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到底哪裡不好?

申請人經常會和我說,老師你給我講一講加拿大到底哪裡不好?

我說:您怎麼定義這個不好?

他說:我也不知道什麼是不好,你就說一說嘛!

我說:你要知道每個人由於成長背景,人生經歷不同。多所謂好還是不好都有自己的一套評價標準。我私認為,所謂的移民不好,是指移民以後要不沒有達到心理預期的所謂「好」,或者是與現有的生活水平形成落差。於是就有人總結出來了所謂了加拿大「不好」。

他說:那你是中介,你當然都會說加拿大好了,你不說加拿大好誰還找你辦以移民了?

我笑一笑說:我當然不反對你的觀點,買賣雙方的心裡鬥爭都伴隨有一種不信任在裡面。我所發表的文章並沒有一味讚揚加拿大是「天堂」,反倒希望申請人要儘可能降低自己的心裡預期,腳踏實地的經營移民以後的生活。

他說:但我還是希望你來講一講加拿大哪不好。

我說:希望從網路上通過陌生人中對未知事物的"貶損",來為自己所謂放棄和不成功借口是大部分人的心裡預設,已達到對未能成功事物的自我安慰。就好比,經常會有人說你看清華畢業的、北大畢業的學生不也一樣去賣豬肉,我念了清華大學也不一定好找工作是一個道理。所以對未知的事物喜歡看負面消息就成了一部分人的日常。我很理解。

所以,我今天也說一說我心裏面多倫多或者加拿大有哪些方面會讓你覺得「不開森」。同時,老司機也教你如何來避免這些「不開森」。

加拿大工作非常難找?

縱觀各大論壇網站和QQ群,經常會有所謂「老移民」指點江山說,加拿大工作很難找,來了只能看labor工!什麼是labor工?進黑工廠做流水線工人?到餐廳端盤子當服務員?

試想我一個儀錶堂堂的大學教授、國企高管、銷售總監,來你們加拿大是給面子,讓我干這種「低三下四」的工作,豈不是玷污我社會主義榮辱觀?

那是不是新移民來加拿大都不好找工作?

從某些方面看是的。

首先,新移民的英語水平和本地白人母語水平比還是差了一大截,甚至連印度人都不如,很多印度人英語就是母語。即使你技術移民考了雅思6分,自認為還不錯,但是放到滾滾社會洪流中,你還是那麼渺小。試想,如果你的英語僅局限於how are u?fine thank u and u的水準,怎麼和白人老闆和客戶溝通呀!所以提高你的英語水平才是正題,不要總抱怨沒有機會。舉個「栗子」:通過聯邦技術移民,雅思G類四個7以上的「天朝選手」,基本在加拿大找工作都屬於暢通無阻。通過聯邦EE來的小夥伴不管「高低貴賤」,總可以找到適合的職位。

其次,北美經驗很重要,很多行業,中國和加拿大擁有不一樣的國情。比如你說我在國內做某某品牌類銷售總監,或者做某某設計公司經理,也可能是某些大學教授或導師,還有醫生這類職業。加拿大都是有準入門檻的!並不是說你一定不能進入這些領域繼續工作,而是說作為加拿大經驗小白,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可以再攀高峰。關鍵,你願不願意再努力一次。

還有,智商、情商、人脈缺一不可。我們招聘職位多次,總可以看到申請人轉發空白郵件附帶一個200字的個人簡歷進行求職。也有群發求職信不改僱主名稱和聯繫方式的。更有甚者打電話過去直接反問我你是哪家公司?我投了好多家不知道你是誰?我也見過很多新移民,生活圈子局限於老婆孩子熱炕頭,人際關係簡單。同樣道理,在加拿大,熟人推薦,內部提升也是企業經常採用的辦法!所以你的朋友、老師、同學、移民圈子,如果有朋友推薦,願意搭把手,絕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同時,我們在討論工作問題時,一定要區分留學生和中年移民兩個群體。作為留學生來說,剛剛畢業,從基層做起,從底層做起永遠是不變的真理。不要好高騖遠,因為你們有資本、年輕、英語好,在加拿大,混的好不好,也同樣取決於你的方向、定位以及努力。這一點無論在中國還是北美,四海皆準。

加拿大中國人做的都是底層工作?

