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節後特刊——假如我是個妹子

假如我是一個妹子,不好意思,我假如不下去了..因為我是一個標題黨。我是想趁著女生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聊一聊我對男孩女孩成長和教育方式的一些看法。

Part. 1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聽過這麼一句話:窮養兒富養女。簡單來說,這句話的語境在我家來說是這樣的:

我爹:男孩子小的時候家裡有錢對他的成長百害一利,小的時候讓你在農村住兩年你就知道努力、知道要強了。

我媽:媽那時候堅決不同意把你送回農村。

我:我媽說的都對。

首先,我先給「窮養」一個定義。我認為的窮養,大致有兩種方式:一是像上一代人那樣吃苦,二是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限制孩子的開支。

先說前者。不難發現,以我爸為首的一批出身清貧,依靠自身奮鬥取得如今成就的家長,總是特別信奉:貧窮對男生要強性格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小時候日子越是苦,男孩子長大了就越是知道努力。換言之,窮養兒。

這其中,我覺得最矛盾的一點就是,既然窮對男孩子的成長這麼有好處,為啥還要努力奮鬥富起來呢?乾脆不要富起來了,反正富人家的孩子也培養不出來,不如一直窮下去,越窮越好,這樣代代都能優秀。(代代優秀代代窮,那優秀體現在哪?)發現了沒,邏輯一推導就能發現這種觀點自相矛盾,不攻自破。而我想,這麼簡單的謬論,很多家長卻信奉如金條,主要是因為這個原因:

倖存者偏差。

他們只看到很多人(其實是他們自己),因為出身貧困而產生了奮鬥、要強的念頭,並且成功擺脫了原有的命運,於是認為,貧窮能給一個男生的成長帶來很多好處。我不否認,這其中,貧窮有一定的貢獻,但是實際上,貧窮的人那麼多,怎麼沒有每一個都奮鬥出來?所以只能說,貧窮不是培養出要強品格的充分條件。

再舉個別的例子。一個經濟學家在某個地區做調查。調查了一個月,發現這一個月內下雨的日子股票都是跌停。於是得出的結論:每次下雨股票都跌停,所以下雨是導致股票跌停的原因。就像這句話:每個成功者都很努力,所以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這種倖存者偏差,一旦結合了某人的自身經歷,這個認知將會變得非常難以改變。很簡單的道理,我不再解釋了。而這裡,我想說的是,窮養兒這種觀點,因為簡陋而變得愚蠢。本質上來說,窮養兒是說要通過物質上的苦難,來讓一個男孩獲得堅韌的品性,明白生活的艱辛而不退縮。這出發點是很好的,只是做法卻是錯誤的。因為生活帶給每一個人的苦難原本就足夠多

這句話什麼意思,我解釋一下。

我爹小的時候家裡一共六兄弟,個個要吃飯要上學,所以爺爺家特別窮。上學要翻十幾里山路,在學校飯堂吃不起菜,每天都是鹹菜窩窩頭,對他來說,這種生活是窮苦的,苦痛值 ≈ 100。於是他發憤圖強,考全縣第一,上大學,擺脫原有命運的束縛。所以他會有把我送回農村讓我體驗一下這種生活的想法。

但對我來說,如果把我送回農村,過一過這樣的生活,苦痛值 ≈ 10000。對我來說,出去勤工儉學,在烈日下發發傳單的苦痛值 ≈ 100。而我爹會覺得,不就是太陽下站一會,還吃得飽飯,這算啥吃苦,苦痛值 ≈ 1。

所以,大家應該看懂了。他覺得發傳單曬太陽不算吃苦,但是對我來說,這個苦痛的值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一點都不會少。同一件事情,帶給兩個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時候,面對比我家境好的朋友,他在講他過往經歷的時候,我很少會對他的經歷嗤之以鼻,覺得他嬌氣。因為我知道,在我看來習以為常的一件事情, 也許對他來說,就是一件苦痛值確確實實 ≈ 100的事情。這個苦痛的值,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但是該有的,卻一丁點都不會少。更何況,很多時候,有些苦吃的毫無意義可言。比如在我高中畢業的時候我爸帶我去番禺的一個廠子里,一個加工零件的工廠,讓我檢驗產品合格率,本意是讓我體驗一下生活不易,賺錢很辛苦,不能浪費。但是事實上,這些目的,一個都達不到。因為那樣的生活,離我太遙遠了,即使帶我去體驗,我的體驗也只是浮在表面上。我幹了兩天之後最大的感悟就是車間里好熱好油好臟,工人們好辛苦。但是我主觀上卻沒有體會到賺錢很辛苦,生活很艱難。因為我知道我以後不會過這種生活。所以很多時這種人為創造的苦難,毫無意義。

這裡有一句經典台詞:

