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汽車品牌這麼多,我們消化得了嗎?

導讀:自主品牌這麼多,有一些非常值得我們尊敬,已經有了和合資品牌抗衡的本領,然而有一些卻是在湊數和苟延殘喘。

目前我們國產的汽車品牌林林總總算下來,已經達到了近百個,近幾年隨著SUV的爆髮式增長,以及電動車市場的興起,國產品牌以下餃子的速度在一個個的誕生。

而德國、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等加起來叫得上名號的品牌,加起來也不及咱們自主品牌的多,這麼多的汽車國產自主品牌,我們真的消化得了嗎?

1:部分品牌跟風而生,毫無自主技術,以拼湊為主

有這麼一部分品牌主要是跟著SUV和電動車這兩股風而生,其本身並沒有什麼自主的技術或者造車的底蘊,出現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跟著這兩個風口試圖賺點錢。

例如SUV,現在國人已經到了是台SUV就有人買的地步,所以它們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至於電動車,它們來得就更加沒有技術含量,甚至電池都不需要造,只要貼上標,拿補貼就好了。

2:產品兩極分化,產品單一或者繁雜,競爭力單薄

品牌內產品沒有形成體系,真正的產品只有一兩款SUV在市面上賣,這是一個極端,產品線極其單一

另外一個極端的例子比如某寶,採取的是多下崽的手段,然而絕大部分車型的銷量都是在一位數或者兩位數間徘徊。

沒有形成很好的高低搭配,品牌競爭力非常單薄。

3:偏科、單腳走路的居多

有很多本來岌岌可危的自主汽車品牌,因為SUV的火熱而吊住了命,從而瘋狂的把所有資金注入SUV,導致如今自主汽車品牌推出SUV的速度別說是下餃子了,比吃餃子的速度都快。

然而說句實在話,絕大部分都還是東拼西湊出來的產品,隨便上個質量投訴網都能看到「入坑」消費者的訴苦。

一邊是這些品牌熱火朝天日夜趕工,另外一邊是消費者的投訴,這樣的發展模式不可謂不畸形。

由此可見,當SUV和電動車這陣風過去以後,國內的自主品牌也將會迎來一次大清洗,大部分「投機倒把」型的品牌,好一點的下場就是被真正有實力的自主品牌吞併。差一點的就是默默的消失在公眾的視野里,期待著下一個風口的來臨。

推薦閱讀:

【泡芙車評】大殺四方!短評廣汽傳祺GS8豪華智聯版
如何看待吉利汽車10月銷量?
大家一起聊一下吉利未來的希望,CMA平台?
自主品牌汽車嘗試「平台化」的前景如何?
相對比起步的階段,目前的自主品牌汽車在綜合技術方面有多大程度的提升?

TAG:自主品牌 | 自主车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