首先定義什麼是底層工作。如果把服務員、理髮師、美髮師、電工、裝修師傅、汽車修理師都算作底層工作,那我認為是對加拿大的不了解,或者還在以中國眼光看世界。

可能在你們眼中,汽車修理師是這樣的:

而我在加拿大去換一個輪胎場景是這樣的:

要預約、要排隊、要給小費。師傅換了四個雪胎加輪轂,要價160加幣。多少人民幣您可以自己算。

同理,加拿大有資質的裝修公司以及櫥櫃公司,年收入百萬人民幣絕對是沒問題的。

所以,私認為,大學上久了,辦公室坐久了,總有一絲心態看不上體力勞動者。而這恰恰是加拿大因為勞動力稀缺,所賦予的對勞動的尊重。所以我很尊重和認可每一項技能工作者。

加拿大的生活很無聊?

曾經一段時間,我也稱呼多倫多為「土狼屯」,與北京、上海、深圳比,多倫多根部算不上高樓林立,一片燈光璀璨。

還記得站在黃浦江邊遠眺東方明珠?還記得穿過王府井站在CBD揮斥方遒?還計算著做哪條地鐵,夜宵暢飲,淘寶包郵?通通都沒有!

要說高樓大廈,基本都在各大城市的downtown,CBD是有的,但絕對沒有中國蓋的高,蓋的密集。這邊更多的是獨立house以及老建築。我曾經問一位多倫多建築師,我說downtown為什麼不把這些破舊的房屋拆掉蓋更現代的高樓啊?建築師朋友說在多倫多絕對不可能有強拆發生,downtown動則上百年房齡的房子比比皆是,開發商可懂不起。往往政府會規划出文化街道,比如在queen和bloor上都是鱗次櫛比的特設小商店,喜歡攝影的人其實更喜歡穿梭於這樣盤滿樹藤的街道,更喜歡在滄桑的路口喝上一杯咖啡。就好比外地人更喜歡遊盪於北京的老四合院一樣,鋼筋混凝土抹去的是記憶,拆掉的就永遠不會再有。

所以換句話來說,要說加拿大是村,破,舊。我想屬於理念不同,而不是對與錯。比如我來說,我更喜歡自己的裝逼文藝青年范,喜歡逛老街道,喜歡風味美食 ,喜歡復古的衣帽。而有的人就是喜歡燈光璀璨,喜歡KTV,喜歡夜宵美食。我選擇我喜歡的,你走你的路,其實大家沒必要爭這個對與錯。

加拿大的物價高嗎?

憑我多年逛超市經驗看,蔬菜類在加拿大是比較貴的。畢竟加拿大的緯度不適合種蔬菜,基本都從美國進口。但是肉類和海鮮類就非常便宜了,因為加拿大盛產龍蝦和螃蟹。牛羊肉的價格相比收入來說也屬於可接受範圍。

如果你喜歡中國的味道,比如冰紅茶、老乾媽、辣條、王老吉等等都可以買到,中國賣多少錢,這邊就賣多少加幣,當然加幣是人民幣的五倍,畢竟還有運費和關稅。

如果喜歡吸煙和喝酒在加拿大就比較痛苦了。加拿大煙買的都比較貴,一包煙10加幣很正常,而且吸煙稅也是年年上漲,身邊的朋友都喜歡拖熟人從國內帶煙。加拿大的酒類是有專門售賣機構的,比如LCBO等等,中國產的啤酒,白酒一般都可以買到,但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產的酒類,價格都不算低。

再說下館子,基本我和C先生兩個人一頓普通的中國飯館需要30加幣,不含小費。如果是多倫多幾家有名氣的火鍋自助,兩個人是70加幣。應該這麼說,生活在安省,其實菜錢沒多少,要包含小費和消費稅,總價就貴了。

剛登陸的時候,我和C先生兩個人一周出去一次外食,基本都在家做飯吃,一周100加幣的伙食費算夠了。當然這個因人而異,吃飯的習慣,家庭人口的多少,生活的省份和地區不同也有所不同。

我個人認為不買房,基本工資和收入來說,生活是沒有太大壓力的。當然你非說貴,我也沒啥辦法,多有多花,少有少花唄!

再說買房子,溫哥華和多倫多來說,確實因為房價猛漲對於年輕人來說負擔起來是比較困難的。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一種說法是現在的多倫多有點像08年的北京,所以買房是一種奢侈以後,可能會更心安理得的選擇小眾一些的生活吧。畢竟22萬加幣在多倫多可以買一個廁所,在曼尼托巴就是一整間房。

在加拿大,交通費也是一大開支。普通的地鐵月票是120加幣左右,單次三塊五。和中國一塊錢的公共交通比,真是天壤之別。所以,在加拿大車是成年人的必備品。駕照當做身份證使用。另外一點需要指出的是,因為加拿大購車少了很多隱形稅,關稅也比較低,所以購買進口車和高級車都比國內便宜很多。但是個人車險就貴的有些離譜。

加拿大看病難?

