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康德認為假言命令(Hypothetical Imperative)是善的?
讀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奠基》第二章時的一個小問題:康德認為所有的命令(Imperative)都是好的(具有好的意願,英文叫good will?)。但是既然Hypothetical是服從於某種具體目的的,而顯然任何具體目的(除了a priori的happiness)都是某種經驗事實(康德自己也承認),那麼康德是如何認為假言命令也具有道德價值(Moral Value)的?亦或他不這麼認為(雖然我不這麼覺得)?
康德自己對這個問題作出的解釋是Hypothetical處理的是「方法」問題,相當於說為了實現某種(不涉及道德好壞)的目的,必然地(necessarily)我們需要某種方法(相當於說,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如此如此做是我的義務),而這個必然方法就是Hypothetical的、具有道德價值的。但是我覺得這個解釋很難成立,因為他還主張方法和目的不能互相分離,就是說方法還是基於經驗事實的……他認為所有的道德屬性(Moral Property)都是先天的(a priori),所以這裡的Hypothetical顯然不是嚴格意義上道德的。我個人理解Hypothetical應該是接近先天綜合實踐知識(A priori-synthetic-practical knowledge,英文瞎翻的不知道對不對)的,但是它在先天性上出了問題……所以不能說是具有道德價值的。還沒讀實批……求輕拍。
望大神賜教。感恩。
謝邀。你讀的很認真,樓上不能上來否定題主嘛,《奠基》中確實有這句話:
由於每個實踐法則都把某個可能的行為表象為善的,並因此表象為對一個可以被理性在實踐上規定的主體來說是必然[必要]的,所以一切命令都是規定那種行動的公式,這行動按照一個以某種方式是善的,意志的原則是必然[必要]的。(414)
實際上題主自己也給出了答案,只不過自己不確信而已。對於康德來說,假言命令當然不會具有道德價值,只有定言命令表現的行為必然性才具有道德價值。所以實際上這裡的「善的」(gut)應該在比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即「好的」,就是說,假言命令作為對於目的的手段來說,是對於我來說實現這個目的的好的手段,但並不意味著它具有道德價值。
所以說這裡的「善的」就是日常的「好的」的意思,上升不到「善良意志」的問題,更別提「道德價值」了,故題主不要去糾結「A priori-synthetic-practical knowledge」了,我要吃飯,飯對我來說就是好的,就是這麼簡單。
楊雲飛的中譯本本里有一句話對此的解釋,可參考。直言:我必須……
假言:如果我想……就得……
康德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只有不計任何經驗性的目的,只要認識到了道德的要求就去執行才可以。
只有服從直言命令Kategorisch Imperativ 的行為才有道德價值,因為它是出於道德的;出於假言命令的行為沒有道德價值。
但康德自己也知道符合前者的行為太少。非要貫徹這個標準的話,就很少會有道德行為了,所以他的理論必須得妥協一點,認可那些合乎道德的行為也是善的。
比如為了得到讚揚而行善,或者天生就樂善好施。後者很關鍵,因為這恰恰是休謨認可的道德。
而休謨和康德的區別就在於,休謨認為不經思慮的道德行為,尤其是已經成為自然而然的行為習慣的道德行為要比逼迫自己作出的道德行為更有道德意義,而康德則認為道德必須經過思慮,而且它是反本性的。那些不經思考的行為沒有道德意義。
再通俗點說,休謨認為出於本性做好事並且感到快樂的人更有道德,康德則認為違反本性做了好事並感到痛苦,卻仍然能堅持這樣做的人更有道德。
這背後反映出康德更深層次的理論設定:人的道德良知有das gute Herz 和das Gewissen 兩種。前者是善心,是我們的任性Willkuer 接受道德要求的能力——比如我這人超善良,現在我看到隔壁老王吃不上飯很可憐,就接濟一下他的生活,我心裡很滿足。後者是意志強迫自己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動的能力,比如我討厭隔壁老王,但他在我家床邊丟了錢,我還是要去送還給他,因為我必須這麼做。
康德認為只有後者才有道德意義,前者沒有,因為它是任意的——人啊,就是不一定會喜歡什麼,所以不能只是順著本性做事。有人喜歡做好事的,就去做了好事,可是喜歡殺人的也可以出於同樣原因去殺人。所以說,出於自己的天性、意願啊,確實會碰巧做出合乎道德的行為,但合乎道德不等於出於道德,農民撿到了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不等於他就是個好獵手。所以只有那些出於道德,亦即遵照直言命令的行為才是永遠道德且有道德價值的。
與此同時,並非出於直言命令的合道德行為雖然沒有道德價值,卻仍然有價值,也是善的。康德對於「善」的界定要比「有道德價值」廣泛一些,畢竟撿來的兔子雖然不能證明狩獵技藝高超,卻也能吃。康德當然承認這一點。
康德認為所有的命令(Imperative)都是好的(具有好的意願,英文叫good will?)。
我康德不太懂,但你這個肯定不對吧。所以建議再好好讀讀。
比如,「愛吃吃不吃滾!」這是個絕對命令。但這個不是善的。康德貌似只是說,道德律是一種絕對命令。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事實與價值二分的問題?
※語言哲學裡面有沒有用可能世界語義學說明問題的實際例子?
※鄧曉芒:懷疑之路與真理之路
※請問倫理學下有哪些分支?如元倫理學、生命倫理學這些,這些分支怎麼劃分的?希望各位專業人士解答。?
※如何循序漸進的閱讀古籍與西方哲學經典?
TAG:哲學 | 康德ImmanuelKant | 西方哲學 | 道德哲學倫理學 |