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所》:與同類遊戲相比,它可能很難出彩
兩名成年人與兩名小孩構成的四人家庭,蝸居在地表下的方寸土地里,在地表之上,有著輻射污染物、沙塵暴、流民和廢墟,作為玩家,你需要保證四人的基本存活需求,並足夠長地生活下去,《庇護所》(Sheltered)就是這樣一款廢土題材的生存遊戲。
在《庇護所》里,你可能會看到大名鼎鼎的《輻射》系列、或是《這是我的戰爭》的影子,甚至其中的某些設計會讓你想起《模擬人生》。畢竟近幾年生存遊戲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讓同樣以生存為核心,輔以建造、探險、戰鬥等要素的《庇護所》與同類遊戲進行對比顯得略為平淡無奇。
如前文所述,《庇護所》的遊戲目的為生存足夠長的天數。如果你是以普通難度開始遊戲,那麼在遊戲開始後的前幾日中,你會生存得相當舒適——除了家裡出沒的老鼠,你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打家劫舍的流民,完全可以一心一意地充當一名(四名)修補匠。修補匠的工作內容包括:製造設備、修理設備、升級設備,這些設備大到滿足生活需求必備的單人床、簡易浴簾,小到保證生活安全衛生的捕鼠夾。
在一個廢土世界如何獲得舒適生活是生存遊戲的樂趣之一,但在《庇護所》中,製造設備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滿足角色的各項生活指標。果腹、睡眠自不必說,饑渴、如廁、衛生、壓力、心理創傷共同組成了每個角色的狀態指標,只要某項指標持續紅色並得不到改善,那麼角色將會死亡。如果玩家有一定的同情心,想必也是不願意讓狀態滿紅的角色出外探險(覓食)的。
探險部分是遊戲中維持生計的唯一手段,雖然水源和食物可同時依靠其他渠道獲得,但製作設備的資源則除了探險,並沒有其他獲得手段。如果你已經玩過《這是我的戰爭》,那麼初次在《庇護所》中外出探險可能會十分不習慣,因為遊戲並沒有提供探險地點的畫面切換,你只能操作庇護所內的角色,通過無線電對探險夥伴的行動作出指示。唯一例外的是,如果探險的夥伴遇上了這個廢土世界上其他存活的人,遊戲畫面會變成一個回合制的RPG,你們將會進行和平交易或者是一番廝殺。
如果一定要對《庇護所》作出評價,那麼生存遊戲必備的「困難」將會調動起玩家的情緒,並且會成為玩家堅持遊戲的動力。畢竟當遊戲角色因飢餓而瀕臨死亡,玩家用盡了可用的方法最終卻束手無策,失落的情緒過後,多數玩家都會選擇再來一局。
但《庇護所》的與同類遊戲相比,實在是亮點不多,雖然與《這是我的戰爭》擁有著相似的遊戲元素,卻讓人很難沉浸於遊戲的世界中,食物的獲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庇護所》中,多數時候玩家都可以通過外出探險搜刮食物罐頭,並憑此保證口糧,與烹飪相比,這的確是一個快速省事的方法,但細節的缺失帶來的是遊戲沉浸感的缺失。因此,我像一個旁觀者一般進行遊戲,除人物瀕臨死亡帶來了些許緊張,我的內心毫無波動。
《庇護所》目前在Steam打折中,原價48元現價只要16元就可以入手。遊戲自帶簡體中文,喜歡的朋友可以在商店頁面進行查看。
傳送門:Sheltered
~The End~
推薦閱讀:
※沉浸2年後,進入Steam全球最熱遊戲TOP6——《H1Z1》的輝煌才剛剛開始
※有關Steam的遊戲封禁和VAC封禁
※不漢化就差評!《足球經理》式的鬥爭合理嗎?
※我快要控制不住我的麒麟臂了!——《你被子下的是什麼?!》
※閑言碎語不要停! 這款遊戲會讓你變成拆彈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