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傳奇,最悲壯可歌可泣的姓氏。
但是,要說到每個姓氏曾經的歷史,曾經的傳奇與悲壯,沒有哪個姓可以和陳相比,即使是劉、李、趙、朱這些大王朝的皇姓,或者孔、孟這樣的聖人之姓。
陳姓到底有什麼傳奇的歷史呢。這就要說到今天陳姓里人數最多的一支——義門陳氏。
一、義門陳氏從起源到巔峰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陳姓王朝,就是陳霸先建立的南陳。陳霸先是著名的潁川陳氏的後人。
公元589年,整天陶醉在文藝情懷裡的陳後主,終於把陳朝搞滅亡了,因為這件事情,他被唐宋那些大詩人黑出了翔。
陳滅亡後,陳家人開始了逃跑生涯。
陳後主叫陳叔寶,他有個弟弟叫陳叔明。陳叔明的第十三代孫陳旺,是一位熱愛大自然的同學,他帶領全家老小搬到了廬山腳下的一個地方,江州義門村。
陳旺在這裡買了幾塊地,蓋了一些田間小屋,準備好好種田,沒事了就爬爬廬山,看看瀑布,心曠神怡。
陳旺還是很幸福的,可以自由搬家,不用管戶口,也不用擔心小孩異地上學的問題。
可能連陳旺都沒想到,他們陳家在這裡種田,一種就種了八代人,八代人都沒分過家,人口過百。而且陳旺以孝義治家,八代人都延續了這個傳統,家風非常和諧。
唐朝有個規定,凡是一家有五代以上同居的,就獲得朝廷的點贊。和諧了八代的陳家,更是不容易。當時的皇帝唐僖宗親筆題下四個大字——義門陳氏,還賜了一副對聯:
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
這是義門陳氏第一次獲得皇帝的旌表。
到了宋朝,義門陳一家人口破了千。宋朝幾代皇帝連續為陳家推出優惠政策,免徭役,賜御書,每年送米送面送色拉油,用來表彰義門。
宋真宗趙恆時,陳家人快到了兩千。宋真宗親自寫了一幅對聯,繼續點贊:
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
同居五百年世上無雙
而義門陳氏之所以會連著收到各朝皇帝的點贊,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世代同居,人口眾多,更重要的是因為陳家的家風,曠古爍今。
義門陳氏聚族而居,幾百年里盛而不亂,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家法、家規、家訓。義門陳氏有著名的三十三條家法,家法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友愛、平等、民主、和諧。
義門陳氏一共有十四任家長,每任家長都是由家族人共同選出德行最好的人擔任,而不是內定或者世襲。這種民主精神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個奇葩。
陳家人雖然人口眾多,但是所有財產是大家共有,共同勞動,平均分配,人人平等,不設僕人,沒有人有特權。史書的記載叫做「室無私財,廚無別饌」,所有人沒有私財,所有人每頓飯吃的都是一樣的,陳家的大家長也不會有特供。
在陳氏大家族裡,很多小孩子甚至搞不清自己的媽媽是誰,因為嬰兒只要一哭,年輕的媽媽都會來餵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有人看到這裡會說,小孩子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媽是誰,感覺貴村真亂。
其實恰恰相反,義門陳氏是中國最早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地方。陳家家法規定男人不能納妾,違反家法要被雙規。所以在義門陳的大家族裡,基本不會見到隔壁王叔叔。很多小孩不知母親是誰,正是陳家過於大公無私的結果。
有一次宋太宗問陳家的第八任家長陳兢:「你們義門一家搞得像個大部落一樣,居然沒出過亂子,為啥?」
陳兢說:「因為一個字,公。」
最神奇的是陳家人養的幾百隻狗。這些狗狗每天在陳家家風的耳濡目染下也被感動了,每次吃飯的時候,只要有一隻狗沒來,其它幾百隻狗就不動。非要等所有狗狗兄弟都到齊了,大家才一起吃。
如果有什麼奇怪的人進入義門村,一隻狗叫起來,其它狗都跟著叫,膽子再大的人也嚇跑了。一隻狗不叫,其它狗也不叫,這是表示,哦,熟人。
宋太宗聽說這件事,又跑來賜對聯了:
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內異物皆效義;
一吠突起百吠齊怒,寨中同聲共護門
大公無私是義門陳氏的總綱領,而陳家的靈魂在於文化教育。陳家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私立大學——東佳書院,比白鹿洞書院還要早。
陳家三十三條家法,其中一條規定,小孩子從七歲到十五歲,要上小學和中學,學習好的人再送進東佳書院深造。這是中國最早的九年義務教育。一家上千人,可以知書達理,和睦相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陳家對教育的重視。
除了大學之外,義門陳氏還有自己的幼兒園、超市、遊樂場、圖書館、養老院、醫院,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這所醫院,它直到上個世紀還存在,但在1939年被日軍炸毀了。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建築藝術作品,亭台樓閣,祠院殿堂,莊田園林,遍布周邊。
