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朝鮮的經濟變遷(金日成時代)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IN朝鮮」。

朝鮮領導人已歷時三代,本人將對各個時期的朝鮮經濟分別作介紹,分為三篇文章 - 1.淺談朝鮮的變遷經濟(金日成時代) 2.淺談朝鮮的經濟變遷(金正日時代) 3.淺談朝鮮的經濟變遷(金正恩時代)及現狀。今天先講金日成時期的朝鮮經濟,後面的兩篇文章將會陸陸續續發出。

就像花有開有謝,日有出有落,朝鮮經濟也像其他國家一樣有起有伏,而且朝鮮經濟也深受國際大環境影響。為了能給大家一個整體直觀的印象,便於展開後文,先給大家看一張圖。

啊,不對,是這張。

金日成時代的朝鮮經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朝鮮戰爭前,朝鮮由日本殖民地經濟到土改和工業國有化(1946-1950年)

朝鮮半島北部被視為多山少地,缺少適用於耕作的土地。因此在日本佔領朝鮮半島時期,日本實施了將朝鮮半島南部建設為農業基地,把靠近滿洲的朝鮮半島北部建設成工礦基地的經濟政策。日本在殖民期間在朝鮮半島北部建設了包括鐵路、港口、道路、上下水道、電力設施等基礎設施,建成了以鴨綠江水豐水庫為代表的的水電設施,同時推動開採煤、石灰石、鐵/銅、鉛、鎳、鎂等地下資源的政策。相繼建設了化工聯合企業,水泥企業以及提供軍需的纖維行業。可以說,日本殖民時期的基礎設施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和軍工企業的開辦為朝鮮工業化打下了基礎。

日本戰敗後,事實上執政北部朝鮮的臨時人民委員會於1946年3月5日公布《土地改革令》,主要內容是:1)沒收日本國家、團體、個人的土地。2)沒收朝鮮民族叛徒的土地。3)沒收朝鮮解放時離開自己土地的人的土地。4)沒收每戶擁有5町步以上土地的地主所擁有的土地。5)沒收轉租給佃農的地主的土地。同時,朝鮮的臨時人民委員會把沒收來的這些土地無償分配給了沒有土地或者土地較少的農民。

5個月之後的1946年8月臨時人民委員會又公布國有化法令。其主要內容是立即將日本國家、法人和私人所有的,以及朝鮮民族叛徒所有的一切企業、礦山、發電廠、鐵路、運輸、通信、銀行、商業和文化機關等全部收歸於朝鮮人民。

朝鮮急速推進土改和工業國有化,使國家更容易按照既定計劃管理全國經濟。土改和國有化為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工業國有化後,國家直接掌握了企業、礦山、發電廠、鐵路、運輸、通信、銀行等最重要的經濟部門,使國家能夠將制定經濟計劃和指導生產現場統和為一體。由此,朝鮮進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第二階段)朝鮮戰爭後,戰後經濟的恢復(1953-1960年)

在朝鮮戰爭中,朝鮮半島經濟被徹底摧毀。戰爭結束後,金日成設計了分三步的恢復計劃,第一步是全力恢復工業部門,第二步是實施恢復國民經濟的3年計劃,第三步是推進國家全面工業化的5年計劃。從此計劃就能看出,朝鮮重視的是優先恢復和發展重工業,尤其是機械製造業。

同時,社會主義陣營也積極幫助朝鮮恢復戰後經濟。1953年9月金日成訪問蘇聯,和蘇聯達成協議,蘇聯向朝鮮無償提供10億盧布,同時蘇聯還減免了朝鮮的債務。另一方面,蘇聯和東歐國家就如何幫助朝鮮達成了分工協議。例如,蘇聯主要承擔平壤的恢復建設,東德主要承擔第二大城市咸興的恢復建設。而且,朝鮮向東歐各國派出外交使團,相繼簽訂援助協議。捷克斯洛伐克援建了汽竿工廠,波蘭幫助製造了列車機車和客貨車輛修理工廠,匈牙利無償幫助朝鮮建設了化工企業,東德提供了新建內燃機工廠必須的機械甚至生活必需品。保加利亞也提供朝鮮價值兩千萬盧布的物資。

中國也參與了朝鮮經濟的重建。1953年11月金日成訪問中國,,獲得了中方就朝鮮戰爭期間提供給朝鮮的物資和費用都轉為無償援助的承諾。中方還同意1954年到1957年間向朝鮮提供8億人民幣的援助。此外,停戰後駐紮在朝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也為朝鮮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勞動力支援。

同時,朝鮮積極推行以農業合作化為方針的農村改革。1954年末農業合作化率是30.9%,到1956年則達到80.9%,而到1957年末基本就達到了100%。

上述措施使朝鮮不但迅速恢復了戰後經濟,而且經濟水平不斷上升。據日本學者和田春樹推算認為,如果以1949年朝鮮的生產總額為100,朝鮮戰爭結束時的1953年其總額下降到了75,到1956年則恢復到了162,1960年更是達到了364。短短7年時間,1960年的朝鮮經濟就達到了1953年的4.8倍。

(圖為1963年,平壤力浦農場一位女飼養員在餵雞)

-------------------- 分割線 --------------------

從1980年開始,金日成治下的朝鮮經濟開始進入兩個完全截然不同的階段,為了便於說明,這裡我貼兩張圖。

可以清楚看到以1989年為分界嶺,朝鮮經濟明顯地分為經濟繁榮期(1980-1989年)和嚴重衰退期,並且此次嚴重衰退一直持續到1995年。

第三階段)朝鮮的經濟繁榮期(1980-1989年)