In my younger and more vulnerable years my father gave me some advice that Ive been turning over in my mind ever since."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he told me,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譯:每當你想要批評別人時,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對於承受痛苦這件事也是一樣的道理。

再說第二種情況,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限制孩子的開支。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優於前者,但是操作的效果卻不一定好。為什麼這麼講,原因有以下幾點:

a. 年少之不可得,將會成為他一生的困擾,俗稱未完成的願望之魔咒。

有很多研究論證過這個觀點,我不認為這觀點絕對正確,但是它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是因為家長人為設定的限制,比如對吃穿住行費用的限制,讓孩子在潛意識裡由於缺少某種資源而形成了對其的渴望,那對他成年以後的生活里必定會更多的想要去彌補童年的遺憾,或許還不自知。

本來家長的出發點是通過限制開支,來教育孩子很多東西是來之不易的,生活艱辛。這個出發點沒是極好的,但是這個度卻不好掌控

b.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攀比心理,孩子尤甚。

很多家長們願意在學習上花錢,報課外班補習班特長班,但是說到其他消費,則是節流再節流。這會帶來的一個嚴重後果就是,讓孩子變的更為逆反。因為年輕人找不到自我的時候,往往需要合群,需要追潮流。別人有的東西我也想要,可能是新玩具,新手機等等。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孩子想要個新手機,家長不給買。你不給買我就鬧,最後家長氣的沒招,乖乖買了新手機。這種情況發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育不到位,但是我個人的觀點是:大多數時候,跟小孩子是很難交流的。家長如果一定要進行限制和管制,往往是得不償失。與其兩敗俱傷,還不如加以引導下的適當滿足他的需求。不圖別的,省事兒。

以後我的孩子,只要我經濟範圍內可以承受的、同齡人之間流行的大多數東西,他要我給他買就是了。但是我不是要縱容和寵溺,要有合理的引導措施。於是有下一條:

c. 獎勵制度。

想要買什麼東西,可以。只要整個家庭會議通過討論覺得不過分的都可以買,但是前提是,你得靠自己的努力去掙。比如下次考試進步,比如在家裡分擔家務等等,方式很多樣。最重要的一點是讓他明白通過努力獲得回報,而不是不勞而獲。

這裡最難控制的點有兩個,一是為孩子設定一個有合適難度的目標,而是說一不二不心軟。解釋一下:倘若目標太容易了,對孩子來說輕而易舉,那會給他一種不勞而獲的錯覺,久而久之認為生活很容易;如果目標太難,沒能達到,但是家長考慮到孩子確實努力了,心一軟履行了之前的承諾,久而久之孩子發現我即使完不成目標也能獲得獎勵,那這個目標就是白設定了。

綜上,我認為撫養孩子是一個很精細的活,施加太多管制反而不好把控這個度。所以我很反感窮養兒這句話,是因為窮養,不論是哪一種情況,往往意味著刻意在物質上增加困難(或許是面對困難家長選擇不作為),而我剛剛強調過的:活帶給每一個人的苦難原本就足夠多。而家長所認為的苦難,往往超過孩子適合承受的範圍。所以我說窮養兒這種說法因為簡陋而變得愚蠢,因為這句話沒有考慮的因素特別多。

而堅持窮養帶來的後果也很容易預測。和比你貧窮的人交往時,他們會覺得你虛偽,有錢卻裝窮;和你同階級的人交往時,他們會覺得你小氣,有錢卻不捨得花;而和比你富有的人交往時,抱歉,這種交往的機會應該不多。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貧窮,無法讓一個人建立起對於金錢和時間的觀念。因為沒錢,所以很多事情必然就要多花時間。而一旦養成了多花時間的習慣,這一輩子,就真的很難有改變了。

最後的一個總結:窮養實際上帶給人最多的是什麼?憂患意識以及要感恩於你所得的。由於害怕貧窮而上進,由於害怕貧窮的苦難而想要「成功」。不能說這樣不好,但這樣,是不能選擇的無奈之舉。無論如何都有一點令人不安的被動意味。而相比起貧窮帶給我們的好處,它所造成的缺憾更多一些,比如缺少資源,條件,成長環境等等。在所有優秀的人群中,從貧困中脫身出來的只有一部分。而在所有貧窮的人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成功變得優秀。(我沒有統計過這個比率,但覺得應該是這樣沒錯)當然,條條大路通羅馬,窮養富養都有可能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那也許才是教育的重點。所以家長們犯的錯誤就在於沒有追溯本質,而只是選擇了表象

