第二點就是關鍵了,那為什麼要降低窯內變數呢?這可以結合一點來說,也是頭圖茶壺完全站不住腳跟的根本:為什麼「柴燒」可謂是古法,但是我們在故宮博物館、中國紫砂博物館、各大拍賣會,卻看不到一把所謂「柴燒」的茶壺呢?不是很少,而是從來沒有!?
原因就是:從古到今,紫砂壺在燒制過程中,都是要極力避免出現這種所謂「柴燒」的彩色斑駁痕迹的!如何避免呢?
就是用這玩意兒。高端茶壺要放在「得罐」里,然後再放入龍窯,為的就是避免窯灰、殘釉、汽化鹽等飄附、覆蓋、腐蝕,茶壺。而徒工壺為了降低成本,讓每平方可以放的壺更多,乾脆就死命往裡面堆。所以從第二點上來說,稱「柴燒」是古法,是完全錯誤的;是古法的殘次品還差不多。
為什麼以前的制壺者要竭力避免這種窯變?因為這種窯變對紫砂壺的特性是致命的:
1. 破壞透氣性。附著了大量的雜質,茶壺表面發生了特殊的釉化,堵塞了紫砂的氣孔結構;
2. 讓工藝變得毫無價值。由於表面有一層附著,工藝師「明針」功夫的水平便變得不是那麼重要。覆蓋了一層雜質,茶壺的紋理、顆粒感,根本變現不出來;
3. 茶壺包漿不易。即使包漿了,也會變的又臟又亂,毫無美感;
4. 有窯變、釉淚的紫砂壺,是紫砂里的次品。從古至今,這種類型的茶壺都是低端的代表,徒工練手燒出來看看,工藝一般,泥料也一般。所以匠人不齒。
現在的「柴燒壺」行業如何?
可能我容易遇到奇事,所以不能代表所有生產者。為了誇大這種「柴燒」的效果,很多人主動的往電窯里放一些可以在高溫下汽化、能夠與陶土反應的無機鹽(或者其他未知配方),然後用電窯燒幾塊錢一隻的灌漿壺。這樣下來,整窯的壺都是柴燒的了。而且還特便宜。
總結一下就是:
1. 所謂「柴燒」既非古法,也非原生態,更不能大保健;
2. 重油、松脂、燃煤,燒出來的壺根本不會比天然氣或者電更好。
---
如果您覺得我寫的還不錯,請點贊。這可能會讓知乎的紫砂壺內容好那麼一點點。
一個可能有好壺的相冊:LarryQuan的相冊-Teapots.
推薦閱讀:
※第一泡茶要不要倒掉 丨 關於洗茶
※印象大紅袍值得看嗎?
※茶葉包裝除了鍍鋁膜還有更環保更好的么?
※英式茶,也就顏值高?
※有兩個地方的大雪山普洱茶,你喝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