很多人移民加拿大是因為加拿大的四個字兒:醫療免費!

加拿大醫療系統確實是免費的。但也分幾種情況。

加拿大醫療系統分為家庭醫生、診所、專科醫生、醫院等。

如果你有小病小災第一聯繫的肯定是家庭醫生,如果特別急可以直接去walk in clinic。家庭醫生如果不忙一般第二天就可以去看。如果趕上高峰,一般需要提前打電話預約。記住,在加拿大無論幹什麼都請提前預約。這個是規則和習慣。不要認為幹什麼都可以隨叫隨到,只要花錢就要馬上得到服務。請摒棄這種傳統中國習慣。預約方便你我他!

如果家庭醫生診斷,認為你需要專科治療或者住院。家庭醫生會幫助你聯繫醫院進行轉院處理的。加拿大醫院沒有門診部的,只設有急診科。如果你撥打911,一般都會直接送進醫院的急診室。平時你也可以直接去急診,但是急診的護士會先判斷你的病情,如果病情不危急,你就會無盡的等待。如果涉及生命危險,肯定會得到馬上救治。

我也曾見過有網友評論說,加拿大醫療體系效率低下,我不否認這種情況存在,但是我親身經歷過2次抱怨,我就大體知道中國人是什麼心態了。一位友人A的母親旅遊來加,因為有高血壓病史,所以買了旅遊保險。晚上8點左右,覺得自己身體不舒服,A就開車帶著母親急奔醫院急診,並不停向診護士闡述母親有多危急。護士查了血壓、體溫、心電圖以後告訴排隊等候。這一等就是4個小時,後半夜,醫生看了以後說沒事兒,開了一些降壓藥以後就讓回家休息了。A在醫院大發雷霆並且跟我抱怨說醫生沒有責任心。其實我認為,急診就是要給急需的病人使用的。如果你的前面有因為車禍、中風、心臟病、胳膊切斷的病人需要救治,你就需要耐心的等待。媽媽是你的,可是別人也有媽媽。

還有一位友人B,家裡的寶寶半夜發高燒。打電話給家庭醫生只能預約第二天,父母心裡等不及,就直奔醫院急診。醫生量了體溫,給了一包兒童退燒藥就讓排隊等候。等了幾個小時,醫生終於出來,查看了一下。既不給開抗生素,也不給開弔瓶。就告訴多喝水,回家休息。B說孩子已經發燒很久,並且咳嗽,無法吃飯。醫生依然不為所動,既不給開藥也不給吊瓶。最後氣的B發帖抱怨說加拿大醫生就是「缺心眼」。我特別理解這對父母的心情,尤其小孩子一生病父母如坐針氈。但加拿大醫生確實有一種習慣,能不開抗生素就不開,而且基本不會有打吊瓶的情況發生。就好比交往久的戀人,只會說:多喝水!

加拿大醫療上,某些專業醫生等待時間確實是過長的,等待時間長短依據得病的種類不同而不同。政府網站或者醫療網站都可以查詢你所需專科醫生的等待時間。我曾經查看過一次,記得等待時間最長的是婦女的卵巢癌。其他的也還好。所以有一些等不及的中國人,確實有花錢回國看病的情況發生。

當然,在中國你只要花錢或者托熟人馬上就可以見門診專家,但是說實話,因為家裡幾位病人就醫經歷,尤其親人一次尿毒症異地就醫的經歷我就只能呵呵呵呵。

再說費用問題,在加拿大,看家庭醫生是免費的。只要進入醫院一切費用都是免費的,包括醫療、用藥、食品和護理等等。如果從外面的藥房買葯不是免費的。如果你有正式工作,單位會給你買醫療保險,保險公司會cover你的藥品部分。如果你沒有工作,可以申請政府的醫療保障項目,政府來cover你的藥費部分。所以繞了一圈其實還是免費的。

所以這一點來說,加拿大的年輕人有時候不存錢是不怕生病,不需要留後路,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沒有後顧之憂的時候更容易去創造和嘗試一些新鮮的東西。

兒童就學和牛奶金?

加拿大18歲以下的兒童確實是有牛奶金可以拿的。能夠拿多少取決於家庭年收入。如果新移民家庭年收入比較低,而且兒童比較多,拿到的牛奶金肯定會更多。相反如果你已經有很正式的高收入工作,肯定會比別人拿的少。

但是指望牛奶金就可以全家生活無憂基本不可能。

加拿大就學,也是有學區房概念的。也經常會被朋友圈刷爆某某中學、小學的排名。如果是華人生活區比較有名氣的小學和中學社區,房子也肯定會比較貴。這一點也是中國傳統習慣的繼承。

但是有一點可以寬慰大家的是,加拿大不是只有在該社區買房才能就學,你在該社區租房也可以在該區的學校就學。這下你可以不用擔心買不起學區房了!