所幸,我的爸媽也只是嘴上說說,並沒有選擇真的窮養我。大部分時間給我的是家庭能夠承受的合理的生活條件,以至於我能有這樣的機會寫下這樣的文章,感謝父母。

Part. 2

聊完了前半句窮養兒,接下來說一說富養女。其實這部分名為寫「富養女」。實則寫社會對一個女性有著什麼樣的期待。

首先,本質上來說我並不反對這句話。但我想強調的觀點是,富這個字,體現在物質,但富的是精神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寫過我對男性女性價值評判的觀點,因為我認為兩者的標準截然不同:

女生的優秀是沒有名額限制的,而男生想優秀必須把同類比下去。所以一百個女生里可能有三十個都是優秀的,一百個男生很可能只有五個是優秀的。

男性最大的難題在於他有一個非常高的標準等著他去實現,但女性其實最大的障礙,就在於她永遠有一個比較舒服的生活方式在誘惑著她。——波伏娃

再次強調,我沒有也不敢有歧視女性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的講我的觀點:因為女生的優秀往往是用標準來衡量,而男生的優秀往往是通過別的男性來衡量。這帶來的結果就是,社會對女性的發展可能會更包容,但是卻阻礙了真正的男女平等。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個女生很好,很優秀,除了個人品格外,幾乎沒有太多其他的限定因素,她的職業,興趣往往不會成為評判她的主要標準。而對於男生來說,除了個人品格外,通常只有一個標準:賺錢的能力。常見的丈母娘形象:三環內交不起一套首付,我女兒不能嫁你。

所以,我們回到培養一個優秀女性的話題上。除了培養優秀的品性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她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生命。如果她對物質有充分的認識,能夠抵制由物慾和金錢所帶來的誘惑,不嚮往不勞而獲,有自己的價值觀,那麼已經成功了大半了。所以我很反感的一句話就是女性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這在本質上就是一種不勞而獲,同時也是物化女性的觀點。如果培養一個女孩子只是為了讓她嫁得好,那這樣的父母也未免太可悲。她應該擁有自己獨立的內心和追求的價值。

但話說回來,嫁得好重不重要,答,確實重要。因為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家庭對於女性來說佔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相比起社會對於男性的期待)。二三十歲結婚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掙錢養家,自己一生的很多時間都要花費在上面,當然重要。也正因為如此,家長們對於女孩的要求就相對不會這麼嚴格。他們會覺得不需要太高學歷,不需要太追求事業,不需要太拚命,不需要吃太多苦。上學多給一些生活費;找工作先找個離家近的不辛苦的,錢不夠家裡給;;有什麼做不好沒關係女孩子嘛,諸如此類的說辭。在這種情況下,富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變成了降低要求。但是我想說這不是富養的問題。因為之前強調過的富養概念是:體現在物質,富在精神。對於這些家長來說只有物質,忽略了或者輕視了精神。這是概念上的錯誤,而不是富養本身的問題。

而這也就是我前面所提及的,社會允許對待女性更加包容,其實質是降低了標準。但是實際上,對於一些獨立要強的女性來說,名為寬容實為苛刻。想成為一個「女強人」(非貶義),除了要在職場上和男性競爭外,家庭也要打理的得當。關於這個問題,就不再展開討論了。還是那句話,這樣的包容實則是阻礙男女平等的最根本因素。

儘管如此,與女孩子的培養方式聯繫在一起的,必然還是富養這種培養方式。

從小就讓她對金錢和物質有充分的接觸,就是富養所謂的體現在物質。前些年,大概是2013年,日本有一個社會調查。受訪者是1500名18歲左右的女學生,其中承認自己有過援交經歷的佔12%,有過這樣的念頭最後卻沒有去做的有27%。而其中,最主要的兩個動機是:想要最新款的手機、想要買好看的衣服。這個比例已經高的驚人了,還不排除有些受訪者並未透漏實情,真實比例可能會更高。

這就是我想強調的,為什麼要富養女孩讓她對金錢和物質有正確的認識。因為目前男女不平等是實情,教導女生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能有自己的標準和底線尤為重要。

還想補充一點為什麼是富在精神。因為女性不是男性的依附品,這是男女平等的前提。除了大眾的認知要逐漸轉變,這其中女性本身也要有足夠的表現。換言之,我覺得女性的獨立自由,往往需要比男性來的更早,也更重要。這就是所謂,富足的精神。網上有一句很風靡的說法,我想這大概是對一個富養女孩子最佳的致意: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所以最後的結論是,在經濟允許的範圍內,男孩和女孩都進行富養或許是更好的培養方式。還有要補充的是,文中觀點,男女角色互換也通用。比如女生也要培養獨立要強的性格,男生也要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個體等等。之前的論述僅僅是為了論述方便。

以上,祝各位女生節日快樂。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申申學子。


推薦閱讀:

22歲,應該如何投資自己?
你為何糟蹋自己的天分?
深度乾貨 | 真正的成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男生 | 女生 | 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