1980年的勞動黨六大提出了朝鮮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十大目標,要求實現年產1億2000萬噸、1500萬噸鋼鐵、2000萬噸水泥、700萬噸化肥、15億米的布匹、500萬噸水產品、1500萬噸糧食和1000億千瓦時電量的目標。

為了實現十大目標,朝鮮認識到必須發展和強化對外經貿。大會決議提出要求到1980年代末年出口額要增加4.2倍以上,同時要尋求對外貿易的多樣化和多極多邊化。

可惜貿易的多樣化和多邊化的發展並不顯著。朝鮮外貿不得不緊抱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大腿。金日成在1984年5月16日到7月1日進行了47天之久的蘇聯、東歐訪問。他和蘇共的契爾年科總書記就擴大和深化包括經濟在內的各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進行了討論。次年的1985年12月朝鮮總理姜成山訪蘇時又和蘇聯簽訂了《1986至1990年間貿易和經濟發展相關協議》,決定在五年間實現朝蘇貿易額翻番。金日成在訪蘇之後又先後訪問了波蘭、東德等東歐7國,都就經濟貿易提出了要求。在金日成等人的努力下,朝鮮和蘇聯貿易顯著擴大。1984年朝鮮從蘇聯進口額為3億4720萬盧布,到了1985年達到了6億4840萬盧布,近乎兩倍。1988年更是達到了10億6220萬盧布,佔到了朝鮮全部進口的三分之二。而且,雖然朝鮮不是經互會的正式成員國,但卻一直和成員國一樣實行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享受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的友好價。

由此,朝鮮的對外貿易中蘇聯佔有極大的比重,依靠源源不斷的蘇聯石油發展朝鮮的石化產業,實現了相當程度的農業機械化,據日本學者伊集院分析,1980年代朝鮮每年從蘇聯進口約300萬噸原油。

(圖為1988年,兩江道大紅湍郡某農場使用飛機噴洒農藥)

整個1980年代,是朝鮮至今為止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朝鮮人最懷念的時代。但是,成也蘇聯敗也蘇聯,隨著蘇聯解體,朝鮮人渾然沒想到,一場嚴重的大衰退在等待著他們。而1989年的朝鮮GDP(157.71億美元)竟然保持了長達23年的歷史最高峰紀錄,一直到2012年才被打破。1988年的朝鮮進出口額(47.26億美元)也保持了長達23年的歷史最高峰紀錄,一直到2011年才被打破。

第四階段)朝鮮經濟的嚴重衰退期(1990-1995年)

以1990年柏林牆倒塌為標誌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劇變,和1991年蘇聯解體給朝鮮帶來了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巨大衝擊。一直以來,作為朝鮮經濟發展助力的援助者和合作夥伴的援助同時消失,這帶給朝鮮經濟以難以估量的巨大打擊。

經互會在1990年1月份的第45次大會上決定會員國間以盧布計價的物物交易改為以美元等硬通貨的現金交易。同年6月蘇聯向各貿易夥伴通知了新的要求。朝鮮也在同年的12月不得不接受了硬通貨交易的新規則。從以物易物到硬通貨交易,長期被外匯不足而困擾著的朝鮮,更是在對外貿易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挫折。1990年朝鮮進出口金額合計42.1億美元,其中60%是朝蘇貿易。1991年朝蘇貿易金額降至3億6000萬美元,比重跌到14%。後繼的俄羅斯深陷泥潭,1993年朝俄貿易占朝鮮外貿比重跌到8%,2000年更是跌到2%。朝鮮無法從蘇聯(俄羅斯)進口珍貴的原油和小麥,重挫了朝鮮工業,更重挫了朝鮮經濟1995年的朝鮮GDP只相當於1976年的水平。

1990年代來自蘇聯的進口原油降到41萬噸,到了1991年更是降到了6萬5000噸。朝鮮的能源匱乏狀況日益嚴峻。在城市地區,因為燃料不足,交通和物流開始受到影響。從1992年6月開始朝鮮每周六周日禁止生產領域之外使用燃油。外貿規模減小導致石油等能源不足,能源不足又引起原材料和機械等的不足,朝鮮各地的工廠都遭遇到維持生產的難題。朝鮮是以工業製造為經濟支柱的國家,而工廠的開工率下降到了往年的一半以下,情況最糟的時候只有往年的二三成左右。

1994年7月8日,金日成撒手人寰,留給金正日一個爛攤子奄奄一息的朝鮮。可能他萬萬沒想到,1995年朝鮮將迎來一個更為不堪長達數年之久的大饑荒。

-------------------- 分割線 --------------------

-----------------------------------------------------

最後打個廣告^_^, 為了能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朝鮮這個鄰居, @Gerald@達瓦利希熊@Samhero@魏煌松 各個大神們和鄙人一起合作建設了微信公眾號「IN朝鮮」,專門推送真實的朝鮮資訊的文章,歡迎大家來關注。


推薦閱讀:

同志同道,漸行漸遠——朝鮮核武器的前世今生
美國有沒有可能武力解決朝核問題?如果是中國會是什麼態度或者是否有可能再次出兵?
中國的地緣政治之一:朝鮮半島
【每周一曲】日本人眼中的朝鮮「神曲」
小邦亦懷大國夢——也談朝鮮的「兩彈一星」計劃

TAG:朝鲜 | 朝鮮王朝李王朝歷史 | 朝鲜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