退休和養老問題?

在加拿大退休以後領取的福利分為三種。

一、政府養老金。

只要申請人年滿18周歲以後在加拿大居住滿10年以上就可以領取政府的養老金。養老金是以你在加拿大累計居住年限計算的,最多是40年。比如你移民以後在加拿大生活了30年,那麼你退休後能從政府領取到的養老金就是30/40。

所以這一點來講,對於年輕的技術移民沒有任何問題。對於擔保父母移民的情況下,如果父母年紀太大,容易達不到居住10年的要求,另外領取的金額也會比較少。

二、退休金計劃。

如果申請人有自己的工作,那麼每個月僱主會從你薪資里扣除一部分,同時僱主也會替你繳納一部分的養老金。

一個有工作收入的加拿大人,購買退休金計劃的金額應該為其可購買退休金金額的9.9%,其中一半來自員工,一半來自僱主。而且,對於可購買退休金收入也有上限。在2013年,這個上限是51,100加元。

這一部分在銀行賬戶里是可以免稅的。而且以後成為你退休後很大一部分資金來源。

三、其他商業保險。

很多加拿大人也會購買商業類的養老保險,用以補充上述不足。這個依據個人財力來決定。

總體而言,退休養老對於年輕移民,有工作的移民比較有利,對父母不利。

退休以後,加拿大的老人通常都會把自己的獨立house售賣以後住進老年公寓。這邊老年公寓設施比較好,而且有保安和護理人員24小時照看。這樣老年人會有更多的支配資金進行旅遊或者休閑。也不會有照看房子的負擔,更不會給兒女留遺產。

加拿大稅率很高?

加拿大的稅率高是普遍現象。畢竟高福利的國家就需要有高稅收來支撐。

以安省舉例,如果年收入是10萬加幣的話,需要繳納各種稅務約3萬多加幣。同時在消費的時候,比如就餐、買電氣等等有額外的13%的消費稅。阿爾伯塔、魁省的消費稅相對會低一些。

加拿大的稅率還是偏向於徵收富人。

每年加拿大都會在3月開始進行個稅申報。也就是說與中國不同,加拿大人包括楓葉卡持有人,每年都要主動向稅務局申報去年家庭收入。比如工資、自營、房租、海外資產等等。

稅務局會根據申請人的申報來平衡稅收,比如年收入低於2w以下的不僅不需要繳稅,還可以從稅務局拿回來一大筆退款。如果年收入很高的報稅人,往往可能還要補交一定的稅款。利用稅務對社會階層平衡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當然從誰腰包里掏錢,心裡都不舒服,網上有人抱怨幾句也是正常的。

這裡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取得加拿大身份以後,一定要聘請一個有經驗的會計師幫助你每年報稅。有時候會計師的經驗往往可以幫助你合理規避很多稅款,甚至有時候可以拿回更多的退稅。如果經驗不足,往往會賠進去很多錢財。

所以呢,加拿大好不好呢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說不好的我也不反對,只是相對於其生活經歷來說有落差的,所以才會覺得不好。

反倒是更多的人,區於AB之間的選擇時,並不是選AB誰更完美的,而是各有優缺點,只是滿足你不同的需求而已。

比如,你喜歡釣魚、野營、綠草、空氣,你喜歡兒童接受西式教育,喜歡輕鬆的社會氛圍,喜歡LGBT包容的社會,加拿大更適合你。

如果你喜歡熱鬧、熟悉的味道、父母親人朋友的陪伴、高樓林立燈光璀璨的生活,就只有中國可以滿足你。

但是在選擇的時候千萬要切記,這是一道單選題而不是多選題。

AB都想要,最後只能什麼都得不到。得到一些,必定就要放棄一些。比如你想要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也許你就要面對暫時的失業,重新的打拚。比如你想要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你可能就要暫時面對父母的別離,重新開始自己的社交圈子。

改變時難別亦難。這是一種對過去的再見,也是一種對未知的勇敢

更多資訊請去我們的微信公眾平台:七喜出國


推薦閱讀:

花了100年時間,人人想去的東北變成了誰都想逃的地方 | 浪潮工作室
智利概覽及移民信息更新
活在盛世 也有遷徙的自由
定居後首次出國——藝術之都奧地利維也納(下)
移民到國外真的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嗎?

TAG:留学 | 移民 | 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