這樣一個義門陳氏大家庭,完全就是儒家說的大同世界,馬克思說的共產主 義,西方設想中的烏托邦啊。
這麼一個傳說中的烏托邦,在唐宋時期早就是著名旅遊景點了。沒有人把這裡圍起來收門票,誰都可以來參觀,蘇軾、歐陽修、陸遊、岳飛、文天祥這些著名的大V們都來這裡徒步過,為這裡寫過無數軟文。
而到了宋仁宗時期,義門陳氏達到了最輝煌的時候。他們有3900口人,已經歷經15代,332年沒有分居了。義門陳氏被稱為「天下第一家」。
正因為這種家族奇觀,從唐僖宗到宋仁宗,義門陳氏一共受到了9任皇帝27次旌表,賜了無數對聯,大門口都貼不下了。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陳家人誰都不會想到,他們馬上就要永遠地分開了。
二、義門陳氏被分家
對陳家人來說,這是一個很突然的事情。
分家的原因很簡單,陳家家勢太盛,對帝制王朝的統治者來說,威脅太大。陳家子弟兵萬一哪天跟宋江一樣,來個一百零八將剛一剛正面,統治者不好辦。當時的皇帝是宋朝最聖明的君主宋仁宗,但他也沒辦法。這是制度的悲劇。
提出分解陳家的不是別人,正是鐵面無私的包拯同學,主持這場分家的人,也是包拯同學。
那天,朝廷的使者謝錦初和一幫人馬,帶著聖旨來到了義門村。陳家人已經習以為常了,皇帝整天來表揚我們,不知道這次又寫了什麼對聯。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謝錦初的聖旨一讀出來,所有的陳家人開始嚎啕大哭,哀聲震天動地。
陳家人哭了多久,沒有人知道,只知道他們即使再無奈,也只能選擇接受,因為這是組織的決定。
義門陳氏分家時,宋仁宗對他們說了十二個字: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彥,承延繼。意思就是,你們要不忘先祖,傳承陳氏的家風。
這十二個字讀起來,有點冰冷的感覺。
可是,這麼龐大的家族,將近4000口人,怎麼分呢,分成多少波呢,每一波都分到哪呢。
陳家的最後一任家長叫陳泰。悲傷的陳泰想了一個辦法。曾經陳家人一起吃飯用的大鍋,代表著他們曾經的團結,而從這一天開始,他們再也不能吃同一鍋飯了。陳泰就把這口大鍋吊在陳家祠堂的樑上,讓它自由落體,摔成多少片,就分多少波。
大鍋掉下來後,碎成了291塊,陳家人就分成了291組,每一組的組長帶走一個鐵片。陳泰肯定告訴過每一位組長,要好好傳承這張鐵片,或許千百年後,我們的子孫可以把這291塊碎片再拼成一口鍋。
而且,別人分家都是搶,陳家是互相讓,都想把好東西讓給別人。這種事情在今天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而這291波人分別遷移到哪裡,是靠抓鬮決定的。他們一共分到了16個省市: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陝西、河南、安徽、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上海、天津。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恢弘、最悲壯的家族遷徙。
而分遷到各地的陳姓人,從來不忘祖地,每戶陳姓後人都會在自己的門楣上寫上四個大字,「義門世家」、「義門傳芳」、「義門流芳」,等等,用來表示他們不忘先祖,不忘故地。
而且,義門陳氏分家以後,不論是哪裡的陳家人出遠門,只要到任何地方的義門陳家裡,都會有吃有住有盤纏,所有義門陳的後人都互相幫助。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這樣的陳家家風都依然保存著。但在五十年代之後,這樣的事情慢慢減少了。
義門陳氏雖然已經被迫離開了義門,但他們的後人從來沒有停止過修家譜。義門陳氏名滿天下,後世很多大人物都為他們修過家譜,比如朱熹、王陽明,等等。本來陳家的事和這些外姓大V們八竿子打不著,但是他們願意耗費精力主動去幫助義門陳氏修家譜,這就是對千古流芳的義門陳氏最好的讚揚。
如果你姓陳,你可以去查閱你們家的家譜,很有可能是義門陳的後人。
看不到家譜也沒事,如果你是來自那16個省市的陳姓,那麼你也很有可能就是義門陳氏的後人。
這麼說是有原因的。根據最新的姓氏統計和義門後人的統計,中國姓陳的人有7000萬,光義門陳氏的後人就佔了4000多萬。
很多著名的陳姓人都是義門陳氏的後人,陳獨秀、陳潭秋、陳毅、陳雲、陳賡、陳錫聯、陳果夫、陳立夫、陳誠、陳佈雷、陳寅恪,等等。
今天最有名的陳姓人,可能是冠希哥和陳奕迅了吧。冠希哥祖籍上海,陳奕迅祖籍廣東,都很有可能是義門陳氏的後人。
雖然義門陳氏早已不再聚族而居了,但是他們的後人今天遍布中華大地,他們沒有忘記先祖,也沒有忘記故地。這就是中華的血脈,這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義門陳氏的故事,感人悲壯,可歌可泣。
推薦閱讀:
※【文化監理】公眾平台開通暨黃胤然新書《文化監理、優化與創意》發布!
※汗青的live——收藏與投資:如何收藏及進入
※為什麼中國古代很少出現宗教勢力大於王權的現象?
※外國有「國學」這回事嗎?
※豁不出去的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