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和的《漁歌子》,究竟好在哪兒?
01-26
張志和的《漁歌子》,究竟好在哪兒?
原創 2017-02-25陳可抒可能的抒情浣溪沙
黃庭堅【宋】
新婦灘頭眉黛愁,
女兒浦口眼波秋。驚魚錯認月沈鉤。青箬笠前無限事,綠蓑衣底一時休。
斜風吹雨轉船頭。陳斜吹說,
煙波釣徒張志和,實在是個傳奇人物,一輩子只傳下來十二首詩詞,大部分的內容還都是重複的,而他,卻有一首詞,立刻就被無數人所喜愛,又一直流傳千古: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這首詞的傳播力有多大?這麼說吧,它一經面世,就迅速地流傳海外,又上了日本的教科書,它飄逸自然的意境,征服了無數人。
人們都喜歡隱逸高士的題材,這沒錯,但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不是所有的隱士詩都是十萬加。比如說和他同時代的隱士顧況,也有這樣一首詩:
新婦磯邊月明。
女兒浦口潮平。沙頭鷺宿魚驚。
——顧況《漁父引》
顧況是誰?就是傳說中對白居易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的那位老先生,江湖上有關於他的小故事也不少,所以他也是自帶傳播力的。在筆法上,這首《漁父引》寫得有點像唐朝版的「枯藤老樹昏鴉」,全以名詞來帶意境,月明在空、潮平在海,最後又安排一條驚魚做個小小的撩撥,寫得也算不錯,只是,沒有傳播起來。
究其原因,倒是可以看一看今天這一首《浣溪沙》。這首詞很有意思,上半闋化用顧況,下半闋化用張志和,很符合黃庭堅一向鼓吹的「點鐵成金」。而關於這首詞,北宋詩僧惠洪在《冷齋夜話》中有如下記載:黃庭堅自以為這首詩寫得不錯,但蘇東坡笑說他境界低,指的就是黃把青箬笠的境界給俗化了。後來黃庭堅想要努力扳回敗局,假借謝景溫之口,辯稱他是故意寫得風光旖旎,而反襯自己能夠脫俗獨立。——這顯然是強詞奪理了。既然是境界,那麼就是覺悟、修養之疆界,總要在言語之外有所拓展,使旁觀者可望而不可即。拿寫詩來說,青箬笠、綠蓑衣,已經構成了詩人的基本氣質,對於「斜風細雨」,只需要點一句「不須歸」,便已經給人以無限遐想、風流無限。這就是所謂境界。黃庭堅的《浣溪沙》,還是那個青箬笠、綠蓑衣,後面非要加一個「無限事」、「一時休」,把煞風景的話全講出來,還是那個斜風細雨,卻「轉船頭」,更是給人感覺已經到了盡頭。這就是有界而無境,難怪東坡說他境界於此而已。顧況的《漁父引》也有類似問題,且不說「新婦磯」、「女兒浦」就不應該是隱士入詩的辭彙,只說最後的「沙頭鷺宿魚驚」,硬是從包容著天地間大境界的月明、潮平一直寫到小小的心裡波瀾,這就比「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從容飄逸,要差得多了。山谷謂余言:吾少年時作《漁父詞》曰:「新婦磯頭眉黛愁……」。以示坡,坡笑曰:「山谷境界乃於「青箬笠前」而已耶?」獨謝師直一讀知吾用意,謂人曰:「此郎能於水容山光、玉肌花貌無異見,是真解脫遊戲耳。」
推薦閱讀:
※駱賓王 之 出道即是高峰,他的璀璨的童年
※唐詩宋詞與我
※李商隱,一支被嚴重低估的文化股票
※誰,將撕開BAT已固化的互聯網版圖
※精讀《唐詩三百首》001(張九齡《感遇》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